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二小组明淇小组讨论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董永就是一个行孝的“典型”,当时的社会推崇这样的伦理道德,那么就借此树立一个模范、榜样之类,并一直在流变中流传了下来。董永这种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行为,同时也变成了一种集体行为,或者说是集体所推崇的行为。

TOP

为集体的精神崇拜寻找到了一个确切的寄托?或者可以这样说。

TOP

现在的影视剧之类对于董永行孝情节的淡化是非常明显的,而爱情、姻缘之类的主题则被放大和扩充,这其中确实反映了当代民众关注点的日趋转向,使得这些影视剧制作者学会投其所好,这种功利性的考虑在当今社会是无法避免的。

TOP

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在这些影视剧制作出来之后,它们会有一个反作用力,反过来对民众的意识产生影响,所以我们不能够只把喜欢的部分留下,而其他部分就干脆扔掉或者放在角落,这不仅不是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往往容易使得我们对文化的继承产生偏颇。

TOP

“卖身葬父”是董永传说的其中一个部分,既然带有“愚孝”意味,就不应一味片面的大肆宣扬。以学习孝文化的心态研究董永传说故事的起点是好的,但是学习实践的同时也必须批判反思。就像以上提到“孝”应该是人性的本能,父母亲生养儿女,儿女赡养以回报父母。”这些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尽孝是儿女的本能,如何尽孝的方式选择也不能盲目。董永作为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用“卖身葬父”的方式体现孝实则不如在父母在世时的关心爱护。这也是当今在学习研究时需要注意的。孝行选择的方式也很重要。

TOP

当代的人们似乎对中国官方所推崇的伦理道德有一种反叛心理,感到假大空,那么官方所推崇的是否真的是时代所需要的,官方的宣传方式是否过度或者是否令民众产生了反感情绪,以及民众的接受度到底如何,都是我们可以关注的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李卓璇 于 2014-11-14 15:31 发表
现在的影视剧之类对于董永行孝情节的淡化是非常明显的,而爱情、姻缘之类的主题则被放大和扩充,这其中确实反映了当代民众关注点的日趋转向,使得这些影视剧制作者学会投其所好,这种功利性的考虑在当今社会是无法避 ...
没错,一些影视文学作品的淡化亦或是民众关注点的转移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在董永传说的流传上也体现的很明显。提到董永,人们往往了解的是那个与七仙女感天动地相爱的董永。而在封建社会那个有孝心的“卖身葬父”的董永却没有那么高的关注度,以前市民文化的兴起、世俗化的愈演愈烈,现在现代社会盛行的浮躁之气都逐渐使董永的孝被隐藏。

TOP

时代所需要的孝必定是基层的,是经过时间检验在不断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民众自己创造的必定是自己最认同也是最容易接受的。

TOP

在董永卖身葬夫的情节中,董永的个人主体性就融与这种“至孝”中而看不见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人为了所谓的身后事放弃了自尊甘愿成为奴隶。而在后世至今日,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让人更难以放弃个人的自由,甚至连赞同也做不到。董永的孝就此处于尴尬的境地。

TOP

董永在最开始的时候不是以爱情而著称的,他是一个标准孝子的典范。所以我们从他身上探寻孝文化有很深远的意义

TOP

董永这个典范符合当时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也也就是以农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方式与伦理宣传体系。

TOP

汉代的时候是用孝来治理天下的,而董永身上体现出来的孝,既能特别打动人心,也特别有代表性。首先是因为董永的孝是很淳朴的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身上有着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纯孝”,由董永的境遇来看,他孝养父母,是自发的、天性的,最能打动人心的那一种。

TOP

其次,董永是庶民之孝的代言人。所谓的庶民之孝,不需要上层的那种华丽的礼节与优雅的情怀。最为关键之处在于顺应天时地利,辛勤耕作,以供养父母。

TOP

这一次大家的讨论很积极,也很有效。我归纳了一下大家的观点,觉得我们的课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探寻董永行孝背后所隐藏的的集体无意识
第二:对董永故事中行孝受赏情节进行分析
第三:通过反思董永故事和实地调查思考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行孝和宣扬孝文化?

TOP

关于第一点,思考点较多,父权社会和封建社会下人们的个人意识淡薄、死重于生、父大于天以及牺牲传统等,都需要结合故事、历史环境、人性心理和原初观念进行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