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读书汇】规训与惩罚

【读书汇】规训与惩罚

读《规训与惩罚》,很容易就忽视了其副标题“监狱的诞生”。福柯的确是在谈监狱的诞生,但从一个更泛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其实就是一个更大的“监狱”,并且我们很多时候处于其中,而不自知。世界像一张网,每个人都逃不出,挣脱不掉,而这张网就是由福柯所言的“微观权力”织就的。
    权力无处不在,且具体而微,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包括时间表、对动作的时间性规定、肉体与姿势的关联等等,这些看来“正常”不过的事情,早已“内化”进我们的身体;同时,权力的层级体系又使得每个人都在被别人监视,同时又监视着别人,说不清到底谁是权力的实施主体;权力还具有生产力,“权力能够生产。它生产现实,生产对象的领域和真理的仪式”。权力和知识之间互相生产。
    在福柯看似毫无感情的叙述中,我想没人读完心情是愉悦的,一方面福柯的大部分著作语言艰涩(这本书还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福柯颠覆了我们的“常识”,剥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安全感”。福柯一巴掌打掉装饰世界的面具,然后若无其事地走掉,留下一个垮掉的废墟给读者,目瞪口呆。福柯所揭示的并非真理,然而真相比真理更难让人接受。他破坏了一切,却没有给予世界任何安慰。的确,谁也没有义务,或者说没有权力来重建这个世界。福柯揭示出的真相,便是一切价值所在。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福柯的追随者们只能用一个一个案例来论证福柯的话,却很少能再向前迈进一步。
    借迪伦马特《老妇还乡》一句台词作为此次阅读的结尾,“世界把我变成一个妓女,我要把世界变成一个妓院”。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

沈夏木

我们都是被规训了的人。福柯告诉我们,一切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也许该好好看看现在的自己,从肉体到心灵,是不是真如自己想的那样,这就是我。但是福柯没有告诉我们,即使认清了现在的自己只是权力或规训网络中的一个棋子,那么又能做什么。所以说,福柯被认为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撕破了光鲜亮丽的社会表皮,也撕破了被我们打扮得光鲜亮丽的躯体,里面是什么……一声叹息。
    肉体的惩罚固然可怕血腥,在十八世纪以前的那些公开刑罚中,至少在施刑过程中,很多罪犯还可以不断用自己的声音呐喊,给别人的灵魂注入新的思想,甚至有时候“罪犯”还会得到民众的拥护而使刑罚不得不停止。但自从开始对灵魂、精神有了规训,每个个人便都彻底失声了。偶有疯人出来,也被关进了疯人院,且我们被告知要远离以防不测。我们生而被规训,以生而为人。规训已内化为我们生存的基础。从家里到学校再到社会,哪里都有规训。我们正是住在这样一个环形敞视监狱里,人与人之间,互为囚犯互为监视者,权力关系纵横交错,又不断再衍生出新的权力、规训,还有知识。这么一想,瞬间觉得这个社会确实是个悲剧。
    我们的肉体、心灵,都融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熔炉里,剥离不开也剥离不得,而且还常常觉得如鱼在水中。反思成了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词。就像渴了就要喝水,病了就要吃药。最近我发现自己有一个毛病,那就是习惯于依赖别人,不习惯一个人出门了。网上一查,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病”,还有的人专门在医学网站咨询,底下医生的回复基本就是:请尽快找心理医生咨询。然后我就在想,我为什么最近才有这样的感觉呢,难道我以前就没有这毛病?这真的是一种病吗?还是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把任何身体的不适状态都往病这个方面去想?而是事实上,也许仅仅只是你的习惯问题?
    不过也有一点,我不知道该说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那就是当我们在规训中遵守社会道德的同时,其实我们还是有一部分自己可以控制的空间的。有一个实验做的是关于大学生欺骗行为的,研究者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道德底线,只要未触及这个底线,即始终在他可接受范围之内,他也是会进行欺骗行为的。也就是说,虽然监视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似乎有些自由隐蔽的空间可供“疯狂”。不过如果被发现了,并且社会又要启动它的惩罚机制了,那结果就不得而知了。天网恢恢,总有漏的地方,这个漏的地方好像挺值得玩味的。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曾在这个漏的地方呆过呢?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

冬之诺

一直以来,福柯都是那个使我们看到社会最丑恶一面的人,他口中说着看到这些惩罚的积极效应,但从文中一一看来似乎并非如此。我所看到的尽是福柯衣着白大褂,手拿手术刀,对权力政治一道一道细致地解剖着,剖出来的是些令人作呕的毒瘤与脓包。
      当一种高效率的管理体制成为权力政治的工具与对象时,我们每个人都暴露在探照灯下,无所遁形。监狱、医院、学校是绝佳代表。
      1、对于身体的惩罚,我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仍在使用,批斗,劳教,谩骂,甚至连容嬷嬷的绣花针等,即便是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对一个人的全面搜索也被冠名为“人肉搜索”,由之发生的惨案也是比比皆是。
      2、在历史教科书上,我们将“三权分立”视为政治上的一大进步,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认为,就是在现在,许多自由角民众依然认为美国的政体远比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民主。看到福柯对于司法的分立我恍然大悟,我们认为的民主却是“推卸、逃避责任”的代名词。
      3、在谈到精神病人犯罪不被惩罚这个条文时,福柯的认知我是极为赞同的,对于精神病人的判定标准是什么?那被精神病人伤害的那些人又如何?
      4、福柯说“权利制造知识”,这里的知识是指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知识吧,应该不是老百姓口中的常识。
      5、其实,我觉得现在我们就已经是一具被驯顺的肉体,我们按照规定作息,按照时间表上课,按照计划实施每一事项。就拿学校的图书馆来说,我们必须首先选择座位,超过一定的时间就会被取消,如果借书超期,就被登记违规,处于罚款,并且登记违规记录,这种记录一旦到达上限则不能踏入图书馆。这一系列严密的规章制度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更提升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时刻得牢记借的书不要超期,吃完饭马上返回座位。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那么一根绳子已经将我们牢牢套入,不得松懈。一位网友说“肉体的枷锁内化为精神的镣铐,权力直接牵引大脑柔软的神经纤维,我们四肢听从大脑指挥而翩然起舞,却自以为正高唱灵魂自由之歌。”说的好!
      6、在福柯谈到对每个人个性的描述这一点上,我想到了如今民俗学盛行的个案调查,个案调查的流行是否和权力有关?在对他们进行调查的时候难道不是一种监视么?我不禁联想到“道路以目”,或许这有些严重,但是看到网络上的“河蟹”盛行,言论限制,这不正是印证了福柯描述的场景么!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

安蓝蓝

犯人的肉体》,福柯在明确的对比意识下出色的描写了作为公共景观的公共酷刑的一例。福柯设置的古今对比的语境让我看到了公共酷刑的必要性,而非仅仅其残忍性。呃,天才就是天才,看了这么多的古装剧酷刑场景的我,怎么不思考它的消失呢?
第三部分的阅读让我想起了一些细节:初一,班主任让班里每一人站起来对一个屡屡违反班级纪律的男生说一句话,我当时说的是“服从命令也是一个学生的天职。”我是多么早多么成功地被规训了啊!自习室后门不定时前来偷窥的班主任,还有近来听说以前的高中各教室全天开启班主任不再盯自习……
读《驯顺的肉体》时,觉得福柯说得有道理,可还不能完全说服我。可能是做一个不思考的“顺民”太久了吧。从“分配艺术”到“力量的编排”的四方面我觉得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的,从生产力的发展个人能力的提示、学习效率等方面来说。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

仲卿

在《规训与惩罚》里,福柯介绍了“酷刑”、“惩罚”、“规训”、“监狱”四个关键词,显然,它们之间彼此关联着。连接它们的,正是人的肉身。肉身是酷刑、惩罚、规训、监狱所指涉的对象。尽管这诸多的施动者生发于不同的年代:形式有差异、程度有轻重、制度有松严、内容有多寡,但无一例外,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视作当时维护“理想”、“合理”社会秩序的手段。从蛮荒到文明,从远古到现代,这些规约手段千奇百变,呈现出多样而丰富的图景。

        当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对于社会自上而下的惩戒手段“理所当然”之时,福柯用另一只眼睛,对它们进行了洞察。一如他一再极力建构的权力话语的知识谱系学,在《规训与惩罚》里,他将“身体”这一核心概念引入权力政治的视野,并以此观照自古而今人们(尤其是国家机器)对于身体的不同控制路数。诸如“犯人的肉体”一章,福柯详细地描绘了不同时段、不同国度的严酷刑罚:断头台、绞刑架、示众柱、鞭分尸等;他也敏锐地注意到随着文明的发展,不少国家的刑罚体系愈发趋向节制:从制造无法忍受的肉体痛苦转向对犯人政治经济权利的持续剥夺。这是惩罚形态的变化,也是惩罚对象的变化。刑法体系之外越来越多的势力(如精神病医生、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监狱服务人员)参与到惩罚权力的运用过程中,使得对罪犯的审判衍生出许多新形态。基于此,福柯阐述了本书的核心指向: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由此,福柯关于惩罚及监狱的描写,从关于肉体的政治技术学转向了对惩罚历史更则现实的研究。

       “驯顺的肉体”是对上述阐释维度的细化和深入。军人、士兵、工人、修女,乃至于病人及学生,在各自居处的日常空间里都充斥着规则、标准、机制、约束和秩序。围绕他们,人体被控制、支配、操纵、形塑、规训,成为权力的对象和目标。其直接的表征或体现,就是同质空间里的人相对统一、协调、达标、符合要求。福柯称称之为“驯服的”、“驯顺的”、“训练有素的”肉体,一种“政治解剖学”、“权力力学”。福柯从分配艺术、对活动的控制、创生的筹划、力量的编排等多个维度对此进行了详释,并归纳出规训从它所控制的肉体中创造出的四种个体:单元性(由空间分配方法造成)、有机性(通过对活动的编码)、创生性(通过时间的积累)、组合性(通过力量的组合)。使用了四种技术:制定图表、规定活动、实施操练、安排战术。“规训的手段”则着重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纪律好比一整套程序,引领着规训的步骤,规训造就个人。因此,无论是“层级监视”、“规范化的裁决”还是“检查”,福柯都进行了论述。学校、工场、工厂、医院、孤儿院既是典型的规训机构,也是重要的监视站。福柯强调:纪律确立一种“内部处罚”,也是特殊的惩罚方式,具有缩小差距的功能。检查,则把层级监视的技术与规范化的裁决技术整合起来,是一种追求规范化的目光,能够导致定性、分类和惩罚的监视。检查将权力的仪式、试验的形式、力量的部署、真理的确立融为一体。权力能够生产,它生产现实,生产对象的领域和真理的仪式。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则细致地勾勒出在一个封闭、割裂的空间里处处受监视的情态,人们生活不再是纯粹的个体生活,还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个体的行为、思想等即使很隐秘,也几乎完全暴露,因为总有很多双眼睛在注视着。这种监视,犹如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一个可以环顾四周的高高的瞭望塔,扫视周围的目之所及。人与人恍若相互监视:监视他人、也被监视。福柯进一步从纪律的功能转换、规训机制、国家机器控制等维度,阐述了这一思想。

        我认为福柯对身体、权力、政治之关系的独到理解是划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即使很自在,那也只能是相对的自在,而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身体活跃在国家机器所构拟的权力秩序体系里,你来我往寻找各自的位置。身体被管控、被监视,身体的周围埋伏着无数双凶狠的眼睛。我的疑问是:人如果脱离了深植于民间的秩序,是否意味着他无法生活而将走向隔绝和死亡?国家权力无法触及的地域,这种秩序和监视还是否存在?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