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个释比的夙愿:在汶川兴建羌禹生态文化体验区

一个释比的夙愿:在汶川兴建羌禹生态文化体验区

一个释比的夙愿:在汶川兴建羌禹生态文化体验区

2010年02月10日 15: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汶川2月10日电 题:一个释比的夙愿:在汶川兴建羌禹生态文化体验区

  作者 霍潺 刘贤 钟美兰

  记者10日从汶川县委宣传部获悉,“5·12”特大地震震中汶川将集合援建力量,以大禹故里和羌人谷为核心,努力打造羌禹生态文化体验区。

  从此,一位释比二十多年的夙愿即将实现。  

  释比是羌族文化的传承者。因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羌族是一个缺乏自身民族文字和文本记忆的古老族种。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拥有自身语言而文字缺失的民族,还存留着专门从事自身文化发展的人,他们被称为释比。羌族人对于释比有着发自灵魂的一种敬畏。在汶川地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释比。

  2月的汶川县城阳光高照,已能闻到春的气息,而海拔2200米有云端之称的龙溪乡阿尔村却是银装素裹,一片雪的世界。

  “在震前,不知有多少游客来这里,或体验羌人谷原始生态美景,或在阿尔村感受羌族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余正国坐在用石头垒砌而成的羌屋,指着家门口对面如诗如画的美景说。

  余正国是阿尔村四个释比之一,他家是典型的释比之家,父亲叔叔均是释比。羌族没有文字,靠着释比戴着猴头帽,敲着羊皮鼓,念着经文做法口传心授传承羌族文化。

  “把羌族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一直是我的愿望。”余正国操着一口与四川人完全不相称的标准北京腔普通话,他说这是因为他家接待各类的学者太多,远至美国、日本,近至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各类教授。1988年,一位美国女学者为了研究羌族文化带着翻译在他家一住就是三个月,女学者离开时他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能否向有关方面反映将羌族文化推广出去。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从成都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龙溪乡羌人谷旅游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龙溪乡利用沟内的原始森林和羌人谷内的阿尔羌寨打造旅游业的思路被确定下来。余正国的夙愿终见曙光,有望在近两年实现。

  据了解,按照这个规划思路,国家和援建方将联合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龙溪乡东门寨历史文化项目和阿尔村历史文化村。

  如今,标有“羌人谷”的羌寨大门、释比祭祀的雕像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东门口有着千年历史的灞州古城遗址复活了,红军长征遗迹被重新追记;山山水水都透着九寨沟的神韵的阿尔村,高山上耸立着碉楼,羌族的传统石屋建筑保存完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比文化”的传承地也在谷中被重新激活……

TOP

不知后事如何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