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老师表演了一下老北京卖金鱼儿的“吆喝”
认为要找到变迁,才能谈什么是民俗
经验证明,莆田的妈祖和天河珠村的乞巧节都是当地民众自发的行为,做得非常好。
但是乞巧节出现了“少女”变老婆婆的的民俗主体变迁:年轻的时候没过过乞巧节,现在要补偿一下。
真正的民俗调查就是人家跪下你也跪,跟着看跟着做,不是光问就行。
现在还是摸索阶段,要把动态和变迁状况先把握住,记录下来,不要急于做大理论、大文章。
千万不要吧现代化的东西与传统对立起来。很多传统的民俗会与现代化的生活能有效地对接。
民众自己往前走,自然而然地去选择和淘汰,即便外力割断,也会有新的形态出现,补充这种缺失。
同时,民众自己也有自己的管理机制和民间理事会模式。
日本民俗学是掌握了都市的分寸上,研究其内在的特质时才提出这一概念的讨论。
乌老师谈到了“东亚文化之都”的评选:日本、韩国和中国。
这是一个现代意识:注册“中国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