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鸟”的词义演变
其实,最初以“九头鸟”来比喻人时,是含褒义的。《太平广记》二九六载有张君房《脞说》:
隋董慎为冥府追为右曹从事,仍辟常州秀才张审通管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大怒,呼左右,取方寸肉塞其一耳。审通遂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审通复活。后数日,觉额痒,湧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亦呼为“鸡冠秀才”。
由此可见,人们最初是以“九头鸟”来比喻“三耳秀才”这类聪俊的人,是含褒义的,所以民国二十八年出版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九头鸟”条解释说:“盖时人以九头能预知一切,故以之比聪俊者。后更转以讥狡猾之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