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20课堂刘师爽小组

2012213309 陆肖李

现在我们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我感觉稍微松了一口气,回想这一路我们所做的努力,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也许我们并没有做得很出色,但至少这份记忆是我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TOP

回复 150# 的帖子

许仙有礼了,表演的好奖励你一只金钗

TOP

李炳淑版京剧《白蛇传》中白蛇形象:
京剧版白蛇传跟影视中的白蛇形象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京剧版《白蛇传》唱腔优美,人物的情感和形象刻画主要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表情和唱词来表现。另外京剧服装考究,妆容精致,动作细腻传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蛇的形象产生影响。白素贞和许仙在西湖相会,白素贞令小青施计以创造二人再次见面的机会。在白素贞家中,二人私定终身。直至一碗雄黄酒使得白素贞现原型吓死许仙,之后的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收服白素贞等等,整个故事的节奏更加紧凑,情节的设计也有所偏重。展现了不一样的《白蛇传》。李炳淑的白蛇形象漂亮,大方,善良,并且是遵从当时的社会规范的。例如,在斥责许仙的一段唱词中有“有何面目来见妻儿·······怎可置腹中胎儿于不顾”等等,都体现了对于当时社会基本规范的尊重和尊重和遵守。另外,在白素贞的唱词中,“妻本是峨眉山上一蛇仙”,白素贞自称“蛇仙”而非“蛇妖‘这个细节说明在京剧中白素贞的形象是”仙“而非”妖“,其身上的优秀品质如救死扶伤,善良,悲悯之心等等都得到充分地展现。(赵嘉钰)

TOP

回复 128# 的帖子

外形有原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编剧对于《白蛇传》的理解以及他想表达的东西。比如,在这个电影中,我认为编剧可能更加侧重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对于“真善”的表达。小和尚虽有妖形却有佛心,白素贞虽为妖,亦可得到同情,法海在最后一刻也顿悟了“善”和“佛”。尤其小青的一句“你永远也成不了妖”即使小和尚有妖形,喝了血,吃了肉,破了戒,但依然可以和法海一起捉妖。我觉得本质在于“内心的善”。也出于这个原因,法海本身的恶就被消解掉,而表现编剧要呈现出的样子。(赵嘉钰)

TOP

回复 129# 的帖子

我很赞成你说的白素贞形象在《白蛇传说》中的妖形重于“人性”,甚至覆盖了“人性”这一点的看法。

TOP

回复 131# 的帖子

尤其对于爱情的直白露骨甚至有点庸俗的表达是我对这个电影的最大意见,它抹杀了我们对于美的想象力

TOP

活动感想(赵嘉钰)
   首先呢,从主题上来说,我认为《白蛇传》这部作品在中国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和情感积淀。或许从整体上来说,大家对于白素贞的形象会有诸如“善良,温柔,勇敢”等等描述,但是其实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白素贞形象。我心目中的白素贞是一个敢于表达内心,温柔大方但也不失刚烈的女子。她渴望过上平常人家一样的生活,相夫教子,救死扶伤,和和乐乐的度过一生。她为了追求爱情甘愿以身犯险,即使以生命作为代价也在所不辞。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两句话来形容白素贞我认为再贴切不过。但同时,我个人的理解来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或许才是我心目中的白素贞形象。自由,摆脱身份限制对于人性束缚的自由,摆脱封建伦理对于爱情限制的自由,以生命为代价捍卫爱情的自由。白素贞形象是一个多元的形象,她身上存在着太多我们已经发觉的或者尚未发掘的美德。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她都给我们传递了正能量。

TOP

再者,白素贞身上的品质,她的行为,她的遭遇,让我们感受到她是一个活脱脱的“人”,而非妖。她是一个鲜活的人物,百姓的智慧使得这个人物丰满而有力。她身上寄托的也正是民众愿望的一种表达,是民众心声的一种倾诉。人们同情白素贞绝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被法海百般阻扰而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善良的妖。她的反抗,她的追求,她的善良,她的悲天悯人,她的菩萨心肠,她的伟大的爱情·······每一点都代表着一部分民众的心声,所有的点集合在一个人物身上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每个观众都能从白素贞身上看到自己想要看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白素贞不是一个单独的人,而是人的集合。

TOP

法海也好,许仙也好,小青也好,《白蛇传》中的每个人物都可以在现实社会里找到自己的坐标。白素贞是下层人民的代表,善良而具备反抗精神。法海是官府的代表,强权而捍卫秩序。小青是下层人民的支持者。而许仙,可能是下层人民的争取对象,是低级官僚机构。我这样解读或许有失偏颇,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理解也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因为如此,白素贞才能在《白蛇传》整个故事中得以脱颖而出,成为民众讴歌,颂扬的对象。不管怎么说,《白蛇传》产生于民众的生活,改进于民众的生活,流传于民众之间,它的身上就必然代表着民众自身的意识。

TOP

我们组研究《白蛇传》,从问卷,讨论,访谈到视频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对于白素贞的形象有了更多的认识。影视中的白素贞形象有了更多元的表达,更独特的视角。《白蛇传》从历史流传而来,也将继续流传下去,随着时代的变化,《白蛇传》也将会发生变化。但是无论它演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要相信,来自于民间的东西,是民众智慧的结晶,作品本身就是当下时代大多数民众愿望的一种寄托和表达。同时,《白蛇传》的流传也是传统和现代甚至未来的一种对话方式。

TOP

回复 160# 的帖子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说得好!!为了爱情,可以奋不顾身,在所不惜
PS:你没演许仙真真是极遗憾的

TOP

2012213345

看李炳淑版京剧《白蛇传》分析白娘子形象:《白蛇传》是在社会上流传了千百年的民间传说故事,在以往京剧中,青衣演员大多只演出《游湖》、《断桥》等几折文场戏,而《金山水斗》、《盗仙草》等武戏场次,通常是由武旦表演的折子戏。如今,这文武相间的一部大戏要由李炳淑一人主演到底,其表演难度且不说,即使演得顺手,自觉胜任自如,也难以取得心有"艺术审美参照系"的各地观众的认同。可剧中白蛇俏皮可爱,真实不做作,并没有电影电视剧版本上浓重的仙气,反而更像一个真实的女子。京剧版中没有现代电影里酷炫的电脑特技,没有那些绚丽的画面,只有靠演员自身的表演来展示形象,而李炳淑在镜头里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变化多端,丰富了形象,完整展现出白蛇的特点

TOP

观看李炳淑版京剧《白蛇传》分析白蛇形象:
京剧版的《白蛇传》,不似电视剧那么细腻那么慢节奏,但也有其独特的味道。这部京剧是1980年演的,虽然没有现代的各种特技什么的,但从场景布置到演员的妆容衣饰、语言动作,都讲故事演绎的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具有别样的独特风格。尤其是“思凡下山”在天空中白蛇和小青舞动霞衣漂浮的特技动作、还有水漫金山的甩动水袖、逼真的水涨升空等舞美特技堪称一绝。剧中扮演白蛇的李炳淑的温顺、贤惠、唯美,扮演许仙的演员陆柏平神情倦倦、风度翩翩。戏曲家们在舞台上利用道白、唱词以及夸张的动作把人物内心表达的更加完整和生动,这是现代电视剧或者电影所无法超越的。

TOP

感想1

这次通过民间文学课程布置得任务学习《白蛇传》,在经过了大半个学期的小组准备、讨论、研后,我第一次对《白蛇传》有了这么深刻的理解和心得。从小时候起就看过赵雅芝演的电视剧版,她端庄优雅的身姿、清丽绝伦的脸庞、形态丰富的动作让我深深的喜欢着这个美丽的白蛇。当时我对剧中的爱恨情仇和波澜曲折的剧情似懂非懂,对于白蛇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也无法真正想明白,只能凭借我尚未成熟的世界观去判定没有害人的白蛇是“好人”,甚至痛恨起总要追杀白蛇的法海。时至今日,我已不是当年读小学的孩子了,也经历了很多波折的事,对生活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而且在我成长过程中《白蛇传》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对青蛇白蛇的演绎也越发不同了。白蛇传故事从一个简单的怪异故事发展为演绎人性结构中情理冲突及融合的爱情故事,可以说经历了大的演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主要人物白娘子从一个故意害人的蛇妖形象发展成为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人性在同理、礼的对立中,不断获得肯定,走向解放。所以当我再次看《白蛇传》时,也对其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我似乎明白了《白蛇传》里不仅仅是讲了法海阻止人与妖的结合的故事,这里面还有更多在封建旧社会时期鼓励女性大胆追求爱情、寻求自由的成分,让人们不要拘于封建枷锁的束缚,讲究人性,敢于同不合理压抑人性的东西去作斗争,从而达到真正的解放。

TOP

感想2

通过这次我们小组组织对《白蛇传》的学习了解,我也品读了很多有关其作品赏析和解读,也看了各个时代将其搬上荧屏的作品也,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我们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力量所在。我想不管是怎样的形式演绎,《白蛇传》已经成为了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赞歌,反叛封建礼教文化的精神食粮。凄美的爱情结局全面展示了在这场进步思想与封建礼教文化的较量当中,进步思想对于封建礼教文化的全面反叛以及最终出路的苦苦寻觅。这场新旧思想的斗争实际是新思想在与旧思想斗争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妥善的出路,这条出路是从封建文化内部延伸出来的。无论是怎样的新思想,倘若要背时代潮流接受,就一定得接受时间的考验,一定会与旧思想有或多或少的相互包容。新思想代替旧思想,新文化战胜旧文化,就是要像许白二人的爱情一样,必须经历时间的考验和新旧思想的磨合重组,这才能逐步过渡到全新的思想上来。透过《白蛇传》我们看到了遥远的年代中文化思想的激烈变革。其文化意义也正是它不断流传的根本原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