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艺术永盛不朽之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07:58 法制日报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的讲述
本报记者 席锋宇
刘魁立,1934年9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会长。担任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副主编。以下是他的自述:
1979年8月,民间文艺研究会和国家民委、文化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民间诗人、歌手座谈会”,为受迫害的民间艺人、歌手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平反。这一年我协助贾芝先生(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中国民间文学工作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等前辈,参与了恢复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工作及筹备全国文代会的工作。12月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文化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1984年在周扬同志(时任中国文联主席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席)的关心下,我们从事民间文学艺术工作的同志酝酿已久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出版了。这之前,我们发动了全国几十万人进行大规模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搜集资料逾40亿字。
为了这些大量繁琐而又充满意义的收集工作,1983年我在西藏还开设了一周的培训班,主要面向当地各级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对如何收集、记录、鉴别、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进行培训。记得到达第一天的晚上,我就因高原反应身体不适,第二天一早在医院吸了两个小时的氧,接着就开始工作了。那个时候觉得时间非常宝贵,一点都不想因为个人原因耽误。在西藏期间我也得到了关于藏族文化传统的许多宝贵信息,这对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共十套)工作动员的人力之多、成效之大,都是空前的,大约今后也很难再有这样的历史机遇。直到去年这个浩大的工程才算是真正完成,持续了将近30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始终都没有觉得累,反倒觉得心情愉悦,因为长期在民间文学文艺这个领域,已经和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编纂这套书的30年间,也培养出一大批从事民间文学工作的优秀同志,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大收获,因为继承和延续传统必须要有人来工作。
今天,中国作为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古国,在优秀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延续方面正在开展大量的工作,无论是通过立法来保护文化遗产还是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文化事业,无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加强,还是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复归,都真正达到了“上合党意、下顺民心”的效果。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民族的魂,有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也是我们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我感觉这30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像奥运会期间各个“祥云小屋”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就是很好的佐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遗产保护正逐步成为全民都在关注的主题、全民都在参与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