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斌:从文化人类学视野考察民俗新闻传播学的构建

张斌:从文化人类学视野考察民俗新闻传播学的构建

http://yanjiu.folkw.com/www/minsuzhuzuo/1430007.htm
2003年在《报刊之友》上看到卜元先生的文章《试说创立新闻民俗学的迫切性》,感触颇深,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的硕士专业是新闻学,师从武汉大学张昆老师。参加工作后,基于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我拜师中央民族大学邢莉老师,系统地学习了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一些重要课程。几年来关于新闻传播学和民俗文化研究的实践和思考,使得我对构建民俗新闻传播学(或新闻民俗学)有着许多新的认识。这里我将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来探索民俗新闻传播学的构建,算是对卜元先生积极倡议的一点响应吧!

  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创造和享用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同时,文化又陶冶和塑造了人类本身。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历史条件,人类创造了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文化;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文化又将人类塑造成了不同文化特征的群体。而相同文化特征的群体往往具有相似的心理特征、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美国著名学者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认为“个人生活史的主轴是对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和准则的顺应。每个人,从他诞生的那刻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他所从属的那种文化的小小创造物了。①文化和民族不可分离。“文化与民族都是历史的产物,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民族。一个人们共同体在自身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共同的文化并形成了民族;一个民族及其文化在发展中必然也要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世代影响着该民族群体及其每个成员,而一个民族群体又靠这种传统文化紧紧凝聚在一起。因此,该传统文化一方面表现为本民族全体成员所共有,一方面又与其他民族相区别。”②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③从“民俗”的概念,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民俗文化在本质上是大众的文化,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心理、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由于对民俗内涵外延认识的发展,民俗学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区和不同群体民俗文化的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民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不断扬弃,不断发展。人类创造了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同时又生活在这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着自己民俗文化的影响。因此,考察人类一切社会生活和实践,都不能离开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大众的民俗文化背景。

  新闻和新闻事业是因为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存在发展的。媒体和新闻传播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是为社会的“人”服务的。“人”作为社会的存在,深受社会环境影响,人们需要通过新闻媒体的信息及时了解社会的变动,迅速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动做出反应调适。我们不能离开文化来谈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在现代社会里,文化是新闻传播的依托,它影响、制约和包含着传播,没有文化,一切传播都将失去意义。从目前新闻传媒的内容来看,许多是与民俗文化紧密相关的,有的直接就是民俗知识和民俗知识变动的描述与传播。另外,新闻传播的价值和意义的实现,主要在于“传通”,要让受众注意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众多研究表明,受众的接受行为与其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心理思维习惯和价值观紧密相连。这些往往与民俗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新闻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文化在本质上是大众的文化。新闻文化,换个角度理解,可以看成是新闻广大的传播者和传播对象在传播实践和接受解读享用过程中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民俗文化。蔡凯如先生在《新闻传播的文化观照》中指出:“新闻文化虽然是聚各类文化于一身的融合文化、综合文化,是一种内涵与外延及其丰富的博大精深的‘大文化’,但它同时又是一种服务大众的平民文化。所以我不主张将它视为高居于其他文化之上的精英文化,供奉在人类文化的最高殿堂顶礼膜拜。它自始自终是属于民众,服务于民众的。”④从新闻传播实践和研究的实际来看,新闻大众传播学视野的形成,对受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巨大变革和成就,正是新闻传播学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其“民间大众文化”本质的回归和认同。大众传媒细分市场、分众窄播,主动去适应受众需要,是基于受众不同的民俗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大众传媒具有积极的教育引导功能,担负着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作用和舆论支持作用。”⑤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新闻传媒提出的要求,也是传媒义不容辞的职责。新闻传媒要完成自己的使命,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对其传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优化,需要选择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能促进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的大众文化,同时,要充分考虑传播受众的心理思维习惯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达到“传通”效果,从而达到目的。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价值被充分认识,现代社会文化的主要形态为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选择了大众传媒,原因在于:“首先,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样。其次,大众媒介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再次,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媒介的所强。”⑥

TOP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媒介得到巨大的发展,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载体,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社会中,新闻传媒所引起的两个重要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一是大众媒介娱乐化趋势严重,大众媒介传播的内容更多地呈现为异化的大众文化,给社会带来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美国政治学者、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失控与大混乱》一书中,指责大众文化破坏了西方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大众文化 ”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和影响已经引起业界和学者的关注,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原因寻求解答。大众传媒娱乐化倾向下的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为:时髦、肤浅、便利、批量、快餐式,这是西方传媒文化异化的结果。从传媒历史发展来考察,传媒文化异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化与市场大生产的矛盾所致。体现为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公众利益和传媒的社会效益。传媒具有商品属性,可以商业化运作,但在运作过程中忽视了传媒本质的文化特性。无论是从社会制度,还是传媒自身,或是受众自身的媚俗心理探索解决的办法,都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建设的积极意义。但是,在我看来,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还得回到传媒文化的大众文化本质。另外一个是关于文化帝国主义问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技术优势,向世界范围推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信息传播量与向的严重失衡。发展中国家强烈谴责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无视发展中国家文化的自身优势和特点,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念的侵略,并由此提出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这场纷争,从实质上看,还是对大众传播媒介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的不同理解和重视度的不同所导致的。

  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今天,“地球村”日益形成,社会变化不断加剧,新闻和大众传播媒介深刻地影响着人民大众的生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处。而人是生活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的,生活在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下的;民俗文化影响着人,影响着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因此,新闻价值标准,新闻价值观,作为为“人”服务的新闻选择标准,不可能不考虑文化的因素;也只有从社会的“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去考虑新闻的传播,才能够真正做到与受众心理和思维习惯的统一,才能够真正达到新闻传播“传通”的目的和效果。大众媒介要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避免新闻娱乐化不良倾向,需要对大众媒介文化做出正确和科学的理解,需要充分利用历史形成的优秀的民间大众文化,从这种文化所影响形成的不同心理和价值观去整合传播,推动社会发展。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都是优秀的,在推动其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世界范围,我们要充分尊重这些文化,求同存异,才能符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从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达到世界的共同和谐发展;另外,在国际传播中,只有充分展示本国本民族独特的大众的民俗文化,才能让世界真正了解你,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光荣的发展历史,赢得世界的尊重,振奋民族精神,致力民族建设。而现代社会里,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扩布,新民俗文化的形成和扩布,都离不开高科技的大众传媒这一载体,离不开大众传媒历史形成的技术优势。可以这么说,今天离开了大众传媒的作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很难开展。今天,要做好大众的民俗文化传承和扩布、保护和开发,离不开新闻传媒的介入和作用;而新闻传播要达到“传通”,实现自己的价值,需要对内容、角度方式进行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并努力适合受众的心理思维习惯,新闻传播和民俗文化关系紧密。因此,无论在学理研究还是操作实践层面,都需要把两者加以结合,从民俗文化环境去开展新闻传播活动,从新闻传播角度去思考民俗文化的保护、推广、传承和扩布。实践的开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地开展民俗文化和新闻实践,需要对这两门学科进行整合,需要建立一门新的学科——民俗新闻传播学。

TOP

参考文献:

  ①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7,第一版P178

  ②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第三次印刷P400

  ③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01 第一版

  ④蔡凯如:新闻传播的文化观照[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第一版

  ⑤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4.1.24

  ⑥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0 第二版
(作者系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科学系讲师,该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新闻硕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