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年内落户昆明 市民质疑外来和尚能否念好经
少林年内落户昆明 市民质疑外来和尚能否念好经
2008年11月26日00:23 来源:云南信息报
本报讯 (记者汤兴萍)昨日,少林寺将托管昆明官渡的4所寺庙的消息一出,引起众多市民和读者的关注。
对于少林僧人走出少林寺来到云南管理寺庙,多数人认为此举对少林文化“根植大西南,辐射东南亚”、扩大国际交流有重要意义。对昆明来说,可以通过少林寺的影响力,更好地发展佛教文化、佛教产业、佛教旅游,提高昆明市宗教工作水平。但是,对于寺庙托管这样的方式,人们看法各异,免不了有些顾虑。
市民张先生说:“少林托管昆4所寺庙,这对于昆明来说,在少林文化发扬壮大的同时,相信带动旅游的发展。此举有一定开拓意义,但是也提出了新的命题,将寺庙类似于连锁形式的公司化经营,是不是会降低佛教文化的神圣性,而给大众造成世俗化的心理定势?”
土生土长的昆明人陈先生认为:“外来的和尚是不是真能念“昆明的经”,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少林寺有少林寺的文化背景和当地的民俗民风,昆明也有与之不太一样的民俗民风。我们真切希望少林结合当地实际,对于昆4所寺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托管,还期望有一定的开拓。”
“寺院管理必须超越功利性,这是由佛教思想价值观的本性决定的”,采访中,社科院一位教授告诉记者,佛教以超越现实功利为根本价值追求,并通过这一追求来获得人生痛苦的根本解脱。其在社会中的各种功能作用的发挥都依赖于这一价值追求,如果寺院管理违背这一价值追求,以赢利为目的,以现实利益的追求为目的,以寺院人员的现实利益为目的,就必然对佛教事业带来伤害,对寺院声誉带来伤害,最终寺院的生存也难以维系。
但是该教授同时强调,寺院管理要求超越功利性,并不是完全不讲效益,因为寺院管理毕竟也是一种现实的管理活动,而且要维持寺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要保障寺院人员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满足其基本的现实需求,而这种满足又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经济基础,如何管理好昆明四个寺院,该教授认为,寺院管理又必须讲求效益和效率。只是这种讲求是在不违背佛教精神和价值追求下的讲求,是一种手段的讲求,是一种在经营佛教事业过程中的自然合理讲求,与那种惟利是图的讲求,与那种以赢利为目的的讲求是本质区别的。
纵然看法不一,据了解,少林寺方面已决定在年内动身来昆明。此后,少林僧人将如何管理官渡的四所寺庙,人们拭目以待。届时,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
(云南信息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