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5 15:1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
——摘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在北京郊区,曾坐落着一座不大的村庄,仰山村。村里人好玩火叉,精通此道的村民组成了火叉表演队,经营红火。上世纪九十年代,舞蹈理论家冯双白委员曾在那里调研。“表演队不仅技艺非凡,队员个个孝敬长辈,尊古尚礼之风浓厚。”
二十年过去,如今的仰山村地界,已变成现代化的水泥建筑,五环外的房价跟市中心一样飞涨。冯双白轻叹,“仰山,再也回不来了”。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发了众多委员的感慨。很多委员提出,若城镇化建设再重蹈“千城一面”的覆辙,待到“万村一面”时,乡愁何处去寻?
民革中央提交的大会发言称,“记得住乡愁”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诠释“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内涵,充满了人文情怀,以往城市建设大拆大建、千城一面,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对过去的纠偏。
“到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1%,但文化建设之前没有提到应有日程上来。”冯双白说,很多地方在城镇化规划中,都是以增加GDP、拉动内需为重,文化要么不受重视,要么成为钢筋水泥的“点缀”。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对民间文化组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坏严重。比如,安徽过去是村村有花鼓,处处有灯班的民间歌舞海洋,如今绝大多数民间文化组织彻底消失了。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乡村记忆工程”,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传统的村落进行保护。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委员告诉记者:“过去在民俗研究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文化是有差异、有特色的。现在很多城市‘千城一面’,但如果‘万村一面’的话,可能会更可怕。因为农村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母体,如果变得单一雷同,会是一种巨大的失落。”
“民间文化里有我们的记忆,这些记忆和认同恰恰就蕴含在村落乡土中。”曾经在山东各地考察过的潘鲁生注意到,如今很多生活在传统村落中的人们,对于幸福有着自己的理解,“比如在临沂的红花乡,老人织布剪窗花,就是一种幸福。这种能生长出幸福感的空间,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如何留住乡愁?民革中央建议: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台具有文化魅力的个性化城镇发展规划。要挖掘地方文化基因,建设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一镇一业”、“一镇一品”地方特色产业体系。发展以本地特色主题文化为核心的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吸引年轻血液,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自我造血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