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教学活动】南京清明调查4

【教学活动】南京清明调查4

关于清明节扫墓
相关民俗的调研报告——以南京市黄金山为例
于沁  
2008年4月4日,这一天是清明节,早上七点出发,九点到达调研地点黄金山,开始了我们清明节相关民俗的实地调研。由于黄金山情况特殊——政府于三月起就在发起迁坟的政策,因此,此地无论是人员,还是场面,都相当的混乱与复杂。介于调研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所采用的调研方法主要是观察法,辅之以访谈法。
转了三趟车,到了一个巷口,延伸进去甚远就是黄金山的入口。离入口处五百米就已错落有致地摆放了各公墓的广告。刚进黄金山,就可看见两旁凌乱的坟地,被砸坏的墓碑依然挺立,周边全是被挖过的墓穴或是被遗弃的棺盒。往前走了不多远,我们就碰见了一户人家正在举行迁坟仪式:鞭炮声声,仿佛告知人们——盛大而庄严的仪式即将进入主题;之后,就见一大家人围绕坟冢站一圈,一起将一块大红绸布展开在其上,在之后的访谈中,我终于了解仪式中的这部分叫“遮天”,然后由逝去者的直系亲属小心翼翼地将其骨灰盒(基本无损的继续沿用,由于风吹雨淋而受潮破损的则换为新的)拿出来,置于已铺好的红色或黄色绸缎布上,系好布,简单的迁坟仪式就结束了。
在黄金山,最特色的民俗就是“坟亲家”。调研中,我们目睹了一个完整的迁坟过程以及坟亲家间交往的一部分;在访谈时,我有幸得到三位坟亲家的配合,了解到一些关于坟亲家的职能及沸沸扬扬的纠纷的相关信息。
绕着山间小道我们转了许久,期间看了一些零星地迁坟过程。在一处,我们停住了,有一家刚开始一个庄严的仪式,从调研对象们的对话中可以得知——这是一个中年儿子与其母亲,在“坟亲家”的陪同下为自己的父亲、丈夫举行迁坟。整个过程由坟亲家与其儿共同完成。首先,坟亲家抡着榔头将墓碑敲断(这是必要的程序);然后,坟亲家连掘带敲,撬开石盖,将坟打开;他站下去,然后捞出一些黑色的碎木片,放在事先已在旁铺好的黄色绸布上,由于常年受潮,放骨灰的小棺盒已经散架腐烂。坟亲家挖的差不多时,挥着手对旁边的中年儿子说:“小孩捞捞。”可能是为了显孝心,作为儿子需要形式上的表示一下。整个过程后,这家人给了坟亲家几百元钱(据说,这是“规矩”——多多少少总要给点)。
其后,我们试图做一些访谈,我们先向工作人员询问,但当我们只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时,工作人员即拒绝了我们的访谈请求——“我们没时间”,表情相当的冷漠;在入口处,我们发现了两位年长者,想必他们对此地的情况会比较了解,但我们依然遭拒——“我们不清楚这的事,你去里面问问吧”。之后,我们对此进行分析,黄金山迁坟期间,人员复杂,牵涉的关系多——工作人员(政府行为)、坟亲家、农民工,而且时常发生坟亲家与死者家属因酬资谈不拢而吵架、打架的事情,因此,人们大都持观望态度,不愿谈及相关事宜并作出评价。
在我们坚持不懈寻找调查对象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三到四个坟亲家接受我们的访谈。我主要从了解坟亲家的“职责”入手,了解她们的“工作”内容。就这点,她们还是很愿意与我们谈谈的。根据这几位专职坟亲家的介绍,她们平时负责照看一些坟,时不时的除除杂草什么的。有些安息者的家属甚至是不知道她们的照料的,当有悼念的人来时,坟亲家会告知其家属平时自己的长期照料,并帮他们主持悼念仪式——每一次扫墓,以表孝心,由坟亲家主持,在坟头堆两个小土堆。土堆经常换成新的,则说明这家人经常来看,很有孝心。这样一番“辛劳”后,坟亲家会要家属要点钱,通常几百元不等;堆一次土堆,60、80、100元不等。当我问及政府组织迁坟事宜时,坟亲家表示——“我们也是想趁着这最后一次要点钱,以后迁走了再也不会来了,我们也照看了这么久……”而且“政府这么一搞,我们以后就没有这笔收入,虽然平时这笔收入不多,但总也有点钱的,以后就没有了……”
我们的访谈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与访谈对象道别后,我们的调研已接近尾声。总结一下,这次的以观察法、访谈法为主要调研方法开展的田野调查,其成果还是可观的。对于清明扫墓的相关民俗事宜,尤其是迁坟过程中的民俗事宜(如:坟亲家)有了清晰的了解。另外,针对政府主持组织黄金山公墓的迁坟行为以及在此事件中牵涉的相关人员的内在矛盾、冲突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但调研的开展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前期资料搜集、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之调研情境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调研开展比较有限;当然,调研能力也有待提高。

[ 本帖最后由 xhyhero 于 2009-1-5 10:07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