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手机登场,前景喜中有忧
□ 本报记者 王辉
《中国民族报》2009-5-15
5月9日,支持彝文显示及其它很多附属功能的手机在四川西昌闪亮登场,这一事件,被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彝族电脑输入法发明者沙马拉毅赞为“彝语文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标志着彝族语言文字进入了现代信息领域。
研发民文手机 问题与机遇并存
早在2004年,第一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手机(以下简称民文手机)——维吾尔文手机就已面世,发展到今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那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发展是不是就一马平川了呢?沙马拉毅的态度是喜忧参半。
“不久前,我们对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彝族进行了调查,发现不讲彝语的人已经占到30%,基本都是50岁以下的人,这很令人担忧。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自己的语言,就有可能丢掉自己的文化。”沙马拉毅说。
记者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公务员、学生、社会从业者和农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发现他们中绝大部分人不能熟练掌握彝文,有的人略懂一点,因为“以前学过,但平时很少用,都忘得差不多了”。
记者了解的情况虽不能反映全貌,但至少说明彝文的发展使用目前处于困境。对此,沙马拉毅认为:“包括彝语在内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
谈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沙马拉毅认为这是一项必须做但比较艰难的事业,因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需要以信息化来跟进时代,保障自己的正常发展,但研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软件却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语言、技术方面的专家。
对刚刚诞生的彝文手机,沙马拉毅抱以期待和希望。“汉语手机所具有的功能,彝语手机都具备。通过手机,我们可以给别人发送彝文的节日祝福、天气预报、新闻、生活资讯以及重要通知等,这样就能鼓励更多的彝族人甚至其他民族的人使用具有彝文功能的手机。”
沙马拉毅认为,从国家政策来看,彝语文发展正面临机遇期,如在四川,彝族人在公务员考试、高考、中考时加试彝语文。不仅彝语文,别的少数民族语言都在享受着国家鼓励和保护的宽松政策,“至于少数民族语言最终能不能发展,关键要看本民族的人怎么做了。”
民文手机的诞生,更多依赖于情感
那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该何去何从呢?北京网道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少数民族语言手机的经历似乎可以给人们一点启示。
2004年,由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移动通信公司联合开发、网道信通公司参与研制的维吾尔语手机,上市不久便“夭折”了。但是,网道信通公司没有放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手机的研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包括网道信通2008年推出藏文手机和现在彝文手机上市,更多缘于情感因素而非单纯的经济利益。
网道信通总经理张岩告诉记者,他曾与5名佛学院的藏族活佛谈到想开发藏文手机,活佛的反应令他感动至今,他们说:“开发藏文手机,你真是给藏族人民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你要是能做成这件事,我们有义务买你的手机。”张岩意识到,开发藏文手机,已不再只是一个商业活动,更是对一个民族的责任。
就是带着这种感情去做,藏文手机诞生了,并在奥运期间推向了市场。手机上市后,销售状况好得被张岩形容为“不可想象”。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一个经销商第一次从他那里进了第一批货共100部手机,结果一次性出货,每部手机的利润高达800多元。这对张岩的触动很大,随后,他便着手策划彝文手机的研发和上市。
面对窘境,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该何去何从
张岩告诉记者,在与手机生产厂家以及销售人员谈论研发彝语手机计划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质疑此项目,对彝文手机的销售前景不乐观。
“要知道,作为公司,盈利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但是,当我踏进彝族聚居区、走近彝族同胞时,彝族人民的反应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当他们得知有研发彝文手机的计划时,表现出来的喜悦和渴望溢于言表。”张岩说。一位彝族朋友甚至拍着他的肩膀说:“如果有彝文手机,彝族的800万人100%都会购买!”
100%不敢说,但张岩非常相信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感情。为了能打造出尽可能成熟的产品,在此次研发中,张岩吸收了以前失败的教训,在手机功能中除拼音输入法、笔画输入法外,还增加了手写输入法。此外,他格外注重研发人选。目前推出的彝文手机,是在国内顶尖级的彝语文专家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研发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虽然做了那么多,但彝文手机的销售前景究竟怎样呢?西昌一位手机经销商说:“做此事的文化意义很大,但至于经济意义就不好说了。”现在,很多经销商还处于观望状态,而准备营销该手机的,对盈利都没有抱太大希望。
“我想做一些事,希望能对少数民族有帮助。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开发朝鲜文手机、傣文手机。但是,我毕竟是商人,如果哪天我没能力继续坚持下去了,也只能放弃。”张岩说,“我希望在我们的带动下,在各族同胞的支持下,运营商和经销商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促进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保护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