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黄绍文 何作庆] 稻作民族的典型农耕祭祀

[黄绍文 何作庆] 稻作民族的典型农耕祭祀

                                 稻作民族的典型农耕祭祀
                                     作者:黄绍文 何作庆 2007-09-06
                (1.红河哈尼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云南 建水 654300;2.红河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云南 蒙自 661100)


摘 要:云南哈尼族梯田是文化生态学的典型范例,也是哈尼族文化的本根。节日庆典是哈尼族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展现的主要载体,也从根本上从属于梯田稻作礼仪,它既是世俗的节日,又是梯田农耕程序的标志。因而梯田农耕祭祀是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人们把村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愿望融入宗教情感之中,一代复—代虔诚地举行古老而简单的农耕祭祀礼仪,使这种宗教祭祀成了梯田文化的重要景观。

关键词:哈尼族;
节日;
梯田祭祀; 农事历



21世纪之初,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元阳为核心区的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名录,于2004年6月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笔者长期从事哈尼族梯田文化研究和田野调查可知,哈尼族的节日就是梯田农耕节令的依托和耕作程序的重要标志,揭示出稻作民族的农事历及其可操作性的文化事象。

一、哈尼族节日与梯田祭祀
  哈尼族梯田农耕祭祀活动与节日庆典活动揉合在一起。现将滇南哀牢山区梯田分布较为集中的红河、元阳、绿春等县哈尼族节日与祭祀的几种主要内容加以描述和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梯田文化的内涵和稻作民族的文化积淀。

  (一) 岁首节日

  哈尼族的岁首节日哈尼语称其为“扎勒特”、“干通通”、“嘎汤帕”、“车拉合什扎”等多种称呼。各地哈尼族对其称谓有所不同,按哈尼族的历法,以阴历十月为岁首,故将其译为“十月年”。元江(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一般在每年阴历十月第一轮属龙日始,至属猴日止作过年日期,历时5天。节日最大的特征是家家户户均必须做汤圆、舂糯米粑粑。有条件的杀猪过年。有的从市场上购买节期所需的猪肉、鸡、鱼等。节期不从事生产,不许把山上的青枝绿叶带回家中。

  绿春县哈尼族以阴历十月第一轮属兔日为除夕日,当天上午各村寨打扫卫生,洗刷餐具。下午各家各户舂糯米粑粑,以制成小圆饼的3块粑粑供祭祖先之后,人们方可食用。当晚各户舂好汤圆面。次日属龙日为大年初一,听见公鸡叫头遍,妇女们先到水井里以竹筒背新水回家,并做汤圆以新水烹制,男人忙着杀一只母鸡,待鸡肉煮熟,汤圆、鸡肉各分盛2碗,放在供桌的左右两端各一碗,意即左边祭本家祖先,右边祭外家祖先。祭毕,全家人围桌吃汤圆,以示新的一年全家和睦团圆。


 属龙日杀猪过年,有的地方全村杀一头肥猪用于祭祖,即便各自家中杀猪,也要杀村寨共用的这头肥猪。下午在家宴开始前,用饭、酒、茶、猪肉各2碗祭祖,然后又从其中各拣出一点,盛上半碗饭,泡上汤,拿到门外,倒于芭蕉叶上,打发不得上供桌的非正常死亡的亡灵。然后祭祖用过的酒和茶少许倒于灶边,祭祖所用的肉按年龄大小顺序分别每人吃一点,以示得到祖先的护佑。每一次祭祖,全家人朝向供祖台跪拜。

  初二(属蛇日)是已嫁姑娘回娘家拜年。她们背着用鲜芭蕉叶包好的糯米粑粑、酒、猪肉等礼品,分别送与娘家同宗的叔伯或兄弟,每到一家在供桌前跪拜叩首。然后娘家请姑娘吃饭,饭后有的当天回婆家,有的第二天才回去,并回赠礼品。
  十月年祭祀活动以家庭为单位举行,以祭祀祖先神灵为内容。一般由男性长者主持,有的地方也有女性长者主持。主要供品为猪肉、鸡肉、糯米粑粑、汤圆、茶水、酒,任何一次摆放供品的顺序是茶水、酒、肉类、饭或糯食、筷子。任何一种供品先由主持祭祀者均象征性地品尝,然后家人逐一品尝,其意义均得到祖先神灵的护佑。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以汤圆祭祖完毕后,在人们未食之前,取少许汤圆喂牛,对耕牛一年来与人同甘共苦的梯田劳作表示慰劳。反映了节日的梯田农耕礼仪。秋收农闲后过十月年,是以梯田庆丰为主题,与祖先共享大地的丰收;历法意义是秋季转入冬季的标志,梯田农耕程序意味着冬闲养田阶段。
  (二)  昂玛突
“昂玛突”,也称“普玛突”、“昂玛奥”,均为汉字音译哈尼语。“昂玛”是哈尼人为保护村寨的安康、发展而塑造的保护神,既是村寨精神力量及生命之源,也是村寨五谷、六畜之源。“突”意为祭。相传,昂玛是古代哈尼族为护寨而献身的母亲及其两位兄弟。故此节汉语译为“祭寨神”,是哈尼族以自然村为单位的自然神灵祭祀与农耕祭祀相结合的一年一度的隆重节日。此节活动的时间与建寨之日选定神林、神树的日期有关。因此,各村寨举行的日期各异,但一般是在阴历正月或二月,祭祀地点在村寨上方的一片丛林中,以某一棵特定树木为神的标志。这里以元阳县小新街乡者台村哈尼族2003年3月6~13日的“昂玛奥”节活动作具体描述。

 封锁寨门:是哈尼族昂玛突节的前奏,目的是以防已被驱出的妖魔入寨。者台村封寨门是阴历二月第一轮属虎日(3月6日),中午2时许,主持仪式的“咪谷”(祭司)及助手共4人抱着一只红公鸡、一只公鸭前往封寨门处,此处是进村寨的西面。按传统祭祀牺牲尚需要一只狗,但由于狗的价格贵,为减轻村民的负担,以一小丛狗毛代替。村民每户出一男性成年人,每人顺手携带一两根干柴前往,并帮助祭司整理鸡和鸭,鸡皮连头脚皮剥下,与特制的木刀、木锤、木枪经过“莫批”施巫术,以一条结实的稻草绳作“铜链”,将寨内的妖魔、邪气驱出寨外后横挂固定在村寨东、西、北三面路口两端的树干上,一头挂鸡皮,以示护寨金鸡;草绳上吊着的木刀、木叉、木锤、狗脚爪,以示护寨兵器。


  祭祀水井:哈尼族认为,人们饮用的清泉永不枯竭,是龙潭或泉眼中的螃蟹和石蚌起保护作用,视其为水神,于是祭之。其实质是祭献梯田水源神灵。3月9日是属蛇日,早8时许,“咪谷”带着鸡、鸭、酒、姜汤、蒜汤等供品来到建寨时指定昂玛突节用的水井进行祭祀。祭毕,以刺棵将井口封拦,以示俗人暂且不能饮用该井水,待神林祭祀完毕方可撤刺。


  祭祀神林:9日,即属蛇日中午12时许,祭司和助手赶着已准备好的一头肥猪,背着大铁锅前往神林。村民每户出席一男性成年人,祭祀期间女性严禁入林外,男性也严禁穿鞋、穿红、白衣裤入林。大家齐动手杀猪、分割猪肉煮熟,猪头肉、猪肝、猪肚皮肉等切片盛入特定的土碗,用3碗茶水、3碗姜汤、3碗酒、3碗肉、一只整体熟鸡、一包染黄的糯米饭一起摆上篾桌,然后抬到神林树脚分3次祭献,每次祭献先拜3次,后叩首3次。祭毕,祭司将供品分给参加祭祀活动的众人食,以示在场的人均受昂玛神护佑,然后所有参祭人在神林中共食祭祀牺牲烹制的肉食品,此食物不能带回家中食用。

  属蛇日清早,各家各户还要祭祖。祭品是1碗茶水、1碗酒、1碗猪肉、1碗染黄的糯米饭。祭祖是家庭男性长者主持,祭毕,家庭成员朝向祖先神龛叩首3次后,大家可以食用染黄的糯米饭。

  10日,即属马日,另杀一头肥猪,以同样的方式祭祀小神林中的昂玛,参祭人也是就地共食祭品,不带回家中。


 11日,即属羊日,全体村民忌日,不事生产,不做针线活。青年男女可以上山玩耍。12日,即属猴日,在大咪谷家院子里举行“之着着”,意为邀请村内的男性老人、歌手相聚而设长街宴,席间歌手吟唱哈尼族迁徙、安寨定居、节日来历、梯田农耕节令等内容。年内出生的男婴儿父母也准备一桌酒宴前来庆贺,让村中长老来品尝酒菜,目的是男婴儿在昂玛神的护佑下平安长大。13日(属鸡日)起节日结束,村民可以到田间劳作。有的地方“之着着”是全寨性举行,即每户做一桌10个以上的菜谱,分作2组摆2天,如元阳哈播村等地。


 哈尼族一年一度的昂玛突节活动,从其历法意义在于春季已至,冬季彻底过去。从梯田农耕方面意味着春播、春耕季节的开始。因此,者台村民属蛇日早饭后,必须到秧田里撒谷芽秧苗,并用染黄的糯米和染红的鸡蛋祭献秧田。玉米、黄豆等也必须在节日前后下播完。

 (三)  康俄泼
 “康俄泼”汉字音译哈尼语。“康”意为五谷,“俄”意为门,“泼”意为开,故汉语译为“开秧门”。该节日一般选择在阴历三月栽插之际的属龙日举行,节期为一天,节日最大的特征就是家家户户都以七里香花染黄糯米饭吃。红河县哈尼族开秧门仪式在节日当天下午举行,人们穿上新装,特别是青年姑娘和新媳妇更是讲究,他们把这一天当作“秧姑娘”出嫁的日子,前来帮忙栽插的亲朋好友来到自家田边,首先由田主妇拔下第一把秧苗,然后请寨子里年纪大、威信高,又有生产经验的长者栽下第一丛秧,尔后,大家才纷纷下田栽插。他们认为第一丛秧能否成活,标志着所插下秧苗的成败,意味着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必须由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长者栽插第一丛秧,以保证来年有好收成。节日染黄糯米饭、染红蛋,一方面以黄糯饭、染红蛋在秧田的一角祭献天神派来的布谷鸟,感谢它给哈尼人报春,让哈尼人知道了栽插节令。同时以黄糯饭招待前来帮忙栽插的亲友。另一方面象征来年收成的稻谷象黄糯饭一样金黄、红蛋一样饱满。

  (四) 莫昂纳

  “莫昂纳”汉字音译哈尼语,意为息活计。过这个节,标志着这一年的栽插已结束,故得名,也有“关秧门”的含意。一般在阴历四月举行,具体日期与栽插结束的早晚有关,故各地选择的日期有异。这里以绿春县大兴镇阿落坡头村举行的莫昂纳为例。阿落坡头村是以该村咪谷家开秧门后满2轮(一轮13天)作为该村举行莫昂纳的日期。易言之,咪谷家在阴历三月第一轮属马日举行开秧门的话,阴历四月第一轮属马日即为该村举行莫昂纳的日期,期间刚好有2轮25天。

 1997年5月16日(阴历四月第一轮属马日)该村举行莫昂纳。全村杀一头肥猪户均分配作主要祭品,上午的祭祀活动首先在咪谷家进行,供品有3碗茶水、3碗酒、3碗米饭、3碗糯粑粑团、3碗熟猪肉(瘦肉、肝、粉肠)、1碗盐碟供在神龛上祭祖;祭祖毕又将供品搬至畜厩门口对牛进行祭献,并各取少量供品喂牛;最后对犁、耙、锄、砍刀等梯田农具进行祭献。对梯田农耕密切关系的牲畜和农具以示慰劳,意为此日起它们都休息一段时间。最后以鸣响编爆竹向寨人宣告咪谷家的祭祀完毕,各家各户也依照咪谷家的祭祀方式进行家庭祭祀。

  下午,进行祭梯田水源仪式。是各自家庭进行,地点在自家承包的责任田入水口处。主要牺牲是公鸡和母鸡各一只。在田边地角起火,支起锅灶,把鸡宰杀处理干净。以树枝叶在水源入口处搭一祭台。第一次祭献的供品有1碗茶水、1碗酒、1碗米并其上置1个鸡蛋、1碗盐、9颗小白石子。石子象征来年的谷粒像石子一样饱满实心。第二次祭献的供品有1碗茶水、1碗酒、1碗食盐、1碗熟鸡肉及内脏、1个熟鸡蛋,各取少许祭品置于叶子上,以示祭祀完毕。
  莫昂纳节日活动,其历法意义方面标志着季节由春季转入夏季。梯田农耕程序则标志着栽插季令的结束,开始进入夏季梯田的中耕管理,诸如薅秧除草、管理田水、砍除田埂草等程序。
 (五)  等罗合
 “等罗合”,汉字音译哈尼语,意为祭田坝。2004年5月1日(阴历三月十三日)属龙日,红河县乐育乡尼美村举行等罗合仪式,也是该村开秧门后的第三轮属龙日。地点是在寨子脚能看得见梯田的一块草平上,此地必须要有一棵乔木树,若没有须特意栽培。牺牲是一头100多千克的肥猪,公鸡和母鸡各一只。主持祭祀者称“普师”,共3人,下午2时许,他们赶着肥猪、抱着鸡来到祭祀地点,临时搭建锅灶生火准备宰杀牺牲,同时每户派出一名男性成年人帮助普师宰杀牺牲。下午4时多祭祀供品已煮熟,以柳树枝叶、蜂蜜花枝叶等临时搭建的祭台上依次摆上供品,它们是:1碗麻椒水、1碗酒、1碗整体熟鸡、1碗熟猪肝、1碗盐碟、3块糯米粑粑。主持者在祭台旁念一段祭词后,率众面朝田野跪拜3次以示祭祀完毕。然后大家分组就地进晚餐,煮熟的猪肉按组平均分配就地食完。祭田坝的意义是把增神请回来守护田野稻谷丰收。从历法意义上也有春夏交替的标志。

 (六)  矻扎扎

 “矻扎扎”,又叫“耶库扎”、“惹苦扎”均为汉字音译哈尼语,一般在阴历六月举行,故汉语译为“六月节”。此节的举行一般与梯田秧苗栽插结束的早晚有关,故各地哈尼族选择的日期各异。这里以元阳县攀枝花乡东林寨哈尼族于1997年8月26~28日举行的六月节作具体描述。东林寨六月节是8月26日,即阴历六月第二轮属蛇日始,至阴历七月第一轮属猪日早晨砍断秋千绳、抬下磨秋宣告节日结束,历时13日。但节日的主要是3天,即8月26~28日。

 8月 26日,即属蛇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清早各家各户自觉地去割一把茅草(约25千克,作更新秋房用),每户还至少派出一名男性成年人到村寨集体林中砍伐磨秋桩、秋梁,树种一般选择树干笔直、坚硬即可。中午12时许,各家各户把从山上割来的茅草带到建寨时指定的秋场,各户派一名男工,一些人盖秋房,一些人支秋千架、磨秋桩等。

  8月27日,即属马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在秋场上杀牛祭秋。咪谷主持祭祀,牺牲必须是水牛。中午12时许宰杀牛,以一碗牛血在秋房大祭台上祭献后,开始分割牛肉,牛肉户均分配,带回各自家中煮熟后连续在各家祭祖台上供祭3餐,即属马、羊、猴日的上午。
  8月28日,即属羊日下午5时许,咪谷及助手到秋房祭献。咪谷扶着磨秋从顺时针方向转3圈,表示邀请天神威嘴、石匹来过节;咪谷在秋千上面朝田野荡3次,是祝愿梯田的谷穗粒粒饱满;咪谷在秋千上面朝寨子荡3次,是祝愿寨中的子孙像林中的竹笋一样密,六畜像石头一样多。咪谷祭秋毕,众人纷纷来骑磨秋、荡秋千,一直延续到阴历七月第一轮属猪日早晨由咪谷砍断秋绳、放下磨秋梁,以示节日结束。
  节日的来历是:相传远古时期,哈尼人开沟引水、烧山垦田时,得罪了山上和地下的野物,它们相约到天神哪里告状,蚯蚓、蚂蚁说,山上开沟挖田的哈尼人,挖断了它们的脖子;老熊、狐狸等野物说哈尼人毁了它们的窝。请求天神惩罚哈尼人,否则将使他们的庄稼无收成,生下的儿女不会长大。神宫里判事的是个聋子神官,见野物们短肢缺臂,不问清红皂白,就给哈尼人判每年六月杀人头来供祭野物亡灵。于是每年六月祭祀大奠时,哈尼人为失去亲人而痛哭,哭声惊动了天神“莫咪”,他得知聋子神官的错判,给哈尼人带来灾难,便由天神莫咪改了原判:告诉野物说,哈尼人杀了你们千万个,你们一年只杀他们一人,不解你们的恨,每年六月我把哈尼人男女老少吊在半空中,活活吊死,野物们高兴而去。天神莫咪又派威嘴、石匹2神到人间下达旨意:地上的哈尼人,每年梯田里栽插结束后,在村边支磨秋、系秋千高高地荡起来,只准杀牛,不准杀人,把牛头供上,这样梯田的谷子会丰收,儿女才会长大。从此,哈尼族按天神的旨意每年六月杀牛祭秋的古规沿袭至今。

 六月节活动,从其历法方面的意义在于节日标志着盛夏。此时,梯田里的秧苗开始抽穗、扬花。其节日活动的目的,除沿袭古规外,就是预祝田野稻谷丰收。从农耕程序则进入中耕和秋收前的准备阶段,如上山砍谷般、砍除田埂草、扩宽和平整田间小路,以便秋收运粮等。


  (七) 车拾扎

  “车拾扎”是哈尼族的庆丰节日,汉字音译哈尼语。 “车”意为稻谷,“拾”意为新,“扎”意为吃。故汉语译为“尝新谷”节。一般在阴历七月第二轮属龙日或八月第一轮属龙日举行,节期为一天。属龙日,哈尼语称其为“劳脑”,意为增加的日子。因此,哈尼族举行各种祭祀和节日将其作为吉日是取哈尼语义,并非取汉语“龙”字语义。由于各地谷子成熟时间的差异,因此,该节在各地选择的日期也有所不同,但最迟不超过阴历八月十五日。在元阳县东部上新城乡、小新街乡一带的哈尼族选择的日期相对统一,即在阴历八月第一轮属龙日。此时,梯田里稻谷已是一片金黄,部分早谷已开始收割,但不过此节不能吃新米。节日的这一天,家家户户以烹制新米饭为主食,配以猪肉、鸡肉、酒、茶祭祖后,新米饭取少量先喂狗,尔后人们才可食用新米饭。
  相传远古时候,洪水淹没了人间,五谷庄稼被洪水冲走完,待洪水退位后,在天边的一只小鸟找到一穗稻谷,高兴地叼着谷穗停息在一棵树梢上,此时,被树脚下的一只狗发现,发出“汪、汪”几声,小鸟被惊吓了一跳,慌乱中谷穗掉到地上,狗把谷穗叼回家中,人们又有了谷种。从此,哈尼人过尝新谷节米饭先喂狗的习俗沿袭至今。尝新谷节的历法意义是夏季转入秋季的标志,梯田农耕程序意味着秋大忙的开始。
  (八) 祭谷神
  红河县坝美村哈尼族祭谷神的当天,首先要从自家的稻田里背回一蓬连根带穗的稻子,其苗株必须是单数。背稻穗的时候,要避开行人和其他动物。回家后杀一只公鸡煮熟,搓下新谷谷粒,在锅里炸出米花。连同煮熟的鸡肉一块祭祖。开饭前新谷米花先喂狗,然后家人按长幼顺序抓来吃。吃过饭后便到田间请谷神。请谷神祭词的大意是:

 “谷神娘娘啊!


  守在泉水秀美的梯田里,


 不要到别家的梯田里去。


 
别家的田是公的,


  我家的田是母的,


  母田才会兴旺发展。


 别家的稻谷是公的,


 我家的稻谷是母的,


  母谷才会开花结果。


 
别家的田是冷田,


 
我家的田是暖田,


  暖田稻子才会生长。


 不要到别家的田里玩,


 
快到我家温暖的田里来,


 
威嘴、石批神来保护你。

  念毕祭词后,把谷神从梯田里,沿着小路,一步一步引回家中来,再把她安顿在楼上的谷仓里。

  祭谷仓:哈尼语称“车机倮”。坝美村哈尼族一般在秋收入仓后,选属狗的日子晚间进行。主要祭品也是鸡鸭蛋和糯米饭。在天黑后。由家庭主妇点上松明拿着煮熟的鸡鸭蛋和糯米饭到谷仓里。把供品放在谷堆上,祈祷说:“吃的省,用的省,喝的省,愿谷神保佑今年的谷子能吃到明年新谷成熟,一年到头不断。”祭毕,把剥下的蛋壳装进碗里挂起来,再装一筒谷子放于谷仓的角落里。待第二年新谷入仓时,便把这筒谷子倒在谷仓的中央,然后把收回来的新谷倒在上边,表示旧粮接新粮,年年有余。[1]p125

  二、哈尼族梯田农事节日的升华
  哈尼族凭着哀牢山区的地理气候,总结出一套围绕梯田农耕活动的农事历,按照自然物候的不同变化来安排各种农事、祭祀以及家庭生活。根据《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或《翻年歌》来看,哈尼族农事历的基本内容和功能略似农历。其基本内容是:以自然物候变化的轮回周期纪年,以月亮圆缺轮回周期纪月,以十二生肖命名年、月、日。其推算方法是以阴历十月为岁首,哈尼族将十月命名为虎月,故其月序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日序又是以鼠为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3日称为一轮。一年分12个月,每月30日,一年360日,剩下的5日为过年日期。根据自然物候的变化,一年分为四段,即“窝巴拉”(干季:相当于阴历二、三、四月)、“惹巴拉”(雨季:相当于阴历五、六、七月)、“主巴拉”(热季:相当于阴历八、九、十月)、“从巴热“(冷季:相当于阴历十一、十二、一月)。有的地方一年分为三段,即“窝巴拉”(干季:相当于阴历二、三、四、五月)、“惹巴拉”(雨季:相当于阴历六、七、八、九月)、“从巴热“(冷季:相当于阴历十、十一、十二、一月)
  由于哈尼族的农事历是以自然物候变化为基础,因而梯田农耕活动的程序和安排对植物季相的变化和动物候鸟的出没特别敏感。月历的更替都有相应的节日祭祀活动和动植物作标志,如山上红红的野樱桃花盛开,意味着阴历十月已到,也标志着冬季的来临,梯田农耕安排是做好翻犁谷茬、翻新埂子,也是一犁一耙的农耕程序在十月年前后必须就绪。十月过了就是冬月,冬月的标志是气候转冷外,哈尼族认为这个月中有一日昼夜长短相等,哈尼语称“托子”,意为“节”,哈尼族认为这是太阳和月亮相好的日子,也是推算一年节气的开端,从这一日起过45日后是“雷神酒醒”的日子,也就是立春日,天上会响起第一声春雷。冬月过去又到了腊月,腊月的标志是举行“觉扎扎”仪式,并做汤圆祭祀祖先和火神。
腊月过去翻新年,哈尼人认为正月报春的是2对天神鸟:第一对春鸟是“本苦阿玛”鸟(杜鹃鸟之一);第二对春鸟是布谷鸟。与此同时,河谷的桃花开了,村边的梨花也开了,“托子”后的第一声春雷响起,“昂玛突”节活动是催促人们进入春耕备耕的农耕程序。
  上述哈尼族的梯田农耕祭祀的日期,就是提示着月历季节的更替,这些节令的过渡日期,赋予某些特别的文化内涵,并将以梯田祭祀礼仪把这些日期凸现出来,久而久之转型成世俗的定期节日活动。比如,十月年节既是岁末与起首的标志,又是秋季转入冬季的标志。农耕程序是冬耕工作在十月年节前必须就绪,以便人们进入农闲阶段。昂玛突节是季节从冷季转入干季的标志,农耕程序是冬闲节令终结和春耕备耕节令的开始,其实质是春耕大忙的序曲。莫昂纳节是春季转入夏季的标志,农耕程序是春耕大忙的结束。矻扎扎节是进入盛夏的标志,农耕程序是进入夏季的中耕管理,同时做好秋收大忙的准备工作。总之,哈尼族的所有节日,既是梯田农耕祭祀的日期,历法意义上又提示着月历季节的更替,具有提示月历和农耕程序过渡的双重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云南玉溪地区文化局艺术研究室·哈尼族梯田文化[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5.
联系电话:黄绍文—0873---7617542(办),13708632964(手机),电邮:hshw2005@163.com;何作庆—13887338522(手机)
文章来源:哈尼/阿卡文化网
http://www.hhhnak.org/readinfo.aspx?B1=16

TOP

进一步阅读

稻米自述
是英文版的。中国还没有翻译版,要是需要的同仁,可找我复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