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华非物质文化大展首度赴台 邀两岸共守精神家园

中华非物质文化大展首度赴台 邀两岸共守精神家园

中华非物质文化大展首度赴台 邀两岸共守精神家园

2009年11月28日 0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11月27日,“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首度登陆台湾。此次大展系“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海峡两岸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盛会。据统计,本次共计有二百多件展品来台展览,令台湾民众得以近距离观赏到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中新社发 李佳佳 摄




  中新社台北十一月二十七日电 题:中华非物质文化大展首度赴台 邀两岸共守精神家园

  ——访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黄少华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二十七日首度登陆台湾,邀请两岸民众共同为中华文化“寻根”、为民族精神“守魂”。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在台北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今后两岸的进一步交流开启了一扇窗。


  “非遗”演出 激发中华民族骄傲

  “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系“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海峡两岸恢复往来二十余年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意义最为不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盛会。

  二十天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的重要活动之一,“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就以先发之势,在台北县、市与台中县、市举行了五个专场演出,赢得了台湾各界如雷的掌声与广泛的赞誉,就像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董事姚浙生所言:“观看如此精彩的演出让我突然有了一种中华文化的自信,从她们(演员)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与未来。”

  赵少华对这一惊艳的“开篇”给予了肯定。她说,五个专场演出,台湾观众的直接反映远比言语更为鲜活,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认同,活动就已达到了目的。

  文化大展 呈现两岸共有遗产

  今日登场的“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可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的重头戏。本次展览现场不仅设有“藏族唐卡”、“武强木版年画”、“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十九个展位,更有“云锦”、“南通蓝印花布”、“绘制唐卡”、“雕版印刷”等大陆代表性传承人做现场示范,并有皮影独门绝技“十不闲”及泉州提线木偶的精彩演出。静态的展示与动态的演示相辅相成,令观众近距离地领略到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诱人风姿。

  据赵少华介绍,此次来台的十九个文化展台中,有十一个项目属于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列,其余八个亦属于省级传承项目,含金量不俗。

  她说,近年来,大陆全民提高认识,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二00五年更是进行了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仅浙江一省就有二十三万人参与。二00九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最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共有二十二个项目入选,成为了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宝贵文化遗产都是两岸同胞所共同拥有的财富。

  赵少华也相信,大陆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台展演,必定会推动台湾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两岸可为保护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文化交流 反映两岸互换需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古老的生命记忆,鲜活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根’需要滋养,才能根繁叶茂、硕果累累;‘魂’则需要守持,才能抖擞、保持活力,展示生机勃勃”,赵少华说,“两岸同根同源,更需要通过相互交流,增强民族自信、激发民族认同,以共同传承的文化来增进相互的了解。”

  统计显示,近年来两岸的文化交流渐成热点。到目前为止,大陆有关部门已审批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千余项。其中,六成为台湾文化团体赴大陆演出、展览,四成系大陆团体入岛表演、访问,两岸文化往来不仅有向好的趋势,且交流的速度在加快。

  赵少华认为,目前两岸关系喜逢难得的发展时机,作为重要一环的文化交流更需以深入且有活力的方式贴近民众,拉近两岸心与心的距离。

  “文化要走出去,需要整合资源,成为有影响力的活动版块。”在她看来,首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是一个示范的窗口,恰好反映了两岸之间的感召、互换与需求。(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