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北京电影学院创始人陈波儿诞生100年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北京电影学院创始人陈波儿诞生100年

北京电影学院创始人陈波儿诞生100年










北京电影学院创始人陈波儿诞生100年









许多今天的电影观众以为,曾经作为著名演员的陈波儿只是主演几部大题材影片《桃李劫》《生死同心》《八百壮士》等等故事影片的大明星。其实不是如此。陈波儿在中国电影方面的功勋与建树,远远不止于此。早在延安时期,我们的第一个电影厂——延安电影制片厂,就是在她的热气奔波与呼吁之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开山作《边区劳动英雄》她是编剧,也是张罗奔波的制片人。后来因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延安,剧中的主人公的原型吴满友成为了叛徒,所以影片无奈停拍了。



新中国刚刚诞生,陈波儿奉调进京,开始担任初创的电影局领导工作,从此领导着新中国电影人拍摄出了《赵一曼》《白毛女》《钢铁战士》等26部故事片,基本奠定了人民电影宏伟殿堂的基础。与此同时,陈波儿为了新中国思谋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长远发展,为培养人才不仅苦心经营电影剧本创作所培养编剧,而且陈波儿更加为了新中国还创建了中国自己的表演艺术研究所,也就是后来和现在的北京电影学院。陈波儿不仅是人民电影事业披荆斩棘的开拓者,也是一位高瞻远瞩的艺术领导者。








陈波儿是一位符合时代要求的明星,她更是一位革命文化运动的坚强战士,一位忠于党的文艺事业的好战士;陈波儿是中国人民电影的第一位女编剧,女演员,女导演。她还是新中国电影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她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创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陈波儿亲手创始了新中国第一座培养电影人才的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历史上的陈波儿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是:列宁衣装,娇小玲珑,阳光精干。真实张扬着特有浪漫气质,特别是她那张脸庞上永远洋溢着乐观的微笑。这一位曾掌管新中国电影工作的领导毫无官气,更像是一位居家亲人大姐。一点不象现在有些三流子明星的扮相和招摇。



陈波儿1910年出生于广东海阳县(现潮安县)庵埠镇,家境较为殷实,父亲陈湘波是做干果批发生意的商人,经常往来于南洋潮州侨胞聚居的地方。陈波儿的出生,令陈湘波喜出望外,因为长子、长女均不幸夭折,陈波儿出生前只剩下一个小儿子。陈波儿原名陈舜华,这个名字是按照宗谱顺序取的,至于“波儿”则是她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自取的艺名。有人说,“波儿”这个名字是取自“布尔什维克”中“布尔”的谐音,以表示她的革命倾向。但事实上,她是尊重父亲陈湘波,才取名为“波儿”。



在父亲那里,幼时的陈波儿被视为掌上明珠,但因为她的生母是侧房太太,经常受到祖母和正房的责骂,所以陈波儿骨子里的反叛精神,早在其幼年时就已经扎下了根。陈波儿7岁求学厦门,少年青年时代曾游学香港、上海,并且东渡日本。陈波儿肄业于复旦大学和中国艺术大学。陈波儿的这些大胆举动与其二哥陈述猷经常给她讲述一些带有思想启蒙意味的故事有很大关系。所以当她看到女兵英姿飒爽的样子时,就动员街坊学堂中的小姐妹一起剪掉大辫子,当时女孩子剪掉辫子被看作是一举伤风败俗败坏门风的事情,可是陈波儿就这样顶着个革命头离家求学去了。








1928年18岁的陈波儿进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读书,改名为陈波儿,经常参加革命群众的活动,随后参加党组织外围活动。1929年秋,陈波儿,参加党领导成立的革命剧社“上海艺术剧社”,在公演外国进步名剧《炭坑夫》《梁上君子》《爱与死的角逐》中担任主角,后因参与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参加左翼文化活动受通缉而避居香港。陈波儿在上海艺术大学学习时就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9年开始陈波儿从事左翼戏剧活动,同以鲁迅为首的志士仁人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4年后陈波儿主演了电影《桃李劫》《生死同心》。1937年陈波儿率领上海妇女慰问团赴绥远抗日前线慰问抗日军队,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等话剧。



抗日战争开始后陈波儿积极跟随宋庆龄等人参加营救“七君子”的斗争。1934年至1938年,陈波儿先后在上海明星、电通等影片公司主演《青春线》《桃李劫》《生死同心》《八百壮士》等影片。期间她追随宋庆龄,何香凝鲁迅蔡元培周恩来郭沫若等致力于爱国活动并先后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党的领导下,与史良、沈兹九等人率先成立全国最早抗亡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组织救亡演出队。并且率领上海妇女前线慰劳团赴归绥、百灵庙、平地泉慰问抗日前线战士;同时编导、演出多部话剧。1937年8月陈波儿在南京由李克农叶剑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年底陈波儿从武汉来到延安。不久她率“战区妇女儿童考察团”离延安渡黄河入晋察冀边区,后来经山西、河北河南陕西,深入革命根据地开展抗日民主戏剧演出活动。1940年陈波儿率团抵重庆广泛宣传八路军在战区及敌后抗敌及生活情况。这一行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千辛万苦历尽磨难深入调查宣传群众取得巨大胜利。1940年陈波儿率团返回延安,任职于中央马列学院文艺研究室,导演了《马门教授》《新木马计》《俄罗斯人》等反法西斯名剧。



1942年陈波儿调入中央党校,参加5月23日党中央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毛主席的讲话并与主席一起合影,她决心在艺术实践中贯彻会议精神。这一年陈波儿与姚仲明合编合导了多幕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成为整风的辅导教材,演出反应极为强列。1943年12月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特意观了话剧,当时应周副主席之邀陈波儿及姚仲明到周副主席的住处聆听指示,周副主席关心抱病坚持工作的陈波儿,并鼓励她导演更好的戏。



1944年11月陈波儿被评为甘宁边区甲等文教英雄、马列学院模范工作者、中央党校模范党员。随后,陈波儿相继调往重庆、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政治和社会活动,创作了电影剧本《边区劳动英雄》。1946年陈波儿到黑龙江的鹤岗,着手主持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创建工作,担任该厂党总支书记和艺术指导。从这期间至新中国成立陈波儿创作的电影剧本和辅导、监制的电影有《桥》《中华儿女》《钢铁战士》《赵一曼》《无形战线》《白毛女》《翠岗红旗》等等26部故事片。1949年陈波儿先后被选为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全国文联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和文化部电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9年底陈波儿奉命调到北京,担任了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艺术处处长。1950年由她直接领导并提出编创建议,完成了26部国产影片。这些影片的问世和在国内外的放映,给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定了一个初步基础,新中国电影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这是她丰富的经验、实干精神和领导者的才能与气魄结出的硕果。电影局在陈波儿的领导下,筹备表演艺术研究所(是现在北京电影学院前身),陈波儿任所长,王逸任副所长。表演艺术研究所的成立。1950年7月在西四石老娘胡同4号一所三进的大院里经过紧张的筹备后,1950年9月举行了开学典礼。陈波儿建立的表演艺术研究所开启了人民电影教育事业的新纪元。



陈波儿的办学步骤是极其认真严肃、思考周全的,首先是筹备组的组成人员配制得当,二是从招生到教师聘任、教学安排也都十分明确细致,虽是初创阶段,但实施过程都有条不紊。当时参加筹备组的谢铁骊、王庚尧、巴鸿三人各有所长。谢铁骊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了l0年,编导演方面都有经验,又做过戏剧教员,巴鸿在华南和香港长期从事戏剧和电影工作,王庚尧在北京生活多年,风土人情熟悉。在随后逐步建立的教师队伍中,她先动员邀请了田汉、曹禺、阳翰笙都很赏识的演员唐远之、成功演过《赵一曼》的石联星等来任教,分配学过声乐的吴青主管语言课教学,又把有艺术组织能力的孙月枝、董克娜调来任辅导员等,形成一整套教学、行政、思想生活管理的班子。









陈波儿在组织教学中请了大量专家和学者来讲习所授课。据学员印质明回忆:"来讲课的课客座教授有:讲《社会发展史》斐文中,讲《政治经济学》的金克木,讲《民间文学》的老舍,讲《电影特性》的史东山、蔡楚生,讲《乐理》的何世德,讲《作曲》的郑律成,讲《声乐》的盛家仑,讲《民间舞蹈》的吴晓邦,讲《体育修养》的马约翰,讲《吐字归音》的魏喜奎等。" 不幸的是,1951年11月9日陈波儿在上海与编导演创作人员座谈作讲座时心脏病突发,经同济医院抢救无效翌日逝世。1951年11月13日北京举行了追悼陈波儿大会,陈波儿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