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解读NBA的垃圾话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 2010年,NBA像个谦恭礼让的文明学生班,垃圾话的舞台得移到TWITTER:詹宁斯和乔丹·法玛尔想过过嘴瘾,还要在网上约齐。垃圾话像擦板跳投、长筒球袜一样,俨然快要扔进黑白录像时代的失传文明。我们该祝贺这时代五讲四美三热爱,还是感叹幸而主教大人归天得早?
史上最著名的垃圾话大王是——迈克尔·乔丹、拉里·伯德、查尔斯·巴克利、雷吉·米勒、加里·佩顿、里克·巴里、沃尔特·弗雷泽。他们的共同特点:超级大心脏,不知退缩的狂热好战分子,六亲不认的拼命三郎。作为补充:现役NBA票选的垃圾话大王是——
科比,加内特。他们二位的秉性和成就众所周知。
当然啦,你没法依此推定出“不讲垃圾话的人都是软蛋”这一结论,总得给些或闷骚或质朴的球员留些余地,例如KC琼斯或蒂姆·邓肯。但是,“善讲垃圾话的家伙都是硬汉”。60年代有一阵,兼做球探的红衣主教选人的标准之一:“那家伙必须骂骂咧咧而且有嘴不输人的勇气,不然我很难指望他在队里活下去。”
——2010年,NBA像个谦恭礼让的文明学生班,垃圾话的舞台得移到TWITTER:詹宁斯和乔丹·法玛尔想过过嘴瘾,还要在网上约齐。垃圾话像擦板跳投、长筒球袜一样,俨然快要扔进黑白录像时代的失传文明。我们该祝贺这时代五讲四美三热爱,还是感叹幸而主教大人归天得早?
60-80年代
垃圾话黄金时期
垃圾话,至少在体育领域,是种美妙的艺术。和所有的球场诡计例如小动作、假摔、对裁判施压一样,属于老派篮球运动员们的私秘把戏。
60-80年代是垃圾话的黄金时期:彼时,穆罕默德·阿里为首的黑人体育明星正气势汹汹杀向主流视野。在NBA,将篮球安分守己当份工作的白人们,逐渐被贫民区出身、饱受歧视、将体育视为战斗的黑人们压倒。垃圾话是种身份证明:你来自街上?你打的是爷们篮球,而不是那种软塌塌不吭声的学校篮球?好吧,来!开动你的嘴!
60-70年代,NBA的垃圾话带有蓝领色彩。球员们为年薪上十万而努力,在街头和松散的各联盟间打球奔命。无财一身轻,弗雷泽和马拉维奇像嬉皮士一样修饰胡子与发型。酗酒、大麻和花街柳巷是联盟的秘密。吊儿郎当的球员们不知道球鞋合同和豪宅名车为何物,他们打球时充满了乖张的野性。球员们互相递黑话一样传递街头俚语;黑人嘲笑白人;白人(比如尖酸高傲的里克·巴里)反嘲黑人。在斗嘴声中,NBA经常摆脱学院派教练的战术手册,变成私人恩怨的舞台。单挑、
扣篮、尖叫、垃圾话:喏,这就是NBA。
80年代往后,伯德、巴克利、乔丹、米勒与佩顿的垃圾话成为时代经典。一是因为是联盟幸运的赶上了这一拨碎嘴好汉,二是因为媒体的介入。
60年代,在张伯伦得百分之夜只有4000观众的时代,黑白录像当道,记者为数寥寥,里克·巴里和弗雷泽那些如珠妙语,只有在球员们的回忆录里才能找到。90年代,赛后采访会捕捉每个细节。达里克·马丁去挑衅了乔丹?乔丹又反击了他?1995年的这个话题直接可以填满一版报纸。
但是,大卫·斯特恩的商人躯壳里,容不下语言艺术家的灵魂。
21世纪
大家都装文明人
1999年,当NBA劳方和资方挣钱多到必须坐下来谈判时,斯特恩总裁明白了:这已经不是50年代球馆破败地板打滑篮筐歪斜的年代。网络、电视直播、报纸、杂志,全世界都在看着NBA。
NBA曾经是一个野性的舞台,一场比赛就像二万观众去到古罗马斗兽场,观看十来条大汉角斗。而斯特恩在21世纪颁布如下举措:禁衣令、零容忍,斯图·杰克逊副总裁像个红袖章老奶奶,满世界追着球员,谁又骂裁判骂球员骂联盟了?罚款!很显然,斯特恩指望NBA成为一个白领联盟——他真做到了。2010年,虽然大学生退学率远高于60年代,但NBA至少装得像个老少咸宜、彬彬有礼的健康体育组织。垃圾话、嘻哈装、酗酒、大麻——虽然还有零星迹象,但绝大多数都被清洗掉了。
当然,有些球员不等联盟阉割,自己早早的变文明了。这是个早熟的年代,德里克·罗斯的哥哥们从小就不允许他接触街头痞子,埃尔·杰弗森们13岁就开始拿球探们的名片。OJ梅奥初次去南加州大学,带了个传记片摄制组。简单说吧,这个时代的年轻球员从小就被当作职业球员包装。都有百万美元的球鞋合同,每一句话都经过商业团队的斟酌研究,绝不能损害自己的商业形象。大多数球员在为上场时间、数据、合同、位置、轮换所苦。与人斗气飙垃圾话?言多必失,算了吧……哪怕像阿里纳斯或维拉纽瓦似的在网上放些风声,也像是半真半假吸引人气的手段之一。
你看,这就是垃圾话消亡的历史:在NBA从蓝领工人变成白领精英,媒介从人海战术变成电子时代的过程中,针尖对麦芒的垃圾话犹如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粗鲁、真实却有趣的东西,渐次淹没在文明与技术的齿轮中了。(张佳玮)
本文来源:体坛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