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蒙古国:马背民族马文化

蒙古国:马背民族马文化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26日 07 版) 作者:杨 涛

  2014年春节就要到来,我们中国人都在欢欢喜喜地迎接农历马年,而近邻蒙古国的人民也在喜迎藏历木马年。马,不仅是蒙古国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他们最好的伙伴。千百年来,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对马有着很深的眷顾之情,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马的传说和故事。在当今社会政治和生活当中,与马相关的内容比比皆是,形成了蒙古国独特的“马文化”。

  对马的食品开发到了极致

  马年有句流行语“马上有什么”,而在蒙古国朋友眼中,马的身上全是宝。除了皮革之外,蒙古国人对马的食品开发可以说是到了极致。蒙古国的冬季十分寒冷,气温最低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冬季长达8个月,乌兰巴托被称为“世界上最冷的首都”。在这种严寒条件下,蒙古国人只有多吃肥肉才能抵御这漫长的寒冬。而马肉热性大,正好成为蒙古国人过冬的上佳食品。蒙古国人对马肉的吃法十分讲究,基本吃法是煮着吃,而且是放凉了才好吃。马肠子是蒙古国人的最爱,放盐煮着单吃也行,在马肠子里面放瘦肉条,吃起来更是别有风味。马肉馅饼在蒙古国十分受欢迎,不过馅饼不是用锅烙出来的,而是在油里炸出来的,样子很像中国的合子,呈半圆状。馅饼里的调料很简单,肉里放些葱头、胡椒和盐,尽管看起来调料不是很多,但是因为蒙古国的牛、羊、马都是天然放牧的,啃食草原上的40多种草药,肉质十分鲜美,因此馅饼吃起来还是满口留香。

  到了夏季,正是母马产驹的时候,牧民将马奶放在木桶里发酵。因为都是各家自己做的,没有统一的好坏标准,只要在喝的时候不特别酸就是好马奶了。蒙古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养生经验和方法,酸马奶是减肥和清肠的最好饮料。经过一个冬天的饮食,蒙古国人的肠胃中积淀了大量的脂肪,夏天正是减肥的好时候,而喝马奶则是便宜、有效的减肥良方。无论在城市,还是牧区,到处都有马奶出售。喝马奶成为蒙古国人的一大爱好和习惯。马奶受欢迎,马奶酒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早先蒙古国人常喝马奶酒,后来在苏联的影响下,城里人开始喝伏特加了。而在牧区,马奶酒依然是牧民们的至爱。牧民家酿的马奶酒看上去透明中带有一点淡黄色,喝起来满含奶香味。

  草原上没有不会骑马的孩子

  蒙古马体形矮小,没有汗血宝马的高贵气质,也没有东洋马高大修长的身条,然而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善于奔跑。曾几何时,成吉思汗的军队横扫欧亚大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拥有能征善战、一日千里的蒙古铁骑。在蒙古国那达慕活动中,摔跤、赛马和射箭是“男儿三艺”。与长时间消耗体力运动的摔跤和一轮轮选拔淘汰的射箭项目相比,赛马更能突出马背民族的勇气和力量。

  蒙古式赛马分为草地耐力跑和场地速度跑。草地耐力跑的距离一般在15到35公里之间,比赛的距离根据马匹的年龄不同而定,先达终点为胜。俗话说,草原上没有不会骑马的孩子。骑手基本上都是5岁到12岁左右的孩子,别看他们年龄小,个个都是优秀的骑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比赛开场和结束,万马奔腾的马蹄声、跟跑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会场上人们的欢呼声连成一片,奏起了草原上欢乐的交响曲。

  场地速度赛马则是成年人的运动,能够拥有一匹速度极快的赛马,不仅能给你带来人气和财富,更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许多蒙古国的达官显贵、商贾富人不仅拥有自己的赛马,还有自己御用的骑手。这些重要人物往往相互叫板,在比赛中一争高下,因而比赛异常激烈。

  蒙古国作为游牧国家,畜牧业十分发达,因此伴随其畜牧业方面的词汇也是非常丰富的。单就马的年龄来说,分为马驹、二岁马、三岁马、四岁马、五岁马和成年马。与汉语表达不同的是,蒙古国人并不是简单地在马的前面改变一下数字,而是不同的马的年龄对应着不同的词汇。公马、母马、骟马及种马也都有各自的表述,人们在对话中能一下子分辨出马的年龄和性别。对于外国人来说,要想记住这些词汇不容易,要了解一些话的本意,就更加困难了。在城市里,蒙古国人若是想解手,就会对旁边的人说去“零号”。在牧区,蒙古国人对上厕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称为“出去看马”。因为没有公共厕所,许多人都是在离蒙古包稍远的地方就地解决。一些刚到蒙古国的外国人,不懂得其中的含义,对草原上的事物十分好奇,还不明所以地跟在人家后面,不断地向四周张望,嘴里还不停地问,“马在哪里,马在哪里?”

  马文化植根于灵魂深处

  “马文化”不仅贯穿于蒙古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而且还有严肃的政治意义。蒙古国的国徽呈圆形,圆面为蓝色,中间是一匹飞奔的骏马。虽然时代在变,但马在蒙古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未变。近年来,蒙古国拍摄的有关人与自然题材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流泪的母驼》曾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获奖。近期在印度班加罗尔国际儿童电影节上,《银合马》再次赚足了观众和评委的眼泪。影片描述的是牧民巴达姆的小儿子嘎尔特出生不久就患上重病,去喇嘛那里就医时,喇嘛说,让孩子到远点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这样,巴达姆就把孩子送到了叔父那里。在嘎尔特6岁的时候,巴达姆的叔父去世了,嘎尔特决定回家。但是他身边连一个伙伴都没有,伤心地哭了。这时一只被遗弃的银合马出现了,嘎尔特恢复了信心,并希望骑上它参加那达慕比赛。但当地人为一己私利,将该马卖给了别人。而银合马自己最终逃离了新的主人,带着嘎尔特向他的家乡飞奔而去。影片将蒙古国人崇拜自然、爱护动物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向现代的年轻人讲述家的价值观。

  正如一首歌唱道:“一匹马儿对另一匹马儿说,如果我最后没有回到家乡,请用你飞奔时的风带我的灵魂回去。”蒙古国“马文化”植根于民族灵魂深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