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国家非遗传承调查“千人计划'社会实践项目(简称“千人计划”)

国家非遗传承调查武汉小分队三队——第三天

武汉三队
队   长:刘绵婷
队   员:闵敏  秦芳婷
访谈对象:石九梅(黄梅挑花技艺传承人)
(日志员:秦芳婷)今天是我们武汉三队出征的第三天。早上武汉下起了磅礴大雨,带有小私心的我还轻轻腹诽了一下说:“下大雨出门好辛苦啊~~”不知道老天爷是不是心疼我们连续几天奔波确实累得不轻,所以在我们即将踏上征途的时刻停雨了。走出宿舍时,阳光正好,小阴霾一扫而光,我们又重新欢欣雀跃地出发了。
    要小小插一句嘴,我们是真的很幸运,因为当我们到达石九梅奶奶的黄梅挑花馆内时,屋外顷刻间又再次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刚到时,奶奶正在挑花,正如她所说的,她放不下挑花,每一天都要拿起针线。在屋内我们还遇到了奶奶的小儿子陈晓鸿先生,他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高兴,也很愉快地答应了我们的采访。交流中印象最深的是陈晓鸿先生对自己母亲的这份技艺的付出。陈晓鸿先生本来是从事医药工作的,对挑花的技艺也并不算太熟知。当他看到自己的母亲年纪一天天大了,经常叨念着担心这份技艺失传,为了不让自己的母亲遗憾,他毅然决然地卖掉了在深圳的房子,多方筹备后建立了黄梅石九梅挑花并免费广招学徒,也是为濒临失传的挑花技艺出一份力。
     因为今日刚好社区组织了不少非遗工作者来进行参观,许多参观者都对奶奶的手艺赞不绝口,奶奶也很高兴大家能如此喜爱她的作品,她一直满脸笑容地向大家介绍她的作品,讲解图案上面的寓意。我们三个小伙伴在一旁默默地记录着,也衷心地觉得高兴。
    在结束前,我们三个和奶奶一起拍了合照,与奶奶交流的时间并不算长,也就短短几天而已。但我们从奶奶身上看到了她勤劳、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她对挑花的热爱是爱到骨血里的,她对挑花的感情就像她身体的一部分那样。就如奶奶常说的那样,只要有心,只要喜欢,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国家非遗传承调查武汉小分队三队——第一天(补上。。因为队长不小心发错地方了)

非遗千人合作计划——我们在路上
武汉三队
队   长:刘绵婷
队   员:闵敏  秦芳婷
访谈对象:石九梅(黄梅挑花技艺传承人)
    暑期实践,我们在行动。2015年7月13日,一个半小时的颠簸,华中师大非遗“千人计划”武汉四支队伍在胥志强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达江新苑。我所在的小分队调查的是黄梅挑花第六代传承人石九梅,一位慈祥、和蔼、开朗、健谈的老奶奶。在轻松愉快,闲话家常的氛围里,老人跟我们分享了许多童年的珍贵记忆。那个我们不曾近距离触摸过的时代,她的人生又有着怎样的一番精彩?在四十多年的挑花生涯中,她和老伴如何相识相爱相守到老?两人如何培养出三个大学生,并将挑花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个识字并不多却心灵手巧的人,将会展现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历程?让我们共同期待。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国家千人”计划 仙桃分队 第四日

今天我们采访了马老师所在的沔街工美楼的老板——李翠红,她对马老师的成名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今天和她的接触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很庆幸社会中有这样的企业家肯付出去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李翠红本身就是仙桃市女企业家协会的会长、仙桃总商会的副会长、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商业活动十分活跃,涉及服务业、农业、和工业等很多领域,但她真正做文化产业投资其实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访谈中李老板向我们讲述了她在这个过程中的故事。一次,李老板和一个领导去买麦杆画,是在一个小小的农家,房屋很破旧,但是屋里摆放的作品特别精美、特别漂亮,当时李老板觉得很可惜,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只能摆放在家里,却不能被更多的人知道。于是就问邓有谱老师,想不想把这个艺术品做大,通过一些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把它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这当然是邓老师的愿望和心愿了,他也曾想过把自己制作的这些作品引向更宽阔的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但是因为没有资金,不懂销售,这些都只能是做梦想想罢了。李老板深受感触,想帮助和扶持邓老师把麦杆画宣传出去。在回家的途中,李老板思绪万千,与当时第三小学的校长李校长感慨,觉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实在是太辛苦了,得不到重视,没有足够的关注,生活和创作都太难了。于是她想利用自己身为一个商人的优势和人脉,在企业家的圈子里起一个带头作用,为传承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李老板就开始着手准备,她跟邓老师详细的了解了有关的情况,并找到当时仙桃市宣传部的周主任,说明了自己想投资文化产业的想法,受到了周主任的支持,同时周主任也提出了一些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这些并没有吓到李老板,李老板虽然是一介女流,却有着男人的魄力和勇气。于是他们一起走访了很多的非遗传承人,这其中就包括马又甫老师,还有做贝雕的徐银枝老师、做陶艺的刘长青老师、做木(微)雕的郭老师,看到了这些非遗传承人精湛的工艺和传承的艰辛,这更加坚定了李老板想要在文化产业上干出一番事业的信心。

这途中当然艰难重重,李老板的心意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在最初也受到了不少的质疑,有来自传承人自身的,也有来自社会的。在政府、宣传部的帮助下,李老板不断地表达着自己的真诚,打消了传承人们关于她是借此赚钱的想法。她到处奔波、到处调研,去调查其他地方的非遗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发展,积累了不少的心得和经验。在与商界的好友和一些很有收藏眼光的高端人士交谈后,也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鼓舞,大家一致认为有责任和有义务来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来帮助这些非遗传承人。为了使这个计划能顺利进行,李老板还和省文化厅的厅长进行了交流,获得了更大的支持,这使李老板更加有信心了。在谈到创建这个平台的时候最大的难处是什么时,李老板告诉我们是如何把这些非遗传承人的心胸打开,让他们信任这个平台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辛的,传承人们担心商人利用他们赚钱,干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事情,还有专利的保护,必须都要考虑到。老板还提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也是一个难题。有些产品可以批量化生产,例如剪纸。虽然是手工的,但是却可以一次刻十几层,但是像贝雕、麦杆画之类的作品却只能一次制作一个,耗时很久,比较困难。
在调查马又甫老师时,李老板了解到,当时马老师靠剪纸作品大概一年可以卖1万多元钱,平时种田一年可挣8千元,要负担全家的开销,生活确实很辛苦。李老板说要想过一种艺术家的生活,一心一意搞创作,就必须改变心态,她劝马老师放弃种田,专心创作,不给自己留后路,她会做他经济上的支柱。但是长期以往的农事劳动使马老师对土地农田充满了深深的感情,他做不到放弃,只能是有所割舍,于是他把一周六天的时间都放在工作室中,剩下的一天去陪着老伴照顾农田。李老板深知非遗的传承迫在眉睫,而最有效的是从孩子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对非遗文化感兴趣,树立非遗保护的知识。所以她为马老师联系了第三小学,一周在小学里上两节课。为了让非遗产品有更大的市场,仙桃市市政府还将小米手机的总裁——雷军请回仙桃担任总商会的会长,与全国各地的商会联系,由李老板做纽带,将市场需求和产品供应直接联系在一起,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

一个产品的开发需要的条件有很多,有资金、产品包装、宣传和销售手段等,有些产品的开发是成功的,当然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但是李老板在帮助非遗传承人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下来,从2013年建立这个平台开始,李老板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心血,她创立工艺楼之初就投入了800万资金,还定时带领民间艺人走出仙桃、开阔眼界,与时代接轨,适应社会的变化。从一开始,李老板就知道这只能看作是一个公益事业,挣钱是万万不能指望的,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沔街工美楼成立的这两年多以来,李老板非但没有挣钱,相反她在用自己其他的产业支撑着这个工美楼的运转。但是她还是觉得很欣慰,通过自己的圈子和人脉,非遗产品的销量有所提升、而且也让内地、港台、甚至国外的人了解到了仙桃的这些非遗传承人、非遗产品,同时李翠红老板的行动也在企业家圈子里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列里来,为这个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李老板在我们的调查中还谈到了她的计划,采用双管齐下的办法,既通过企业家们和上市公司扩大影响力,也要利用高科技手段,例如电子商务的平台,她激动的告诉我们,目前已在全国设置了20多个点,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非遗传承,李老板也表示出了担忧,现在接触非遗的人太少了,因此,在工美楼里除了工艺品的展示、销售还有现场教学,就是希望更过的人能来接触、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并把它们传承下去。

在访谈中,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坐拥千万家产的女强人,而是一个一心一意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力量的简单的女人,她没有商人的狡猾,她可以不计算金钱,不求回报,真诚的付出。据工作人员透露,到目前为止,工美楼还没有盈利,还处于很大的亏损,但是李老板似乎一点都不后悔在这个地方投入这么多的经历,她在以简单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们,以她身为商人独到的眼光,为传承人着想的心渐渐地打开了马老师、和其他非遗传承人的心扉,他们之间有着一种不可言说的默契和融洽,没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剥削和矛盾,有的是一方的真诚付出,另一方的感激信任,他们共同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着、付出着。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国家非遗传承调查孝感小分队——第五日

今天是7月15日,来到孝感调查的第五天,各项工作已渐渐进入尾声,但还是有一些细节要进行处理和确认。于是今早八点多我们又来到孝感市雕花剪纸研究所,采访管老师的徒弟钟鸣老师。
昨晚打电话和老师确认时间时,便感觉是一个美丽大方的女性,今早见面也的确如我所想。我们一到,钟老师便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在简单的介绍我们这个活动的内容和公益性后,访谈也正式开始。一开始我们先是谈起钟老师如何与剪纸结下不解之缘,她笑了笑,说道:“我是13年下半年才开始正式跟管老师一起学习的,起初也只是因为别人劝说自己在这里工作,有管老师和池老师这么好的大师,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要浪费,恰好自己也是比较感兴趣就跟着管老师学起来。”讲到与管老师学习的过程,钟老师也和我们分享了一些她的趣事,在她刚开始学习剪纸时,因为学习过毛笔书法,所以习惯斜着往下刻,结果刻出来的作品总是有毛刺边,后来管老师实在看不下去,就跟她说拿刻刀要直着拿,直着往下刻才能刻好,她才恍然大悟。之后花了一个多月,她才把手势纠正过来,老师笑道:“毕竟我也不年轻了,不过管老师也确实夸过我是少有的几个悟性比较高的。”
在结束了上午的访谈后,我们又加紧赶到管老师的家中,向她了解那些作品背后的含义。管老师向我们提到在她的作品集里有很多是70年代的作品,这让我们不由得惊叹老师对作品的呵护。聊天过程中,我们也提到对于孝感剪纸发展的看法,管老师沉默了一下,和我们说她也不能多说什么,她目前能做的就是传承,不让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在她手里断了。
今天过后,或许我们就要离开这个温暖的城市,临别时,老师和我们一个个的拥抱,期望我们下一年仍能与她再见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国家非遗传承调查武汉分队二队——第三天

今天上午我们又去了刘泥巴老师的工作室,老师的朋友刚从外地给他带回了独角仙昆虫的标本,我们看了老师对标本进行清洁和定型。后来,老师为了让我们体验剪纸的乐趣,向我们介绍了撕纸(撕也是剪纸的重要的分类)的要领和步骤,并拿出了纸教我们”撕“。从上到下,从外向内。并且将自己的作品送给非遗协会做纪念。下午,我们对老师制作螳螂立体剪纸后期的制作过程进行了拍摄。(立体剪纸也是剪纸的重要分类)然后就刘老师的剪纸进行了分类的采访询问。此外,我们还采访了刘老师的邻居和孙女,对老师的性格等方面有了更清晰了了解,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一代大家,不仅是有着高超的技艺,同时还拥有着善良的心和宽广的思维。

TOP

国家非遗千人计划武汉一队

队员:刘娟维 张敏 胡婕妤 蒲润琪 何灵秀
通讯员:张敏
        很遗憾,今天没有去刘老师家,那就发一些其他人对刘老师的评价吧,请大家围观欣赏,我们还有“五朵金花”的搞笑合照呢,稍后奉上哈
        关于刘士标老师,同在武钢学习过的黄春华曾这样谈论刘老师的剪纸,以下是摘录的一些话:
我细品了他的作品集,最深的印象是,他在剪生活。
        扎根武钢,武钢沸腾的生活成了他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于是,有了《炉火正红》、《开矿》等一系列刻画工人生活的特写镜头。但他对生活的挖掘不仅于此,除了细节性的作品,他又精心剪出了一系列宏大之作-------武钢风采系列------《厂前》、《炼铁》、《轧钢》等等,无不让人经受大工业时代的洗礼。
        立足武钢的同时,他的创作视野在逐渐拓宽,手里的剪刀已经伸到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的城市。在一番精心构思之后,他剪出了《美丽的武汉》等极具城市特色之作。他的剪刀不甘于此,之后,刀锋一转,直指湖北这个属于他的省会,纳湖北于胸中,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湖北风光”系列:武汉关、黄鹤楼、荆州古城-------一一跃然纸上。这还没完,接下来,他又对湖北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剪出了《辛亥革命纪念地》系列、《长江三峡风光》系列等作品,出神入化地展示了湖北风情。
        剪完湖北,他的剪刀继续扩张,延伸到整个华夏大地,于是,有了“锦绣中华”系列-------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敦煌石窟------展现眼前,或气势磅礴,或赏心悦目,可足不出户,饱览中国风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国家非遗传承调查孝感小分队——第六日

7月16日,我们要离开孝感了。
早晨先是去拜访管老师,想问问她关于授权的事情,另外实在是有点舍不得管老师。我们一起聊了这么久,真的是人生中一段难得的回忆,总感觉老师就是我们的一个亲人一般。
        假如再到孝感,一定要先去看看管老师。
        中午的时候,我们需要到剪纸研究所去盖章,便直接跑过去了。谁曾想徐惠斌所长正好也在那边!这真让人激动!之前因为徐所长实在太忙,一直没能采访采访他。没想到自己那么幸运。在和徐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和管老师已经学习挺多年了,他也感叹能和管老师学习剪纸也是一种机缘巧合。令我们想不到的是,徐老师竟然还会弹贝斯,毕竟徐老师看起来是一个很儒雅的人。徐老师讲到剪纸充实了他的生活,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他非常庆幸自己能和管老师等大师学习,虽然她们在课上很严厉,但这也是对艺术的一种追求。
        之后徐老师也与我们分享了他在剪纸艺术推广方面所做的努力,一方面是传承和保护,对老艺人一定要尊重和保护,把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是把剪纸应用到更多的地方,如台灯、鼠标等现代化的东西。
       这一次的孝感之旅真的让我们学到很多!尤其是有机会能和管丽芳老师一起交谈,从这些传承人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默默无悔的坚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国家“非遗千人”计划仙桃分队第五日

7月16号的早晨,天朗气清,我们文学院国家非遗传承千人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仙桃小分队第五日来到了了位于仙桃市河坝村的马又甫老师家,汽车行驶着,沔街两旁一个个古香古色的街景建筑,不断在眼中飞驰。不一会,车窗外道路两边的风景变化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翠绿的禾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着,田间间或着或粉或白的成片怒放的荷花。欣赏着田间怡人的景色,体味着乡村清新的气息,约莫半个小时不到,我们愉快顺利地抵达了马老师家所在的长淌口镇河坝村。
我们在村口下了车,一同步行到了马老师家。马老师家前后都铺好了水泥路,房子的前边还有几方池塘,满是亭亭玉立的荷花。刚走进马老师家里,就看到客厅的三面墙贴满了马老师的剪纸作品,精致美丽、惟妙惟肖、满目玲琅,画面内容有他喜爱的毛主席、传统的梅兰竹菊等等。紧靠这面墙的长形旧木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奖状奖杯。
当时恰巧赶上马老师正在后厨做饭。听闻我们在门口的呼喊,他便从后面厨房走了出来,刚看到我们,乐呵呵地说到“来到啦,快坐,快坐,坐下吃饭,不吃饭不给开工。” 经过前几天的接触相处,我们早已深深了解到了马老师的热情好客、亲切友善。于是,我们跟马老师和马奶奶一起品尝到了一顿久违的的满是家的味道的饭菜。期间马老师的儿女也回来了,一家子人非常热闹幸福。
午饭过后,我们就开始在马老师家门口拍摄他收藏在家里的剪纸作品。从他最早创作的《洪湖赤卫队》到最近的《福娃》、《十二画扇》,每打开一幅尘封的剪纸作品,就好比翻开了一本丰厚的历史的书本。一边拍摄一边听马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每幅作品的技法、寓意,让我们了解、学习到了很多人民公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故事。除了剪纸作品马老师,还带我们观看了他家中的白鹤图,马老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擅长剪纸,国画也画得非常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拍完马老师的作品之后,我们还一起采访了马奶奶和她的儿子。对于马老师的剪纸事业,马奶奶并不是很支持,因为老话说“慢工出细活”,剪纸创作是一件“很费时间很费心神”的事情。马老师在忙活剪纸创作,家庭生活的重担就全托付在了马奶奶一个人的肩上。马奶奶扛着家庭的重担几十年,真的是很艰难很辛苦。马老师的儿子支持马老师的剪纸事业,但因为自小比较活泼好动,静不下心,所以他并没有想学习传承马老师的剪纸艺术。
在马老师和他的家人的热气帮助配合下我们顺利愉快地完成了今天的调查访谈任务。伴随着今天调查的结束我们的社会实践也慢慢接近尾声了,感谢马老师和仙桃市相关部门对我们的帮助支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国家非遗千人”计划仙桃分队——第五日

仙桃小分队今天迎来了调查的最后一日,上午小分队全体队员对调查工作进行了扫尾,来到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和长埫口镇文化站对马老师的作品进行了拍摄。离开仙桃还有一些微微的不舍,很感谢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们帮助的每一个人,马老师、工美楼工作人员、群艺馆领导、还有路人……在这里短短的几天就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感染,说不清是因为什么,但很少有一个城市带给我这样的感觉,甚至觉得留在这里也很好。这个城市所蕴含的文明、文化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它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感动,一种心灵的释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39# 的帖子

感觉你们这一组好幸运好成功

TOP

国家非遗千人计划武汉一队

队员:刘娟维 张敏 胡婕妤 蒲润琪 何灵秀
通讯员:刘娟维
   因为刘士标老师出院没几天,身体不太好,所以我们小组暂时中断了对刘士标老师的采访调研。当然我们小组中午一起在食堂吃放,在寝室一起听录音,讨论写作方案,这样分工协作的日子也很好。刘老师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刘泥巴老师评价他“为人谦和”,毛明月老师作为他的徒弟更是对他赞赏有加,说他们俩的关系就像是父子,刘老师这个人说话直来直去,喜欢什么就说什么,也不拐弯抹角。刘老师还提到,他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刘守华教授、中南民族大学的何红一教授已经相识多年了。他对刘守华、何红一赞赏有加,对他帮助比较大的人有现年80多岁的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张朗,张朗先生为湖北民俗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回忆起当年帮助过的剪纸艺人侯玉梅。侯玉梅,女,1952年9月生,吉林通化人。1952年,侯玉梅出生在辽宁省新宾县一个普通的满族家庭。位于长白山余脉中的新宾是满族崛起的地方,满族儿女扭腰铃、敲单鼓、载歌载舞的情景,给幼年时的侯玉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20多年前,她是通化县的一个农村妇女,生活贫穷,可她执著地学习剪纸,继承了家传,又向老一代满族剪纸艺术家学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作品屡屡在全国剪纸大展中夺冠。当时侯玉梅是一个农村妇女,丈夫坐了牢,刘士标老先生应文化部之邀去北京的时候,周韶华先生和文化部的领导就希望刘老先生和他所在的武钢公司能帮助这位有才的剪纸艺人。因为周韶华先生去过长白山,对这个神秘的大地有着怀念,而侯玉梅的剪纸则恰恰反映了独特的manz**文化。1989年,在武汉,由中国剪纸协会和武汉钢铁公司联合举办了“侯玉梅剪纸专展”。国内艺术界的很多名人参观“专展”。从此,侯玉梅的名气越来越大,省内许多大中院校纷纷请她去讲课。
   记得当时剪纸艺人的作品不太出售,一般是领导或好友看着喜欢就拿走了,也不用给钱,那时也有一种说法,卖剪纸赚钱就是走资本主义路线,这是文革对文化的打压。后来他们看侯玉梅实在太困难了,就告诉大家要资助点钱,于是剪一张收一块钱,而侯女士每张能收一毛钱,他们还组织单位送衣服送排骨汤。侯玉梅后参加美国中央地铁工程中国城地铁站的艺术地标竞争成名,2008年“美中友好”纪念封剪纸图案,是由号称“神剪”的著名剪纸大师侯玉梅女士之手,她在中国吉林省长白山长大,从农村妇女至国际闻名的满族剪纸艺术家,作品在美术界引起不少强烈的反响。现定居美国。何红一老师去美国的时候,当提到刘士标老师时,侯老师还不胜感激。

TOP

国家非遗千人计划武汉一队

队员:刘娟维 张敏 胡婕妤 蒲润琪 何灵秀
通讯员:刘娟维
录音转写,刘士标徒弟之毛明月
采访时间:2015年7月15日下午2点至4点
采访地点:“阳光家园”毛明月工作室


娟:您从刘老师的剪纸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毛:我和他的风格本来就不一样,只是说志同道合。
娟:那您觉得他是什么样的创作风格
毛:他主要是武钢的剪纸
众:对,武钢
毛:就是说他在创作上给我一些指导,毕竟他经验丰富,看的多。只能这样说
娟:刘老师也主持举办过很多展览,那您的一些作品有没有参加过这些展览?命名的
毛:2011年我的作品《龙凤呈祥》参加过
娟:这是哪次展览呢?
毛:就是湖北省的龙凤剪纸展,我代表青山区参加的
娟:还参加过其它的展览吗?
毛:那多啊,总在参加
娟:老师您讲一下您的衍纸吧,还有心得
毛:衍纸从国外传来的艺术,残联为了我们就业组织了一个培训班,在培训班学会后我们对这个东西进行了再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就加入了中国元素,因为我觉得我对中国元素掌握的还可以,比较感兴趣。加入了书法啦、剪纸啦这些东西,创造了应该算是我们“阳光家园”这个工作室独特的产品。比如脸谱啊
娟:对,看到这里有好多喜剧人物的脸谱
毛:就是运用中国的元素,加入人家的技法
娟:那就是从国外传来,您加入了中国元素,是以脸谱为主吗?
毛:是的,以脸谱为主,加入中国民间的东西
娟:您觉得衍纸创作和剪纸创作有什么区别,或者这两者有什么共通的东西吗?
毛:衍纸是立体艺术,而剪纸是平面的
娟:但您这两样都能做,很不错啊
胡:老师,我想问一下您当初为什么要拜刘老师为师呢?
毛:这啥问题,见了好老师你不学习?
娟:那您以前应该也接触过其它剪纸艺人吧
毛:就是没有刘老师有名
娟:而且刘老师人也很好,当时您们的拜师仪式是什么样的呢?
毛:就是去年8月博物馆开张那一天
娟:那天应该还来了好多剪纸艺人吧?
毛:他当时接了五个徒弟。
娟:你们都是那一天一起被收为徒的
毛:刘老师徒弟很多,我们五个只是有仪式的
娟:这个仪式是什样的?
毛:主持人说刘老师要收徒弟了,我们每个现场给刘老师送了小礼品,刘老师送我们每人一把尖刀。不是像赵本山那样收徒还要磕头的(笑)
娟:我们以为是那种比较传统的
毛:没有,他这个是政府组织的
娟:这个活动应该当时上了新闻吧?
毛:长江日报、武汉台的记者都来了
娟:您和刘老师接触也蛮久了,除了剪纸交流,您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比较正直
毛:那当然是好人了。在创作中,他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为人呢?没有什么虚的,对人很真诚很好。脾气来也就来了,发完了也就没啥了,但他有时候又脾气
胡:比如什么时候他会发脾气?
毛:我们有时做事没和他商量他会生气,回过来和他解释清楚他就好了,就当没事了,就是很直,说话不藏着掖着。
娟:刘老师也帮助了不少剪纸艺人
毛:是啊,他这人很好
娟:您记得你们之间发生过比较记忆深刻、感动的事。比较感慨的事
毛:就是他对剪纸太热爱了,比如今天,他完全可以在家里,但是只要有人来,他都很认真的准备,他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个东西介绍给大家。他每回都这样,只要有人来参观,他觉得这个艺术一定要宣传出去。
娟:对啊,大学里面也提倡非遗传承,我们希望对刘老做一个口述史,所以希望您讲出来一些很细节性的东西。你们在过节的时候会相互拜访吗?会送一些剪纸方面的礼品吗?
毛:不会
娟:您作为刘老师的徒弟,送过他剪纸吗?
毛:刘老师还要我的剪纸干啥?
娟:不做纪念吗?
毛:他要我的剪纸干啥?他要也直接跟我说这个东西给他(笑)他又不会讲客气,他觉得我的好,就直接拿走了,不会这么客套。我喜欢他的东西也会要,这很随便的,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客套。
娟:看来我们想象中的太传统了。
何:您觉得您和刘老师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毛:可以说像父子,我父亲和他年纪差不多大,我有时喊他“老爷子”,可以说他是我父亲。再说师徒和父子差不多。我有时急了说他两句,他还不是笑笑就完了。他有时做错了,我也会说他,他还不是笑一笑就完了,很亲的。我们很随便的,不是想象中古代那种

TOP

国家非遗千人计划武汉一队

队员:刘娟维 张敏 胡婕妤 蒲润琪 何灵秀
通讯员:刘娟维
录音转写,刘士标
采访时间:2015年7月15日上午9点至12点
采访地点:刘士标剪纸艺术博物馆


刘:我这次去民大讲课是非遗处的处长亲自请我去的,何红一请我去的,请我去讲限时(不清楚)剪纸。因为我搞很多活动,我们当地搞的,上面不一定知道。因为我现在是全国(剪纸学会)的副会长,全国的,我当了好多年了,一二十年了。那个《中华剪纸》就是我们出的(不太清楚)。
娟:诶,我记得上次来的时候还有另外两本。
刘:哦,那是我出的书,一本是《湖北省剪纸集》——我们出《湖北省剪纸集》也蛮造业(可怜),是我们自己作者掏的钱,你要根据省群艺馆非遗的观点啊,是不对头,什么死的(作者其作品)不要了。出这个书的话,是他们准备帮我们出四万块钱噻,来出这本书,看到我们编好了,他非抢着要编,他非要,后来他又限制我们,死了的(作者创作的作品)不要,什么没有好的地方***(不清楚)。诶我说死了的为什么我们不继承历史,湖北的剪纸历史****(较激动,语速较快,不清楚),像蒋在谱这些人的,他们都不出!
娟:蒋在谱老师现在已经…
刘:死了好多年。
娟:不在了…
刘:还有戴振鹏啊,胡均启啊,这都是我们非常(有名的剪纸大师)…那个是最了解的,你们有时间可以去走访一下,湖北美院的教授——张朗教授。
娟:对,张朗教授,他现在…
刘:他现在八十七,八十八了,他在家里。他的东西啊,他收集的民间东西啊,都捐献给湖北美院了。他都没有修个博物馆,所以张朗教授哦,周韶华哦,很多湖北著名的一些老艺术家,都还羡慕我!你不管怎么样,国家还帮你修了这么个地方给你——我这有300多个平方,楼上还有200多个平方。所以他们都很羡慕我,我去省里开会呀,出版会呀,专家出版会呀,我都不谈这些,你们呢,年纪大,因为他们都是八十几,快九十岁了,我还是…今年才七十六,我有七十六啦。所以我就想我这一生,把我所经历的这些事情,都写出来。凡是我搜集的东西,我搜集的这些作品啊,我看省里的都没有我的多,没有我的多。你们可以去看我自己住的家,我还有个家庭博物馆,那全部都是的;拿到这里来的东西,这里的东西都不多,这里大概是…过去拿了一千张来了,到了后来嘞,我这柜子里还没有位置展;还可以把我楼上这200个平方布置起来——没有精力搞。现在这个(三楼的展厅)能够开放就可以了,这个是去年八月份开放的。剪彩开放的时候,他们都来了。国家的一些报纸哦杂志哦,都登了;我们湖北的有《长江日报》哦,《湖北日报》哦,都登了、介绍了。我可以这样说,我觉得那些官方的啊,他们太贪图了;所以我出这些书我没有报他们的名字,都是我们湖北省剪纸学会、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我们自己出的。你们来研究——那次有个理工大学,来写东西,他们下了很大功夫,他们院长,还有几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博士生,他们都跑过来研究、写东西;主要是针对什么…他们不是针对非遗来写,他是针对大师,国家大师啊,针对这个角度来写的。因为我们上回在武汉那个会展馆,在那里举办了全国的大师展览,他们都…那个时候…对湖北省的大师***(不清楚)。他下了很大的工夫。何红一那边呢,她是主要研究非遗这一方面,她搞得比较多。实际上嘞,原来搞非遗的是那个张朗教授,现在不能搞了,太老了。何红一搜集的东西也不少嘞。
娟:您和何红一老师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刘:哦,我们认识得很早,差不多…二十多年三十年吧。
娟:那么久。
刘:她是,原来我们学会的副会长。后来也有好多事情,她看不惯那些事情,看不惯这些事情以后嘞,她自己后来专门从民间艺术、文学啊这方面去研究,再去搜集一些东西啊,再就是民大的一个博物馆里面,(当?)那个馆长啊。我们当时到上海,那是八六年吧,就在上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就在上海展出。何红一啊我们都一起去的,何红一当时在我们学会啊经常一起去这里那里出差啊、看展啊、采风啊,我们经常一起去。何红一啊蛮在意民间文学、非遗这一块。她上回到这个…挪威吧,有好几年了,好像是我们那个五月初五端午节申请非遗她到挪威去了——是挪威吧?
(刘老师接了个电话,之后为我们展示材料。)
刘:真的啊,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我原来一直都没有吭声,博物馆里面又没有讲解词,我跟他们(应该指之前理工、美院来访的学生)说了一下,本来想让他们介绍一下这些东西(材料)。很多外宾啊、华人啊,看到我的剪纸之后写的很生动的…我也爱…因为有的他不是出生在我们国家,都是华侨。他写的很多有些…报纸上也登了蛮多…那些报纸资料啊没有拿到这里来,原来拿到这里来没有地方放我又搬回去了。从我来说嘞,是大事;对剪纸、对非遗嘞,我也认为是大事。因为这些记载啊,还是很有一些…(意义)
(刘老师为我们整理证明材料让我们拍照。)
刘:这一个(一份蒋在谱老师女儿写的证明)呢,是我们湖北的大师,蒋在谱,这是他的姑娘(给我写的)…
娟:老师,您跟蒋在谱老师以前是见过的?
刘:啊,那我们见得好多,我们交流过好多,我也学了他很多东西,交流了很多。
娟:那您的师傅除了小的时候的…
刘:也没有什么师傅,那个师傅,当时都是农民,开了一些纸扎铺,扎一些死了人用的房子哦,他是搞这些东西的。因为他需要剪那些龙啊、凤啊,剪那个花啊,往上面贴。我那个时候就学他剪这些东西。再还有个师傅嘞——这个是姓龚。还有一个我的邻居,左邻右舍,一个是左边的,我的后边就是那个姓彭的,他是那个专门做戏剧的,戏剧衣服、帽子啊,服装。他姓彭,我们叫他彭爹(方言读dia),那个年纪蛮大。我的家里是开的,中医。——这个(回到蒋老师女儿开的证明)是蒋师傅他的家里写的。
娟:和蒋老师您是…
刘:他是…九…呃不,八几年我们就认识了。我经常到他家里去,因为当时啊,他的女儿在我们武钢工作,是属于我们下面厂房的一个职工。
娟:然后就经常交流?
刘:经常交流,我经常把她从基层单位接上来,参加我们公司的美展啊、剪纸展览啊。所以那个时候…她开始还没有找她的爸爸学,只看她爸爸搞些东西。当时剪纸艺人呐,我可以这样说,不受人看重。一说起来都是,卖鞋样的啊、搞枕头花的啊,都是搞这些东西。
娟:就是剪纸刚开始好像都是…做鞋样这些的,就是民间的东西嘛。
刘:诶——都是民间的东西。那个时候民间的东西不被人尊重,可以这样说是,“下里巴人”吧。这是现在国家这样重视,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啦;非遗啦,国家像这样重视啦。实际上就是那些老教授啊,研究民间艺人的那些老教授啊,他们是知道的,这些东西的贵重啊——就是民间剪纸啊、民间艺术是我们国家的宝啊。那个时候只有那些教授,他们才知道!对一般的人(来说)啊,就包括那些领导干部啊都是不知道的。我们湖北对这些 最重视的是张朗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娟:对。张朗。

TOP

回复 43# 的帖子

刘:再就是…刘守华。刘守华是我们当时的民协主席嘛(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娟:您跟刘守华老师应该也有很多年的交情吧。
刘:很多年!我…也是八几年…
娟:也是八几年?
刘:八几年,因为我们都是仙桃(那个时候监利、仙桃都属沔阳专区)的嘛,仙桃剪纸学会的成立呀,我们都把刘守华都接去了,都一起去了仙桃,还有张朗教授啊。再有好些地方剪纸学会成立,我们有一二十个剪纸学会的分会,像仙桃啊、潜江啊,鄂州啊、孝感啊、黄州啊,这都是我们湖北省剪纸学会的分会。
娟:您跟刘老师当时搞这些剪纸的时候可能…
刘:他不搞剪纸,他只是搞研究。
娟:就是搞研究嘛。你们有什么方面的合作啊,除了…
刘:因为他当时是我们的民协主席嘛,湖北省民协主席。他一直当到九几年,一直到后来…他当了蛮多年。
娟:昨天听您讲就感觉您对刘老师也是赞赏有加。
刘:诶——刘老师他对湖北省联系非遗、民间艺术非常支持,非常重视,他写了很多文章来介绍湖北的这些情况。——我接触的,接触得最早的是张朗教授。
娟:如果我们有时间、有条件的话想采访一下张朗教授,再对您作一个更深的了解。
刘:可以。刘守华也可以啊。
娟:刘老师也可以。因为…比较熟。
刘:何红一嘞,何红一跟我们一起工作了(很久),知道我性格、做事啊,比较认真,是一就是一,是真正的传承人,不管是国家传承人也好,湖北省传承人也好,要凭他的精力、技术,来尽点力(不清楚)。所以我对这些东西…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对这些东西我不管她。(这段话不知是否是在评价何红一老师,有些奇怪)
娟:和您交流得比较多的还有哪些剪纸的传承人?
刘:蒋在谱呐,戴振鹏呐——戴振鹏,也是湖北有名的——诶,我那个上面(玻璃柜里对大师的介绍材料)有。
何:还有胡均启老师…
刘:胡均启,对。胡均启给我写信,就是希望我能把湖北的这一帮人带好,把这个搞起来。胡均启他们当时…那些老人啊,那是当时没得办法了,包括蒋在谱,戴振鹏,他只能说是做,可以问他要他去哪里讲一讲课啊,讲一讲自己的经历啊…到各地去讲,那可以。那讲得最多的还是张朗教授,他从理论从实际他也搞剪纸。
娟:他也做剪纸?
刘:他有剪纸啊。他的剪纸都捐献到那里去了,捐献到…湖北美院,一个陈列馆。
娟:还有…老师,您应该还有很多徒弟吧。
刘:徒弟…
娟:很多?
刘:(笑)不计其数,搞不清楚。不过最近嘞,就是我这个博物馆成立的时候嘞,就是由政府定的,我的(徒弟)…也就是五个,这是任命了的。
娟;国家任命的。哪五个?
刘:毛明月啦。再一个就是,蔡晓龙,现在在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的,是大师!再还有一个王娟。再还有一个葛海。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指着桌上或书上作品的署名)王林伟。再我自己家里人呢,就是我那个外孙姑娘。
娟:她现在做剪纸吗?
刘:她不,她现在在日本。她是华工艺术系,艺术系毕业以后——因为她考取了中央美院和华工,我要她到华工——华工毕业以后,现在在日本读研究生。她是日本九州大学看中了她在华工设计的一本、一本书(犹豫了一下,大概是作品),把她特招过去的。她现在,研究生还没有毕业吧;毕业之后,看她打不打算读博士。她原来在家里搞了很多剪纸,她还喜欢搞动漫。她是武钢三小没有毕业,汉口的英语学校就把她招过去读了六年,英语学校读了六年之后,就到华工去了。
娟:您现在…您有儿子、女儿…
刘:孙子,这是(桌上的一幅作品)孙子,他还在读高中。这是(桌上另一幅作品)外孙(女),就是这两个嘛,一个外孙,一个——哦,儿子,儿子他们都在武钢工作…
娟:他们也不搞剪纸吗?
刘:也搞,原来也搞。这个里面有的搞过一些,有的没有把它展出来。
这(桌上)是上回有次我的外孙和孙子来看博物馆的时候,说,爷爷我给你提个意见,怎么我们这些作品你怎么给我粘着(在桌上)都没帮我们展嘞。(众人笑)这个我自己都没权利拿出来展,这还要通过艺委会;我的作品都是通过艺委会选的,根据我个人的要求选啊,我还不同意选这些。你们可以到我家里看,我家里还有一些。这(博物馆)是他们选的,这都是后来找我要的。这(桌上)是后来他们找我要的是孙子四岁半的时候,这也是几岁的时候。他们都在学校办过个人的展览——这个书上(?)有。
娟:他们以前在学校也给自己办展览啊?
刘:诶诶,学校里帮他办。
娟:那就是您的剪纸剪得好,他们也学了很多。
刘:他学,还有他的老师学。
娟:就是影响了一批人吧。
刘:诶,那影响了蛮多人。
娟:那他们现在除了当做爱好,有没有当做专职的,像您一样一直在剪的?
刘:现在他嘞,我没有让他剪了。他现在不能剪,他现在在高中,高中哪里有精力去剪嘞?老在上学,回来都没有时间。在武钢三中。这是我的外孙姑娘,她现在在日本,也是搞设计啊,其中把剪纸也扩大了。有时候设计一些东西啊,也搞剪纸做元素,在剪纸的基础上再搞一些动漫啊这些东西,她可能还有点成就。不知道我孙子将来怎么样。儿子也还可以。姑娘…我那个大姑娘搞得好。
敏:也是做这个剪纸的吗?
刘:诶,也是做剪纸,现在当老师那就没有搞了,又搞财务。她是在学校里当老师。看她,退休了看她怎么样(笑,众人笑)
胡:退休了肯定也和您一样!

TOP

回复 44# 的帖子

刘:她有蛮多作品在我这里。我感到怪得很——她那个时候就有很多反映日本的作品,她的樱花哟,很有特色哟,所以现在看起来…我还有好多作品在楼上,都没有展出,都在楼上。我的作品都在日本获了大奖,都没有展,现在就是看着这个现实没有展出来。
娟:就是这是您对家人的一些影响,刚刚您讲了您的徒弟嘛,国家任命的有五个人,但其实应该还有很多人。
刘:还有好多人,那就应该在其他地方。这是在我的博物馆开幕式的时候,都来了。还有王娟她是副教授,她还出了本书。她那本书还蛮好,是我给她写的前言(应是序)。
娟:是关于您的?
刘:剪纸的。这个民间剪纸的精神啊,这个民间剪纸应该怎么样反映啊,用什么样的手法啊。 因为她跟我们几个不一样的,她是湖北美院毕业的,毕业以后她就专门当美术老师。好好像是轻工大学吧,那本书上有。
娟:那您徒弟算下来大概有多少个人呢?
刘:我带的班是不计其数,现在还带着一个老年班。这个老年班带了13年,一直到现在,我的好多作品啊,都是我带的这个老年班啊,帮我刻啊;有什么事帮忙、布置展览啊,都是他们。再他们出作品,参加全国展览了,作品蛮多。
娟:那个老年班大概有多少人啊?
刘:16个人。
娟:他们年龄都挺大了?
刘:有从…五十几岁的不多,一直到八十五,可是剪得非常好。他们的作品呐,本来博物馆里我选了一些作品来,结果嘞,没有位置。这张(《美丽青山》)是个典型。这是六个人搞的。(带我们参观《美丽青山》)这也是我平时带班的学生剪的。这(玻璃柜里)就是我的几个徒弟,这是蔡晓龙,现在是大师了;这个是葛海;小毛的作品,毛明月,在那个走廊上。这是我的那个学生王娟,这是她出的这本书。这本书啊,何红一他们都没拍到。它是(湖北美术出版社、长江出版传媒)她是湖北美院毕业的,现在是(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教师),现在是副教授。蛮好的一本书,这个前言(应是序)是我帮她写的。(下面一段听不清楚)这里面写了她怎么学剪纸的经历和***,她很搞了些…她学剪纸就是这点好,这个剪纸为什么要这样,用了什么民间艺术(大意是说研究剪纸有哪些花样、技法,很细致)湖南人。她搜集的这些,她的文章写得也蛮好。她的文章啊,她把这些剪纸啊,为什么这样剪啊,经历(或有误)啊,还有她搜集的全国一些名家的剪纸——这就是一些名家的剪纸,这都是典型的全国一些有名的剪纸,都搜集了。
娟:做得太好了。
刘:嗯,这都是她搜集的,都(有)讲解。她这个,(是)她作为教学用的。
蒲:那这本书在市场上应该有得卖吧?
刘:可能市场上有。
娟:老师您刚刚那几本书应该买不到。
刘:那个买不到。这个(王娟的书上)是《炉火正旺》,这个是…
娟:这是蒋在谱老师的。
刘:对,蒋在谱的湖北的几个,(还有)江先孝,江先孝是我们原来湖北剪纸协会的副会长。
娟:您跟江先孝老师交流的应该也蛮多?
刘:我们交流得多!我们两个人…几十年咯,他也是武钢的噻。
娟:哦,他也是武钢的。
刘:也是武钢的。——这张,我学生的这张作品,在全国获了金奖。
敏:这是——热干面?
刘:热干面,对!这我五个徒弟,这里有三个徒弟,再走廊那个毛明月的作品。(关玻璃柜)
(回到座位上)这些都是我的徒弟,我的徒弟也是蛮多,我一共带了…原来一天…一个礼拜最多的时候是带六个班,还有几个学校,我现在建的有两个基地。
众人:哪两个基地?
刘:一个是武汉市青少年图书馆,那个基地的牌子在那里挂着在;再还有一个…钢城四小,就是青山区钢城四小,那里也挂着牌子,有的时候我去那里指导上课,或者叫我的学生去上课。
娟:您在那里上课,这几年应该没上吧…
刘:上!
娟:这几年还在上?!
刘:我这回去住院就是上课的时候嘴巴麻了、舌头麻了。
娟:就是上课的时候发现身体…
刘:诶——那个嘴巴、舌头麻了,后来他们学校搞个车子把我送到医院去的。
我们那个青少年图书馆里面还有一个展览,每年的展览(人)很少去(或有误)。每年我还要到那边去讲课,我不去讲下面给哪个讲?
娟:您在那边讲课是一周去几次啊?
刘:不,是放假的时候他们喊我去。
娟:哦,放假,寒暑假?
刘:嗯,寒暑假。我不去呢,我就派人去,叫我们的会员啊,叫我的学生啊。
娟:那里就是学生——那个四小是小学生吧?
刘:小学生。那个图书馆就不一定了,都是学生,是少儿;那里有好多(不同)年纪的学生,那不一定。那里搞了好多年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