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二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民俗资源与都市文化学术研讨会专场讨论

回复 13# 的帖子

胡玉福的这篇文章很有意思,某种意义上,他的文章与苏长鸿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对话。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将民俗视为“文化遗留物”,进而认定传承主体是“权力”的弱势方,总是强调民俗主体与他者之间基于利益的张力。而胡的文章以小见大,明确了民俗主体与他者之间还有一种互为表里的一致性,这种“不自觉的合谋”这就是他所揭示的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我十分赞同:我们应该看到民俗主体的能动性,他们也在自由地参与创造自己的民俗生活。就此而言,也就是苏长鸿所提到的一个观点,“民俗是有用的”(尽管,我对“有用”一词仍然保持着警惕,可参见岳老师译的艾伯华的文章)。

最后,祝本次会议在坛主苏长鸿的主持下取得成功!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唐忠毛老师的点评(以下为部分发言整理):

接触了一些鲜活的东西,现在面临城市化是被动的城市化,文化有时候是很粗暴的。文章都从不同的民俗视角进行分析。乡土土壤没有了,有政府键入的不同态度的分析。雷伟平介绍了三官存在的三种不同方式。胡玉福同学指出物理空间发生变化,居民信仰发生变化。政府面临民间信仰的态度,提出了城市化过程中如何面临文化的变迁问题。张迪同学给我们新的看法,乡村民俗对城市民俗构建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民俗对城市化的多样性。朱卿的文章更多体现信仰变迁和民族认同。社会网络文化空间的提出很有意思,是构成一个民间信仰组织的重要。蒋公信仰在台湾特别发达,作为民间造神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地居民对蒋公感情非常复杂。调研的对象是大陆移民,对蒋公信仰是认同的,如果调查当地居民可能存在不同声音。马英九赐匾体现政治因素对民俗信仰的影响,可与大陆毛泽东信仰对比,作为社会心理不同人群的分析放入文章之中。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田老师总结:

谢谢大家的发表,也谢谢各位主持和点评。几位编辑为大家谋福利,指点都是真知灼见,大家要尊重评论意见。希望同学会后互相切磋、相互交流。
”诸子百家论大道
才子佳人抒情怀“
十年后的中国民俗学一定会有会上的人物,之后暑期班还有更多的机会交流。田老师建议大家参观校园内的明代鼓楼,去荷花塘一游~~

TOP

回复 16# 的帖子

谢谢大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民俗传承专场 主持人:任志强(山东大学民俗学博士)

点评讨论  评议人:杨旭东( 《中原文化研究》编辑、博士)

1、滕传婉(西藏民族学院民族学硕士)
题目:诺苏哦首:彝族服饰文化活态传承的承载者

头饰作为彝族服饰的“眼睛”,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都与彝族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地理环境、审美意识等方面息息相关。诺苏哦首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所迪彝族妇女佩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头饰,也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诺苏哦首在传承彝族服饰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呈现出随着社会演进而变迁的活态发展特点。这对于研究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2、刘薇(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
题目:清代滬、蘇、浙、皖、贛地區婚禮中的媒人

媒人是婚姻禮俗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我國古代跨入一夫一妻制文明社會的標誌,早在先秦時代已有媒人。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從議婚開始直到親迎當天,媒人都必不可少。除了溝通男女家族外,媒人還有更重要的作用,所謂“男女無媒不交”,可以說沒有媒人,就沒有合乎禮法的婚姻,相反只有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禮才能成為千秋佳話。而媒人到了清代亦有了自己的特色。本文選舉一個極其特殊的地區——滬、蘇、浙、皖、贛諸省。

欲對清代媒妁禮俗進行梳理與了解,雖然不免有以一斑而窺全豹之嫌,但確實也有些許發現。首先發現清代滬蘇浙皖贛地區不僅有私媒,亦還存在著官媒,同時媒人亦有數量頗多的俗稱,有冰人、媒妁、月老等已廣為人知的俗稱,亦有伐柯、蹇修、氤氳大使等較為少見的俗稱。其次清代滬蘇浙皖贛地區作爲人文淵藪之地,向來重視媒妁之言,不請媒之地實數少數。在請媒之後,該地區往往還要禮媒,這可以看作是古代醴賓的遺風。最後對於清代媒人關注,亦不可迴避其巨大弊端,正是此類弊端使媒人無法擁有良好的口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3、胡萌萌(浙江师范大学文化产业本科)
题目:金华斗牛传承人作用研究

传承人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关键所在,是连接人和物的桥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纵向延伸和横向传播的核心。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怎样定位好自己,发挥哪些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这都关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以金华斗牛为例,探讨传承人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此蒋公是蒋介石吗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十年后的中国民俗学一定会有会上的人物!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4、许淼(长江大学专门史硕士)
题目:《红楼梦》与清代都市民俗文化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也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红楼梦》不仅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洋洋大观的文化巨著,堪称散文形式的《诗经》,长篇小说版的《清明上河图》。其中所表现的都市民俗更是别具一格的。本文将从清代都市民俗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入手来分析《红楼梦》中都市民俗的描写及特点,进而分析其价值。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23# 的帖子

是的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4-7-20 08:56 发表
此蒋公是蒋介石吗
是的。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蒋公的面子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中原文化研究》编辑杨旭东博士对各位同学论文进行点评(以下为部分发言整理)

滕同学民族学研究生阶段,是比较典型的写法了,但是这样的思路是值得反思的,比如调查点的概况和论文的关联是什么要进行很好体会。论文中有很多独到、鲜明的见解,但是也要思考所用的材料是否能得出所呈现的结论,是不是真正的传达出活态传承的主题。

刘薇同学这个选题很好,刘同学用自己的文献专长,对婚俗中的媒人进行了比较好的阐释,如果能够和当代的婚俗情况进行对比,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可以结合当代婚姻媒介,比如现代的网络婚介等。对沪苏浙皖赣地域概念的界定说明不清晰,对梳理的文献利用不够充分。

胡同学作为一个本科生进行这样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这个选题比较好,但是不要仅仅限于传承人,可以做一个整体的报告,可以对为什么在金华地区出现斗牛习俗,为什么延续到现在进行探究。

许同学也是从文献的角度挖掘古代的一些民俗,不过这个题目有点大,而且前人已经做了一定研究,因而你的研究侧重应该是进一步挖掘前人的研究的不足,然后再进行研究。从《红楼梦》这个视角来进行研究也是值得的。

现在民俗学论文,尤其是硕士论文的写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典的模式。如文章开头的调查点的概况。民俗学写作的传统套路,这样的套路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进行反思的。调查点的概况与文章的关联点在哪里,仅仅是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的吗,文章所用的材料是需要支撑论文的分析,而不是拼凑。是在以后写论文的时候需要注意的。

在写文章时总体上的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第一,文章的逻辑性,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比较松散,文章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不是毫无关系的拼凑。
第二,文章的精炼性,如题目,几位同学的题目多少存在问题,题目太平、太泛,让别人看到以后就会产生疑问,题目应该一目了然的展示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
第三,规范性,就是文章的细节方面。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应该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可以找不同的经典刊物来进行训练,养成一种规范的习惯。
第四,文章的整体性。文章所要研究的东西要贯穿整篇文章,现在有一个通病,很多学生在写文章时最终都会落点到非遗上,因此在写文章时,应该注意到文章分析的重点在哪里,非遗是热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从非遗的角度来写。要注意到是文章是非遗性的研究还是民俗文化的研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民间文学专场 主持人: 高艳芳 (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博士)

点评讨论   评议人:柳倩月(湖北民族学院教授、博士)

1、任志强(山东大学民俗学博士)
题目:中国都市传说研究:理论与实践

都市传说是民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欧美国家已得到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在我国,这一领域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探索。从对国外都市传说理论的零星介绍,到美国都市传说研究名著《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的翻译出版,再到对中国都市传说的具体个案研究,我国学者在都市传说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已经做出一定的努力。对这一研究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对于我们今后拓展研究范围、推进研究深度、提升研究水平不无裨益。


[ 本帖最后由 朱卿 于 2014-7-20 10:15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