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于早茶的媒体大辨论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关于早茶的媒体大辨论

关于早茶的媒体大辨论


来源:大洋网





  


  广式早茶始于清同治年间,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埋单”等广式俚语闻名天下,早茶也在上世纪90年代在广州遍地开花。但近年来,早茶特别是传统早茶在本地酒楼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广州经营早茶的酒楼总体约减少了三分之一。

  与泮溪、南园并称“广州三大园林酒家”的北园酒家,经过一年多转制于今年国庆前重新开业,其早茶只经营了两天就彻底取消。不少在2003年以后新开的知名酒楼,已根本不开设早茶市。据了解,广州目前三万多家餐饮企业中,经营粤菜的约占七成,但经营早茶的不过三四千家,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老城区。

  早茶本身的传统味道也在流失。早茶桌上,虾饺、烧卖、艇仔粥、萝卜糕等经典品种的配方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味”,使得许多老茶客感叹难寻旧时味。“茶”也是如此,焗茶盅、大铜壶等特色器具早已不见,从前常见的龙井、香片和寿眉等品种,基本已在大众化消费的酒楼里销声匿迹。  

  早茶不早,传统早茶的时间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开市的时间越来越晚,很多市民甚至开始习惯以早上10时到11时的一餐“早茶”代替午饭。

  此外,如今要吃上一顿正宗早茶,还需要付出不菲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而在过去,喝早茶不过是市民生活中一项普遍的内容。

  传统早茶为何“变味”?记者采访发现,这与广州近年来从各地迁入的新客家人不断增加、城市生活节奏紧张等原因不无关系。新客家人的加入,促使早茶桌上多了麻辣等各种新风味,像麻辣凤爪等,甚至创出了牛仔骨、意粉等西式“茶点”。而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得大部分年轻的上班一族不愿意将难得的休息时间投入到早茶中。逐年上升的物价和经营成本,也使得部分酒楼选择放弃利润相对微薄的早茶。  

  民俗学家叶春生教授表示,广州茶楼不仅是美食的天堂,也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传统早茶文化更是广府文化的典型代表。早茶的创新以及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在不少市民看来是平常事,但学界人士却担心,早茶在创新的同时逐渐失去原来的特色,甚至带来传统早茶文化的式微,“日后正宗的早茶恐怕只能存在老广州的记忆里”。
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