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春]五豆节
五豆节
张志春
五豆节在腊月初五,是纪念周始祖农神后稷的仪式。
原是很隆重的节日,特别是在后稷教民稼穑的关中故地。遥想当年,后稷不辞辛劳,如《诗·生民》所述“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为纪念这位农业之先贤拓荒播植泽惠后人之业绩,五豆节便自古而今传承而来。如同过腊八节叫“过腊八”一样,这个节日关中人亲切地称呼为“过五豆。”
笔者家居陕西关中农村,与后稷当年播植五谷的周原距离百余里而遥遥在望。幼年以至中学阶段,年年过五豆。自然常享用五豆美餐,即用打豇、割绿、黄豆、扁豆、小豆以枣儿等五种豆颗煮成的甜食,但不曾想过这个节日的意味。在家母吟诵冬报白天渐长的歌谣里,五豆节与冬至、腊八、大年是相提并论的:
过冬至,长枣刺;
过五豆,长斧头;
过腊八,长杈把;
过一年,长一椽。
在我幼年的时候,邻村远舍的小朋友都这样唱诵过。
后读山西《乡宁县志》乾隆四十九年刻本相关资料,有着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大喜过望之感,因为自己曾经的节俗在历史文献中得以印证。其中说,十二月“初五日,晨起煮五种豆食之。掷少许于路,禳小儿痘稀”。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今天过五豆节的人很少了,虽然这一历史的记忆在北方不少地方仍有遗存。想来是一种传统的失忆,或许是五豆节融入腊八节。
而在我的家乡关中平原,却在相当长的时间段中固守这一传统。以至于在今天的腊八节中,主体饮食是腊八面。据我所知,向东向西波衍而去,在山西、在甘肃,这种风俗仍有遗存。或许,还有更大范围的五豆节活态地生存在民间。
2010年五豆节前夜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