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建家谱四成网友不知祖父姓名 最多仅四代
淄博时空 2009-5-11 17:12:09 来源:齐鲁热线-科技新闻
“一直觉得‘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话很搞笑,现在看着家谱上亲人的距离就这样随着岁月翻转而一点一点地拉远,顿时觉得这句话十分沉重!”家谱网站创始人“浪子南山”把家谱搬上了“吾族网”后,如此留言。他多年前从农村搬到城市,老家原来流传的家谱早就在多次搬家中不知去向,他只能从爷爷那辈开始记录。
其实,网络家谱很好建,几乎所有的家谱网站都有现成的模板,分清辈分、填入姓名即可。复杂一些的,有职业、血型等项目。“建这个网站不难,难的是真的把家谱建起来。”像“浪子南山”一样,大多数网友建立网上家谱只能上溯三代。个别80后结婚生子早的,最多建了四代。令人尴尬的是,某家谱网站曾对2万名网友进行调查,结果竟有超过四成网友不知道爷爷或奶奶的姓名,超过七成的网友不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超过八成的家庭在起名时不再遵循辈分。但被调查者中近七成人表示,愿意在网上建家谱。
尴尬二:多数家庭曾祖以上不清
部分网站除了网友自建家谱外,还有明清年间的家谱刻本影印资料供网友查阅。家谱网搜集的家谱是清代和民国年间刻制,且可上溯至宋、明数代,但对大多数网友来说,看这些仅是“看个热闹”,因为网友们基本上只数得到祖父一代。而在中国民俗中,祖制称呼一般分九代: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也就是说,大多数家庭自曾祖往上几已“断代”。
化解尴尬郡望资料可帮网友寻祖先
针对家谱断代的尴尬,家谱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能尽量准确且详细地提供自己的祖居地,根据现有的“故纸堆”,接续家谱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中国讲究‘郡望’,就是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是一个家族在发展繁衍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某一历史时期,通常可作为一个追根溯源的里程碑。”
他举例说,如魏晋至隋唐在我国北方形成的“四大郡望”:范阳(今北京至河北省保定一带)卢氏、清河(今河北省清河一带)崔氏、荥阳(今河南省郑州一带)郑氏、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一带)王氏。
仅以“王”姓为例,就有出于周灵王太子晋的姬姓太原之王,出于毕公高之后的姬姓京兆之王等数种。历史上的王姓虽然来源不一,其重要郡望多达21个。“如果祖上留下的信息越多,就越容易‘还原’家族原貌。”
另外,一些人数众多的大姓还单独建立了自己姓氏的家谱网,供全国同姓子孙共享家谱,寻根问祖。“孔氏宗亲网”上,曾子的第78代孙曾令由就对网上的孔门世系图非常羡慕,询问版主、孔子第75代孙孔祥东用何软件制作。
专家观点
“家谱不仅是血脉关系的依据,也是一种文化认同,有利于社会稳定传承。”民俗学家赵书表示,几乎每一个人对于“我是谁、从哪里来”这类问题都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意味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个体成熟的标志。因此,他认为年轻网友续家谱的做法值得肯定,特别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谱一旦断代,接续的难度将比以往大大增加。
赵书表示,中国的传统是每30年修一次家谱,要花大量时间,动用很多人,而网络家谱可随时增添修改,大大降低了修家谱的门槛。但他同时提醒说,家谱要凭真实性才具备流传价值,切不可为了“续”家谱而刻意攀附,“要往后看,即使现在你只能排出三代,对子孙后代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