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文獻要目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文獻要目
許 學 仁 輯 錄
【 專 著 】
01 蔡季襄《晚周繒書考證》,1944年8月,臺北,藝文印書館。
02 饒宗頤《長沙出土戰國繒書新釋》(選堂叢書之四),1958年,香港義友昌記印務公司。
03 許學仁《先秦楚文字研究》,1979年6月,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案】輯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四號(上冊),頁519-740,1980年6月。
04 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研究》,1985年7月,北京?中華書局
05 饒宗頤?曾憲通《楚帛書》,1985年9月,香港?中華書局。
06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1993年2月,北京?中華書局。
07 饒宗頤?曾憲通《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1993年8月,北京?中華書局。
08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1994年12月,台灣?時報出版社。
09 陳茂仁《楚帛書研究》,1996年1月,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陳松長《帛書史話》,2000年1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1 陳久金《帛書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與研究》,頁73-101,2001年5月,萬卷樓圖書公司。
12 劉信芳《子彈庫楚墓出土文獻研究》,2002年1月,藝文印書館。【案】本書包涵A59〈楚帛書解詁〉(甲篇、乙篇、丙篇及譯文)、A60〈楚帛書論綱〉、A52〈中國最早的物候曆月名 ─楚帛書月名及神祇研究〉,及〈楚帛書序錄〉,並附錄蔡季襄遺稿〈關於楚帛書流入美國基過的有關資料〉、〈楚帛書殘片〉及〈關於子彈庫楚帛畫的幾個問題〉。
13 何 新《宇宙的起源─長沙楚帛書新考》(《何新古經新解系列?第一輯?第七卷),頁73-101,2002年1月,北京?時事出版社。
【 論 文 】
﹝中文部分﹞
A01 陳 槃〈先秦兩漢帛書考〉,附錄〈長沙楚墓絹質彩繪照片小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四本,頁193 –195,1953年6月,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A02 郭沫若〈關於晚周帛畫的考察〉,《人民文學》1953年11期,頁113-118。
A03 饒宗頤〈長沙楚墓時占神物圖卷考釋〉〈附摹本〉,《東方文化》第一卷第一期,頁69 - 84,1954年1月,香港大學。
A04 饒宗頤〈帛書解題〉,日比野丈夫譯,日本平凡社《書道全集》第一卷,圖版127-128〈附摹本〉,1954年。A05 董作賓〈論長沙出土的繒書〉,《大陸雜誌》第十卷第六期,頁173 - 177〈附摹本〉,1955年3月。A06 李學勤〈戰國提銘概述﹝下﹞〉,《文物》1959年第9期,頁58 –61。
A07 李學勤〈補論戰國題銘的一些問題〉,《文物》1960年第7期,頁67 – 68。
A08 安志敏?陳公柔〈長沙戰國繒書及其有關問題〉〈附摹本〉,《文物》1963第9期,頁48 – 60。
A09 商承祚〈戰國楚帛書述略〉〈附弗利亞美術館照片及摹本〉,《文物》1964年第9期,頁8 – 20。
A10 李 棪〈楚國帛書中間兩段韻文試讀〉〈油印本〉,1964年12月,倫敦大學東方非洲學院演講稿。
A11 饒宗頤〈楚繒書十二月名覈論〉,《大陸雜誌》第三十卷第一期,頁1 - 5〈附月名照片〉,1965年11月。
A12 李 棪〈楚國帛書諸家隸定句讀異同表〉〈稿本〉,1968年。
A13 嚴一萍〈楚繒書新考﹝上﹞﹝中﹞﹝下﹞〉,《中國文字》第廿六冊至廿八冊〈附月名照片〉,1967-1968年。
A14 金祥恆〈楚繒書『雨+晶+包 / 虍+豆 』解〉,《中國文字》第廿八冊,頁 - ,1968年。【案】又載《古器物中楚文之研究》
A15 饒宗頤〈楚繒書之摹本籍圖像 ─ 三首神、肥遺與印度古神話之比較〉,《故宮月刊》第三卷第二期,頁1 - 26〈附紅外線照片及摹本〉,1968年10月。
A16 饒宗頤〈楚繒書疏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上﹞,頁1 - 32,1968年10月,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A17 陳 槃〈楚繒書疏證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上﹞,頁33 - 35,1968年10月,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A18 唐健垣〈楚繒書新文字拾遺〉,《中國文字》第三十冊,頁3321-3362,1968年。
A19 李 棪〈評巴納《楚繒書文字的韻與律》〉,《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四卷第二期,頁539 - 544,1971年,香港中文大學。
A20 曾憲通〈楚月名初探〉,《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頁97 - 107。【案】又載《古文字研究》第五輯,頁303-319,1981年1月,北京?中華書局,題為:〈楚月名初探─兼談昭固墓竹簡的年代問題〉。又輯入〈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頁343–361,北京?中華書局。又輯入《曾憲通學術文集》頁181-200,2002年7月,汕頭大學出版社。
A21 陳邦懷〈戰國楚帛書文字考證〉,《古文字研究》第五輯,頁233- 242,1981年1月,北京?中華書局。【案】後又輯入《一得集》上卷,頁103-118,略有增刪,1989年10月,山東?齊魯書社。
A22 李學勤〈論楚帛書中的天象〉,《湖南考古輯刊》第一集,頁68-72,1982年12月,岳麓書社。【案】又輯入《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37- 47,1994年12月,時報出版社。又《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37- 46,2001年9月,江西教育出版社
A23 饒宗頤〈楚帛書十二月與爾雅〉,輯入《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頁290-302,1993年8月,北京?中華書局。【自注】1964年11月1日文,1983年冬月重訂
A24 陳夢家〈戰國楚帛書考〉,《考古學報》1984年第 2期,頁 - 。
A25 李學勤〈楚帛書中的古史與宇宙觀〉,《楚史論叢》初集,頁145 – 154,1984年10月,湖北人民出版社。【案】又輯入《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48 -57,1994年12月,台灣?時報出版社。又《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47-55,2001年9月,江西教育出版社
A26 曹錦炎〈楚帛書《月令》篇考釋〉,《江漢考古》1985年第1期,頁63 - 68。
A27 高 明〈楚繒書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頁397-406,1985年12月,北京?中華書局。
A28 吳九龍〈簡牘帛書中的「夭」字〉,《出土文獻研究》,1985年6月,文物出版社。
A29 何琳儀〈長沙帛書通釋〉,《江漢考古》1986年第1 / 2期,頁51- 57 / 77-87。
A30 朱德熙〈長沙帛書考釋〈五篇〉〉,1986年8月,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六屆年會論文。輯入《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頁290-297,1992年8月,中華書局。
A31 李學勤〈再論帛書十二種〉,《湖南考古輯刊》第四輯,頁110-114,1987年10月,岳麓書社。【案】又輯入《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58-70,1994年12月,台灣?時報出版社。又《簡帛佚籍與學術史》,頁56-66,2001年9月,江西教育出版社。
A32 李學勤〈長沙楚帛書通論〉,《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一集,頁16-23,1987年1月,荊楚書社。【案】又《李學勤集》頁266-273,1989年,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A33 陳秉新〈長沙楚帛書文字考釋之辨正〉,《文物研究》第四輯,頁187-193,1988年,岳麓書社。
A34 李 零〈《長沙子彈庫戰國帛書研究》補正〉,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十週年紀念論文,1988年【案】輯入《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頁154-178,2000年3月。
A35 蔡成鼎〈帛書《四時篇》讀後〉,《江漢考古》1988年第1期〈總第26期〉,頁69 - 73。
A36 何琳儀〈長沙帛書通釋校補〉,《江漢考古》1989年第4期〈總第33期〉,頁48 - 53。
A37 林進忠〈長沙戰國楚帛書的書法〉,《台灣美術》第2卷第2期(總第6期),頁45-50,1989年10月。
A38 徐 山〈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行款問題質疑〉,《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5期,頁92 - 94,轉86。
A39 連邵名〈長沙楚帛書與卦氣說〉,《考古》1990年第9期,頁849–854。
A40 饒宗頤〈楚帛書天象再議〉,《中國文化》第3期,頁66–73,1990年12月。
A41 連邵名〈長沙楚帛書與中國古代的宇宙論〉,《文物》1991年第2期,頁40 - 46。
A42 李 零〈楚帛書與“式圖”〉,《江漢考古》1991年第1期〈總第38期〉,頁59 - 62。
A43 李 零〈楚帛書目驗記〉,《文物天地》1991年第6期,頁29 –30。
A44 劉 釗〈說“ ”“ ”二字來源並談楚帛書“萬”“兒”二字的讀法〉,《江漢考古》1992年第1期〈總第42期〉,頁78 -79。
A45 朱德熙〈長沙帛書考釋〈四篇〉〉,《語言文字學術論文集 ─慶祝王力先生學術活動五十週年》頁151 - 157,1989年1月,上海?知識出版社。
A46 劉信芳〈《楚帛書》與《天問》類徵〉,《楚辭研究》頁253 –263,1992年9月,北京?文津出版社。
A47 饒宗頤〈帛書丙篇與日書合證〉,《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頁332-340,1993年8月,北京?中華書局。
A48 饒宗頤〈楚繪畫四論〉,《畫蓷─國畫史論集》頁27-50,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案】其二為〈繒書四時樹法〉,其三為〈繒書時二月神像中三首神與肥遺考〉
A49 曾憲通〈楚帛書研究述要〉,《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頁398-404,1993年8月,北京?中華書局。【案】,又輯入《曾憲通學術文集》頁126-170,篇題改為〈長沙楚帛書研究述要〉,2002年7月,汕頭大學出版社。
A50 劉彬徽〈楚帛書出土五十周年紀論〉,《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四集,頁577 - 584,1994年6月,河南人民出版社。
A51 院文清〈楚帛書與中國創世紀神話〉,《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四集,頁597 - 607,1994年6月,河南人民出版社。
A52 劉信芳〈中國最早的物候曆月名 ─ 楚帛書月名及神祇研究〉,《中華文史論叢》第五十三輯,頁75 - 107,1994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案】輯入《子彈庫楚墓出土文獻研究》頁129-166,2002年1月,藝文印書館。並附湯炳正「關於〈楚帛書月名及神祇研究〉修正意見的函」,見本書頁1-6。
A53 李學勤〈楚帛書和道家文化〉,《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輯,頁 - ,1994年。
A54 鄭 剛〈論楚帛書乙篇的性質〉,紀念容庚先生百年誕辰暨中國古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4年。刊載《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專號)》,頁596-606,1998年4月,廣東人民出版社。
A55 李 零〈土城讀書記(五則)〉,紀念容庚先生百年誕辰暨中國古
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4年。【案】第一則為楚帛書「熱氣寒氣,以為其序」,後易名為〈古文字雜識(五則)〉,載《國學研究》第三卷,頁267-273,1994年5月,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