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达茂旗的民俗文化之路
包头市达茂旗是一个民族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2002年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建设提上了日程,该旗先后提出了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建设草原文化大旗的目标。建设了草原文化宫、广福广场等标志性文化建筑,对广福寺、普会寺、抗日武装纪念碑、哈布图哈萨尔祭奠堂等文化遗址进行了维修。与此同时,那达慕和其他文化节活动明显增多,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现在,达茂旗正利用这些资源集中展示民族民俗文化的独特风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民族民俗文化品牌。
建草原风情旅游区
达茂旗以草原文化宫和生态博物馆建设为载体,将全旗的民族民俗文化精华进行全面展示。进一步充实完善内部各馆室,把草原文化宫建成集文化娱乐、艺术培训、文物展出、图书阅览、民俗展览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文化活动场所。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大范围收集文物,完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蒙古族生态博物馆———敖伦苏木古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建成集旅游、文化、娱乐和消费于一体的草原民族风情旅游区。
挖掘民族文化底蕴
达茂旗以历史遗址和历史人物为载体,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底蕴。将金堑壕、敖伦苏木古城、康熙营盘、哈布图哈萨尔祭奠堂、广福寺、普会寺、抗日武装纪念碑等历史文化遗址,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有机串联,并统一包装经营,将历史文化遗址中的内涵不断地展示出来。要将达茂旗的历史文化名人如旺庆苏荣、额仁庆达来、孟克达来、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赋予英雄人物形象更加独特的魅力,通过这些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达茂旗的人文底蕴。以蒙古族民俗为载体,深入展示民族特色文化。调动文化辅导员、乌兰牧骑演员和社区文艺剧团编创人员的积极性,开展对农村牧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继承、改造和编创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曲艺、蒙古族长调、二人台等优秀传统艺术精品,努力振兴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和地方剧种。同时,根据达茂旗实际,打造体现蒙古民族特色的毕力格泰奶食品加工厂、图雅民族服饰加工厂和蒙元文化博物馆,大力展示蒙古民族多年来在生产生活中流传和总结出来的传统习俗和宝贵经验。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达茂旗以各个旅游景点为载体,全面展示民族民俗风情文化。从达茂旗实际出发,自南向北开辟两条红色旅游线路,全力打造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一是希拉穆仁旅游区(普会寺、蒙古民族风情)———金堑壕———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草原岩画———敖伦苏木古城生态博物馆———满都拉口岸(过境参观);二是希拉穆仁旅游区———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花果山———龙梅玉荣旧居———哈布图哈萨尔祭奠堂。通过参观旅游,让广大游客能全方位、多角度、不同程度地了解达茂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达茂旗以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活动为载体,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民族文化设施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全旗形成以草原文化宫为龙头,以苏木镇综合文化站为纽带,以中心村、基本村文化活动室为前沿的“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利用这些阵地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消夏文化节、草原那达慕大会、少儿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和职工运动会、农牧民运动会,力求形式上年年有变化,内容上年年出新意。以消夏文化节为载体,集中组织开展社区文艺汇演、机关单位文艺汇演、农牧民文艺汇演、少儿文艺汇演、业余歌手大赛、广场舞蹈比赛等活动,推进社区文化、机关文化、民间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的健康有序传播。
在打造民族民俗文化品牌中,达茂旗将坚持走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实现建设草原文化大旗的目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