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守望我们的灿烂遗产
——记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10年01月22日 来源: 甘肃新闻网
通讯员 王亚红
“牡丹越开越艳了/顿顿吃开白面了/群众生活改善民/长面就连肉拌了/”……一首首动听的“花儿”让你又闻到了山野的清香。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是群众即兴创作的口头文学,在山间田野自由演唱,农事间歇期,岷县群众汇集山场,抒怀诉愿,“洮岷花儿”以其质朴敦厚、意味隽永、明快生动、演唱豪放的特点而成为我国的一枝“奇葩”。岷县作为“花儿之乡”已誉满大西北,一年一度的五月十七“花儿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为人们守望家园的精神食粮。
在岷县博物馆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上,众多市民徜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时发出阵阵感叹。一件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人们诉说着岷县源远流长的历史,展现着岷县“非遗”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岷县加大了非物质文化保护挖掘力度,截止目前,岷县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国家级名录2项(“二郎山花儿会”、“洮砚加工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项(“二郎山花儿会”、“洮砚加工技艺”、“巴当舞”等八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2项,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代表传承人16名,国家级传承人2名。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分别授予岷县“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和“中国花儿之乡”荣誉称号,确定岷县二郎山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2007年,全国花儿学术研讨会和甘肃省第六届花儿学术研讨会在岷县五月十七花儿会期间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花儿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云集岷县,就花儿学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并现场考察了岷县二郎山花儿会盛况。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因绵延璀璨的文明而拥有丰富的精神家园。但是,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物质文化遗产破坏和流失严重的双重困顿中,文化的血液正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缓慢流失。”岷县花儿研究景生魁老人对此忧心忡忡,他说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可用两个字形容——堪忧。比如“花儿”,过去几乎人人都会唱,而现在“花儿”歌手只有千余人,因此,在抢救保护“非遗”的基础上,岷县通过构建整理加工、媒体宣传、民俗节庆、培训施教等平台,致力于普及推广工作。“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获得者景生魁老人深有感触地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和市场结合,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致使很多传统形式慢慢被世人淡忘,保护‘非遗’是我们大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