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傣族土司府”庭院深 年三十“开财门”耗一夜

“傣族土司府”庭院深 年三十“开财门”耗一夜

“傣族土司府”庭院深 年三十“开财门”耗一夜

中国新闻网 2009年07月31日 15:57 来源:春城晚报




  大年三十“开财门”耗时一整夜

  500年“傣族土司府”庭院深

  大盈江畔,如今的梁河县城内,南甸宣抚司署(即南甸土司府),500多年前,其管辖范围相当于目前德宏州的两倍大,是当时德宏境内“十司领袖”。

  500多年后的今天,土司府依旧院墙高耸,朱门耀眼,不时有葫芦丝乐传来,恍惚中有当年土司戏楼上的情景:莺歌燕舞,丝竹声声。

  土司府内,依旧居住着末代土司龚统政的后人;有人在土司府内以制作葫芦丝吹奏葫芦丝为生;也有人在这里为他人讲述土司府的故事……

  历史 ▶

  管辖地盘有两个德宏州大

  迈进土司府的大门,第一院正对的就是公堂,公案桌上方挂有“卫我边陲”的大匾。

  据了解,梁河最早的古名叫南宋,元代设南甸军民总管府,南甸这个地名就此叫起。宣府司是封建世代中央政权在边疆设置的统治政权机构,宣抚使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相当于地方的土皇帝。

  公堂左右成列着各式仪仗,颇为威武;公案桌的签筒内,放置有“斩”、“令”的竹签,可以佐证当时宣抚使的权力。据了解,南甸宣抚使平时级高七品,即县官之职,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遇官而升,如接待上司或与邻邦交往时,可随着对方官衔而提高,最高可达四品官。而所谓司署,就是土司行使职权的衙门,以及住宿、娱乐等附属建筑,即俗称的“土司府”。

  南甸宣抚使还有些特别,是土司中著名的边地“三宣六慰”之一,特别是明清时被称为德宏境内“十司领袖”。

  “也就是说,在当时德宏境内的10个土司当中,他是老大。”据梁河县旅游局局长董纯金介绍,据相关的傣族史料记载,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时,其范畴东至蒲窝120里与潞江司为界,南至杉木笼山顶120里与陇川司为界,西至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450里与勐养为界,北至半个山80里与腾冲为界,其管辖范畴约有现在的德宏州两倍大。

  院落 ▶

  推开所有门需要一整夜

  如今的南甸土司府,是由3代人建造完成的,从1851年到1935年间,用了84年的时间,如此宏大的建筑规模,在全国的土司府中都属罕见,为此被人们称为傣族的“小故宫”。

  今年59岁的梁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杨文贤,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从小就在宣抚司署内耍大的。

  “3岁开始就在这个大院里耍了,小伙伴们都很喜欢来这里面耍,很多都是在房子里迷了路,找不着出来的门,房子太大了。”杨老介绍,整个司署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按汉室衙署形式布局,由4个主院落、10个旁院落、47栋、149间房屋组成。按土司衙门等级分为大堂、二堂、三堂、正堂。五进四院逐级升高,周围另有24间耳房和多处花园、佛堂、戏楼、小姐楼、佣人房、厨房、粮库、马房、军械库以及监狱等。

  杨老说,以前有一位常到土司大院“开财门”的老人,他小时候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都要到大院“开财门”,每开一道门说一句吉祥话,从刚刚天黑要开到第二天天蒙蒙亮。

  “我和末代土司的两个儿子年纪相仿,从两三岁开始我和小伙伴常来他家院里玩耍,但我们从不敢和他兄弟二人一起玩,因为那个时候是有身份区别的,他们是土司家的儿子。”据杨老回忆,那个时候每年过泼水节,土司的母亲上街,一条街的群众都会跪拜示敬。

  后人 ▶

  末代土司孙女已有身孕

  土司府内的小姐楼,原是供小姐专门玩耍,梳妆打扮的地方,当时女人行动是要受到节制的,只能在一定区域内活动。

  末代土司的三姨太在2006年底去世后,土司府最后面的小姐楼,住着3位孙辈。这栋小姐楼自然是土司府的一部分,原本有门可通,但自划给3位孙辈居住后,门便被封了起来,进这个小姐楼得从土司府的外围绕道进。

  末代土司的孙女,年届40,嫁与一位缅甸籍男子,已有身孕,预计9月临盆。

  大孙子目前在一家企业上班。记者见到了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小孙子,瘦瘦的个子,头发齐及耳根,用发卡箍着,带着黑边框眼镜,正在玩电脑游戏。看起来很腼腆内向的样子,说是叫记者去家里坐坐,但又抱歉说手头上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相比之下,杨文贤老人在这个院子里呆的时间还长,从小在土司府耍大,自1993年担任梁河县文物管理所第一任所长至今,一直在土司府内办公。

  20出头的昆明人小张是土司府的新成员,他是这里的解说员,去年为了爱情陪同女友下梁河工作。他的工作就是每天为参观的游客解说土司府的历史。

  “我对土司府内的文物很感兴趣,只是现在出于安全的考虑没有展出。等到条件允许,在土司府内展出文物,土司府会更有意思。”小张目前对于讲解员这份工作很有兴趣。

  营销 ▶

  土司府里响起葫芦丝

  一跨入司署府邸大院朱红色的大门,就传来葫芦丝的声音,断断续续,忽高忽低,不是很流畅。循声进入,在司署戏楼所在的位置,一群10来岁的小孩在一起演奏葫芦丝,各吹各的调,倒也热闹。

  董纯金介绍,这里如今开办了一家葫芦丝培训班,创办人是县文化局原局长龚庭政,这几天他正带着学生在昆明参加第五届华夏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展示活动,在昆明的选拔赛中,他的学生有8个都被选上了,在梁河县政府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下,有两名选手还将进京参加比赛。

  尽管龚庭政老师不在,但前来参加葫芦丝培训的学员们依旧在培训班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认真演奏着,他们中最小的才4岁。

  “梁河本地人绝大部分都会吹奏葫芦丝。”董纯金介绍,县里为普及葫芦丝文化,采取了多种举措,比如葫芦丝进办公室、葫芦丝进学校、葫芦丝进工厂的系列活动。而当初引来龚庭政老师进土司府开办葫芦丝培训班,也是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复原土司府当年的文化氛围,让这座土司文化的“化石”活起来。

  据了解,依托梁河“中国葫芦丝之乡”的名号,并依仗南甸宣抚司署的文化优势,上半年龚庭政销售出了15000只葫芦丝。

  而在土司府的另一侧,还有一家制作和销售葫芦丝的店铺,铺主是当地的葫芦丝艺人老邓。老邓原来在昆明的世博园也制作和销售过葫芦丝,但他说还是在自己家乡好。

  在土司府外围的一侧,已经拆迁出一片空地。董纯金介绍,由于土司府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内部不宜过多开发经营,因此县政府规划在土司府外一侧建盖一个土司文化商城,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特色的土司文化商品,或者品尝特色土司宴等。

  □ 本报记者 戴川 项陆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