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云龙】如何灭蝗,内蒙古面临生态困扰

【张云龙】如何灭蝗,内蒙古面临生态困扰

由于持续的干旱,我国最大的草原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暴发大面积蝗灾。但是如何灭蝗,却让当地人颇感烦恼。  在气候干燥的阿拉腾朝克苏木,一只蝗虫刚刚从草丛里蹦起来,就被“潜伏”在附近的一只小鸡迅速叼进嘴里。这些小鸡是阿拉善右旗综合站前不久投放到草原上的灭蝗“部队”,为了抑制日益增多的蝗虫,综合站在蝗区投放了6000只三黄鸡和麻鸡,进行生物灭蝗。
  阿拉善右旗综合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生物防虫是绿色环保的办法,既可以灭蝗,又能保护生态,还可以养鸡增加养殖户收入。去年第一次应用以来,效果特别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个好办法推广性并不强。在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敖包吐村,农民孙玉尧的心情就不像阿拉善的养殖户那样轻松。
  6月以来,他家里的70多亩谷地全部遭到了蝗虫的袭击。有一多半的谷苗被吃得只剩下了苗秆,即使剩下的小苗叶子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政府组织群众用了很多办法,撒网捕捉、挖隔离带、火烧,包括把家禽放进地里,但我发现蝗虫还是一天比一天多。”孙玉尧说。
  到6月底,内蒙古已有一半的盟市报告遭受袭击。草原蝗虫危害面积5600万亩,受到严重危害的面积达3400万亩;农田受灾面积也已达到2200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5。
  “生物灭蝗法只能在蝗灾面积不大的地方使用,如果大范围暴发蝗灾,生物的办法来得太慢,起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内蒙古农牧业厅植保站副站长刘家骧说,“因为干旱,可供蝗虫食用的植物很少,它们就大面积袭击农田和草场。”
  为应对蝗灾,一些重灾区只能采用大型机动喷雾器对草场、荒坡进行灭蝗,甚至动用飞机洒药。
  “采用喷药这样的化学办法灭蝗,杀虫效果好,但会有副作用。尽管我们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但仍会给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刘家骧说。
  还有人认为,长期使用药物会增强蝗虫的抗药性,以后灭蝗工作将更难开展。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是,政府部门和农牧民必须抓紧时间把蝗虫杀死。 “如果不及时防治蝗灾,对生态的破坏将十分严重,农民的损失也会很大。”内蒙古农牧业厅一位官员说。
  如何运用更环保的方式防治蝗灾,是一个难题。环保人士刘治指出,近些年,一些地区年年暴发蝗灾,和人们大量捕捉鸟类、蝗虫天敌减少有关。“蝗灾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保护好自然环境。”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