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视野】伊犁:“西陲宝地”展现迷人风采

【视野】伊犁:“西陲宝地”展现迷人风采

霍尔果斯口岸

宁远220千伏变电站

姑娘追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通向中亚与西欧的国际大通道。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首府为国家沿边开放城市——伊宁市。伊犁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伊犁州总人口434.22万,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锡伯等47个民族,素有“东方人种博物馆”之称。






  优势资源铺就多条发展之路
  伊犁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资源丰富,素有“塞外江南”、“西陲宝地”之美称,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正是伊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伊犁的发展铺就了条条大道。
  水土光热资源丰富。伊犁河谷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伊犁有可耕地200万公顷,天然草场约2000多万公顷,森林180万公顷。伊犁河谷有广阔的逆温带,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农畜产品丰富,是新疆重要的粮、油、棉、糖、烟草和亚麻生产基地,盛产苹果、杏、桃、西瓜、草莓等,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红地球葡萄、薰衣草和香料烟种植基地、全国三大养鹿基地之一以及新疆褐牛和细毛羊的培育基地。
  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目前,伊犁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之首,新源铁矿矿石品位高达60%,阿舍勒铜矿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铜矿之一,阿希金矿是新疆最大的金矿。煤炭远景储量约为4771亿吨,是全国煤炭储量最大的自治州之一。据推测,到2010年,伊犁将成为新疆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煤化工基地。
  生物资源种类齐全。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伊犁有9300多公顷野果林,是我国最大的野果林分布地,有60多种野生皮毛兽、数十种珍禽、700多种野生药材,是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库。伊犁的野核桃、野巴旦杏远近闻名,天山马鹿、雪豹、四爪陆龟、伊犁鼠兔等十分珍贵,裸腹鲟、鲤、鳊、罗鲑、梭鲈等数十种鱼类驰名中外。目前,伊犁还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地缘优势突出。伊犁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是我国的重要商埠和国际大通道。伊犁沿边有霍尔果斯、都拉塔、巴克图、吉木乃等8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其中都拉塔口岸是我国沿边口岸中距离哈萨克斯坦国原首都阿拉木图市最近的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具有年进出口货物200万吨、出入境人员300万人次的通关能力。目前,在霍尔果斯口岸建立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工作正在加紧运作。伊宁市和塔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沿边开放城市,设有边境经济合作区。奎屯市设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我国铁路最西部的货运编组站。
  旅游资源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构筑起伊犁独特的旅游资源。伊犁是新疆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当今世界旅游业追求的阳光、水域、沙滩、绿色、空气五大要素在这里应有尽有;地理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文物古迹、民俗民风、休闲健身等六大旅游资源一应俱全。气势雄伟的冰川雪岭,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万木葱郁的茫茫林海,水草丰茂的辽阔草原,无不闪烁着神奇而迷人的色彩。伊犁有4A级景区两家,2A级景区8家,48家星级宾馆遍及县市。草原风情游、水域沙滩游、民俗休闲游、文物古迹游、跨国边境游和各种特色旅游可以满足游客不同的需要。
  经济发展,宗教和谐,带给人们幸福生活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55年来,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伊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2007年,伊犁10个直属县市的GDP达到236.47亿元。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伊犁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并举,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田水利、电网、通讯、道路、饮水、沼气等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抗震安居工作扎实有效,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全自治州实现农业总产值126.58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为:粮食176.75万吨、油料22.2万吨、棉花9.52万吨、甜菜154.4万吨、果类10.37万吨、牲畜年末存栏数1450.62万头(只)。
  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伊犁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在扶持改造传统工业的同时,大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提升工业化整体水平。红河新疆卷烟厂、中粮四方糖业、伊犁钢铁、兴源钢铁、金鹰亚麻、康尤美油脂、伊力特酒业、肖尔布拉克酒业、南岗水泥等一批传统企业,通过技改、扩能,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山东新汶集团、开滦集团、葛洲坝集团等一批大集团先后入驻伊犁。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奎屯-独山子石化工业园和清水河江苏工业园3个重点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2003年,全自治州工业增加值达38.19亿元,主要工业品产量分别为:糖19.8万吨、卷烟12.5万箱、饮料酒9.32万吨、发电量18.1亿千瓦时、水泥137.91万吨、生铁50015吨。对外开放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全自治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3.12亿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批关系伊犁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伊犁河南岸干渠工程正加紧施工,精伊霍铁路和赛里木湖-霍尔果斯、清水河-伊宁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特克斯河山口水电站、喀什河温泉水电站、吉林台二级水电站已开工建设。
  稳定工作扎实有力。伊犁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信息情报网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建立并完善适合伊犁特点的创建平安县(市)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禁毒和打击牲畜盗窃专项斗争,一批重大刑事案件相继告破,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伊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和“双语”教育得到加强,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不断发展,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90%。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铺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本文文图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民委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