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中淘出的国家“非遗”
[ 来源:广州日报 | 更新日期:2009-10-03 09:45 |
作者:张伟清
工人正在完成香云纱生产的重要环节——将“过河泥”涂抹在经过薯莨水浸泡的纱面上,塘泥将与其他生物化学成分发生反应,最终形成美轮美奂的香云纱。
香云纱的洗水只是在河水里将纱料上的河泥洗去,整个生产环节没有环境污染。
一件有品牌的香云纱服装价格可达十多万元。
经年从事染纱的工作,染料的颜色侵入了染纱工的脚趾甲。
新型的香云纱五彩斑斓,染纱工的宿舍却是一片灰黑色调。
染纱工正在用薯莨水浸泡绸料,以前的香云纱色彩单一,现在加入了各种色彩图案的新型香云纱大大拓宽了市场。
广东的夏天雨水特别多,对于靠天吃饭的香云纱生产并不是个好季节。凌晨5点,记者来到位于顺德的香云纱生产基地,往日热闹的厂房一片寂静,工人们仍在梦乡。8点多,雨后出现了阳光,工人陆陆续续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香云纱,又名莨绸,是一种用广东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含矿河涌塘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叫做“香云纱”。做香云纱所用的泥称作“过河泥”,这种泥必须是顺德、南海、三水、番禺等地才有的、没有被污染过的含铁河泥。
在香云纱的生产车间,时光仿佛倒流了数百年。拥有500年历史的香云纱制作工艺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香云纱的制作程序有十四道之多,完成这些工序则需要长达半个月时间。
历史上,香云纱生产于顺德、南海、番禺等地,顺德至今还完整传承着香云纱独特的手工工艺。在明永乐年间,广东开始生产并出口香云纱。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香云纱曾流行于岭南,深受当时富贵人家的青睐,当时顺德的晒莨工场有500多家,工人1万多人,日产香云纱400多米。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纺织面料的不断涌现,香云纱由于色调单一,款式陈旧逐渐退出市场,香云纱产业趋于衰落,只有寥寥几个厂家在苦苦支撑。
近年来,由于国际环保潮流的兴起,香云纱重新受到关注,香云纱在全国大中城市日渐热卖。哥德堡号到访时,荷兰皇室成员受赠的也是香云纱。同是香云纱,在顺德产地一米仅卖65元,在深圳,一件品牌香云纱服装价格可达十多万元。
2008年,顺德伦教街道成功将“香云纱染整技艺”作为手工技艺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德伦教成艺晒莨厂为保护传承单位。今年6月12日,该厂的梁珠获颁香云纱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纪念章。顺德伦教街道负责人表示,近期落户伦教的广东香云纱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计划投资1.5亿元,初步规划面积600亩,拟发展成集保护、研发、生产和游览等为一体的香云纱产业园。泥里染出的香云纱终于走出泥泞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
本帖最后由 twlijz 于 2009-10-24 10:1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