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禅雨编辑的《妙峰山指南》(1936版),涧沟距离娘娘庙八里地,其间重要的一处空间是灵官殿。灵官殿供奉的神灵据说是宋徽宗时的王善,曾做过湘阴城隍,明宣宗又封其为隆恩真君和玉枢火府天将。殿侧曾有联语:“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警醒世间人。”灵官殿被称为妙峰山的门户,过去香客都要在此恭拜上香后,才能进内再求其他神灵,否则上香不灵。这一做法在庙会期间更为严谨,各路香会朝顶进香之前,也都要先到灵官殿“报号”。我们路过灵官殿时大约七点二十分,为时尚早,但殿中负责人听到我们一行人的动静还是走了出来,说上山应该先拜王灵官。但我们并没有稍作停留。下山时再次经过灵官殿,联想起娘娘庙里旺盛的香火,便越发觉得此处实在冷清。看来灵官殿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功用也因而丧失往日的地位了。
过了灵官殿不久,便遇到了一位卖桃木棍的老人。他背着一筐桃木棍,斜倚在路旁的台子上。俗信桃木可以避邪,许多寺庙都有卖桃木制品的,但多是桃木刻的宝剑或者做成小篮等模样,像这样截成一段一段卖的,我还是头一回见。
大约七点半的时候,我们到达了额题“妙峰胜境”的山门。据说门票是30元,但萧老师先前已经做好联系,遂得以无票而入。由于我把山门看作一条分界线,既是一条自然空间与人文空间的分界线,又是一条世俗空间和神圣空间的分界线,所以在进入之前,就特意停驻了脚步,透过山门拍了一张照片。拍照片的时候还特意调整了一下呼吸,好去适应一个我想象着定然十分特殊的情境。
尽管思想上有所准备,尽管因为阅读前人的成果而对眼前的妙峰山庙会有所想象,但当一些景物一些声音迎面扑来的时候,我还是觉得陌生新鲜极了。多想能够细细分辨那些景物和声音,可是眼前的信息是如此丰富,就算我多长出四只眼睛、四只耳朵,也无法顾及得过来!顾及不过来便只好选择。生活中许多时候就是这样,熊掌与鱼不可兼得,选择便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刚刚进山门之后的我甚至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中幡的表演吸引过去了。
据说中幡本是皇家贵族出行的仪仗,后来演化为一种民间庙会中的表演节目。一般的中幡都是在一根两丈多长的毛竹上悬挂一条长长的锦旗,上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类的吉祥话。考究的中幡还会在竿顶加上一层乃至数层由彩绸、锦缎、响铃、小旗、流苏组成的称为缨络宝盖的圆形装饰物。耍弄起来有霸王举鼎、苏秦背剑、太公钓鱼、;封侯挂帅、张飞蹁马等多种套路,那时节悬铃叮当作响,宝盖摇曳生姿,幡旗随风招展,既悦耳动听又威武好看。当你看到十余米高、几十斤重的中幡在同一个表演者的手中、肩上、脑门、下巴、项背等处上下飞舞,又在不同的表演者之间抛起落下、交替腾挪,你便不由地屏住呼吸,甚至为他们紧张得手中捏出一把汗来。
中幡表演刚刚结束,又来了群英同乐小车会的表演队伍。他们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扮成僧人、道士、村妇、小生等各样角色,推车的,骑驴的,摇着扇子的,拄着拐杖的,拿着烟袋锅子的,纷纷登场。精湛滑稽的表演引来一阵阵喝彩。说实在的,他们的表演比耍中幡更深地打动了我。因为在他们洋溢着欢笑的脸上和夸张的肢体动作中我看到了一种叫作“狂欢”的东西。不瞒你说,妈妈寻找这种东西已经很久了,近几年来我几乎在每个传统节日中都会寻找,可每次都会失望。我也在民间庙会上寻找过,但也是失望。比如今年二月我去赵县范庄龙牌会,龙牌会上也有民间花会表演,其中一个是与小车会类似的装扮,但表演者们是那样的严肃,仿佛笑是一种罪过。她们的身体只是轻微地晃动,仿佛动作夸张一点也是一种罪过。她们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仿佛身体在这里,思想已到了别处。我记得当时悄悄自问了一下:“她们不是被迫来表演的吧?”而在这里,在妙峰山庙会上,我看到了一种投入、忘我的具有感染力的快乐。我说具有感染力,并不仅仅因为我被感染了,更是因为我看到别人也被感染了,尤其是那个丰台区德清鲜花圣会的女会首。她头扎明黄绸缎,右肩斜挎黄色镶边写有“德清鲜花圣会”的大红锦带,左肩斜挎缀满黄色流苏的大红口袋,手中握着德清鲜花圣会的会旗,满面笑容,与小车会表演者相对而立,一边饶有兴味地观看,一边身不由己地随着鼓乐扭动腰肢挥动会旗。后来我与她聊了几句,她说庙会上的鲜花都是她贡献的。
今年妙峰山庙会上像德清鲜花圣会这样的善会还有好几个。比如亲朋同庆清茶老会、同心向善馒头圣会、厚德积善馒头圣会、同心向善舍茶老会等。这样的善会在过去有几百个,而且名目繁多,如有专门免费供应粥茶提供馒头的粥茶馒头会,棚里的“助善”者会不停地向香客们有韵调地喊:“先参驾来后落坐,喝粥儿来哎”!“一碗您就朝了顶,两碗您就带福儿还了家!”有准备大批食盐供各粥棚调味、供香客免费使用的献盐会,有备有大量新席免费供给各粥茶棚备香客就地睡眠铺用的拜席会,有免费给各粥茶棚焗盆焗碗的巧炉会,有备有大批茶叶免费供给各茶栅以便香客饮用的茶叶会,有备有大香盘和盘香在茶棚内悬挂供香客燃点旱烟之用的盘香会,有免费为香客缝补衣鞋或钉鞋掌的缝绽会,有备有大批红纸灯笼及蜡烛供山路照明并免费供给茶棚与香客使用的燃灯会,有备有大批毛掸专为掸尘之用的掸尘会,等等。与现在善会都设在“妙峰胜境”山门以里不同,过去的善会多沿山道而设,就这样,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善会自发却有序地分担起香客所需要的各项服务,从而令朝顶成了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进香之旅。
这些主要负责服务的善会也叫文会。除了文会,妙峰山庙会上还有许多武会,像前面我给你说的中幡、小车会就是武会,它们的任务是献艺表演,为神,也为人。这些武会有以动作技艺为主的开路会、五虎少林棍会、高跷秧歌会、中幡会、狮子会、双石会、石锁会、杠子会、天平会、花坛会、胯鼓会、踏车会;有以娱乐表演为主的扛箱会、小车会、旱船会、吵子会。过去武会亦沿山路攀登上来,鼓钹齐奏,且走且演,让进香之旅变得不仅没有后顾之忧而且繁华热闹。许多文会和武会的名字,我们可以从惠济祠外的碑林里寻找得到。
据王德凤先生介绍,今年共有包括开路会、五虎少林棍会、高跷秧歌会、中幡会、狮子会、小车会等在内的十档花会前来。这些花会都既在文会前的场子里进行了表演,又在惠济祠内进行了表演。而每次开始表演都有一套规矩,武会与武会相遇、武会进惠济祠时也都有相应的规矩,只是那些细节我看得不甚明白,更记不清楚,也就无法给你讲述了。各个武会的表演都很有特色,等你回来可以看妈妈拍的那些照片。
嗨,乐乐,如果你看了照片上那些花花绿绿簇新的服装道具后便以为在庙会上的武会都愿意展示最新的东西,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是所有的武会都愿意告诉人们它拥有一段历史,衣服可以是新的,但会的历史却是越老越令人自豪,当你看到“万寿无疆高跷秧歌一堂”举着的两面破旧得堪称不堪的旗帜时,你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万寿无疆高跷秧歌一堂”是5月2日到场的唯一一个皇会,据它自己的描述乃“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皇会嘉庆六年公元一八O二年始建高跷秧歌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授皇封”。那两面旗帜就是一个鲜明而独特的符号,无言地诉说着它所归属的香会与众不同的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会首林先生说今年这旗帜已经111岁了。111岁的旗帜,诉说的不仅是“万寿无疆高跷秧歌一堂”的历史,也是妙峰山庙会的发展变迁史啊。
惠济祠也就是俗称的娘娘庙,山门上有“敕建惠济祠”几个大字,彰显出它非同寻常的身份。山门有正门,也有侧门。进入正门,迎面就是一个大大的香池,各种武会表演就是在山门与香池间的地方进行。香池前面是拜台,拜台前面就是灵应宫,正位便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的塑像,其两侧有送生娘娘、眼光娘娘和斑疹娘娘等。元君严肃威严,其他几位娘娘则神情活泼,颇有亲切感。灵应宫右侧有喜神殿、月老殿和地藏菩萨殿,左侧有药王殿、王三奶奶殿、财神殿,各有塑像。与金禅雨编辑的《妙峰山指南》中所绘“娘娘庙全图”相比,2009年供奉的神灵已大有不同。这天前来烧香的人不少,迎门的香池很快就被香和香灰堆满,许多香只好在香池外燃烧,熊熊香火窜出两三米,站在香池外两米处都能明显感觉到热气燎人。不时有管理人员提醒进香者先拜后烧香。不少香客抱了一抱香,每个神灵都会拜上一拜。
但总体上看,各位神灵所受香火并不平均,据我观察,药王、王三奶奶和财神殿前人尤其多,有一段时间竟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财神殿里还有人在算命,算命的人也排起了队。药王和财神你想必都知道一些,唯有这王三奶奶却是其他地方不多见的女神,传说她本是天津郊区一位妇女,出身于中医世家,本人心善,又懂医道,对乡里有求必应,很受世人尊重。有一年王三奶奶到妙峰山进香,突然去世,人们认为她是得道成仙了,于是天津各界人士捐款为她在妙峰山上修了庙,塑了金身。这三殿前旺盛的香火,应该是反映了健康和财富乃世人最普遍之追求吧。
因为今年的四月初八与五一劳动节差不多相逢,这天妙峰山庙会上还有一项“为天下劳动者祈福”的特殊的仪式活动。披着绶带的数位劳动者代表不仅共同撞吉祥钟,而且在碧霞元君前燃香上香。我不知道当缭绕的香烟在他们胸前飘荡的时候,当他们对碧霞元君弯腰鞠躬的时候,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反正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都那样意味深长。
乐乐,记得我曾就告诉过你,关于妙峰山庙会我是有一些疑问的,比如:如果说碧霞元君的诞辰是四月十八(有些书上是这样写的),为什么明代的庙会在初一到十八,而到了清代便成了初一到十五竟未将诞辰日包括在内了呢?比如为什么四月初八会成为庙会中一个重要的日子?今天的人们对于碧霞元君的信仰又是如何呢?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随机问了一些人,他们的回答颇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他们这天来进香是因为四月初八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回答是因为五一放假,压根就不知道阳历5月2日对应的阴历日期;我以为他们对碧霞元君有浓厚的信仰,但除了“万寿无疆高跷秧歌一堂”一位表演者的妻子知道娘娘是碧霞元君外,要么从来没有想过娘娘是谁,要么在我的一再询问下说出令我愕然的答案:有三个人说娘娘就是王三奶奶,有两个人说这里所有的神都是娘娘,甚至有一个人说娘娘就是杨二郎的妹妹三圣母杨娥。还有两个人告诉我看看《封神榜》就知道了。那时我就想,对于他们来说,娘娘姓甚名谁其实并不重要,娘娘管什么能让自己的什么心愿实现才重要。就像药王,可以是扁鹊可以是华佗可以是孙思邈可以是李时珍,是谁都可以,只要他能帮人治病,帮助人们实现健康的良好愿望。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到了中午,馒头圣会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领到免费供应的馒头。馒头顶部盖有红印,那就是妙峰山上的“福”了。我早晨时已经领了一个,还领了一包榨菜,都没有吃,放在口袋里,准备带给你和爸爸三人分享。舍粥处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起先为了调查我排了一会儿队,因为那样可以和前后排队的人很自然地聊上几句。后来觉得队伍太长放弃了领粥。再后来又觉得来妙峰山一趟总要尝尝舍粥的滋味,等队伍稍短时便又排队领了一碗。粥用大米和绿豆熬成,配以绿萝卜腌制的咸菜,吃起来味道相当不错。这天我还吃了咸菜与黄豆拌在一起的缘豆。过去缘豆多是念佛者平时积聚下来的,人们拈豆念佛,拈一粒豆,念一声佛号,到四月初八这天,将豆煮熟,送与人吃,叫作结缘。这天我吃的缘豆大约没有经历一个积聚的过程。另外,我还喝了茶会供应的茶水,不过,我特意留了一样酸梅汤没有用,个中原因么,便是留个想头,或者说给自己对付你的一个理由。大约一年之后或者数年之后,我对你说:“乐乐,去妙峰山吧。”你定会问:“老妈,你不是去过了吗?”我便可以这样回答了:“确实是去过一次了,但是上一次我没有喝那里的酸梅汤啊。”所以,你瞧,这样我就有了二上妙峰山的“正当”理由。
返回时我们乘坐的是929次公交车。这车有多班,但只在下午三点时发出,我们的调查也就在一点钟时结束了。回到大四合院,吃饭,各人又买了一些玫瑰酱。据说涧沟村有玫瑰万亩,花开时节,香飘四野。玫瑰酱便由这里的玫瑰和蜜等制成,可以调羹,可以冲茶,亦可以拌菜,芳香扑鼻。携两瓶回家,就是让这次妙峰山之行多点香甜的滋味了。
附件:
DSC05522 [时间:2009-5-5 17:17]
DSC05594 [时间:2009-5-5 17:17]
DSC05709 [时间:2009-5-5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