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施爱东博士:学界肯定“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伪诗

施爱东博士:学界肯定“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伪诗

施爱东博士:学界肯定"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伪诗
2010年03月29日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3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博士作客人民网文化《金台会馆》



  人民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文松辉、黄维、雷志龙)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历代很多文人将清明节作为诗词歌赋的对象。如我们熟知的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学界基本上肯定这是一首伪诗,第一,他很可能不是杜牧写的,第二,很可能不是为清明写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博士今日做客人民网《金台会馆》时指出。

  施爱东说,清明是一个春天的节日,过去的时候有寒食、有清明、有上巳节,后来只剩下清明了,清明集合了过去所有春天节日的特征。有的时候歌咏清明就是歌咏春天,所以清明节的诗词既有上坟的悲喜交集的,也有是纯粹的高兴,就是游春喜悦的大量诗词。

  “像我们现在所流行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学界基本上肯定这是一首伪诗。”施爱东说,第一,他很可能不是杜牧写的,第二,很可能不是为清明写的,因为这首诗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过去编杜牧各种各样的集子,这首诗从来没出现过,研究杜牧的人也根本不知道有这首诗,后来突然冒出来,标了是杜牧(写的),最早的时候不叫《清明》,叫《杏花村》,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清明时节找酒喝,并不是一个人去上坟,心里很悲悲泣泣,且不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主要是他不是去上坟。上坟主要是带着酒、肉,祭过祖先的人叫做“作肉”,就是有福气的,祖先喝过的酒,我们叫“作酒”,这些酒肉是不能浪费的,一定要吃掉,所以唐代形成的习俗就是先去祭祖,然后把这些酒肉吃了。如果写这首诗的人应该自己拎着酒,不然是违背常理的。所以这首诗词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杜牧的,也不是去上坟。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连山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29日8时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金台会馆》,就“清明节文化的内涵与创新”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TOP

TOP

《清明》所咏“杏花村”在山西还是湖北麻城?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07日 10:11 来源:长江日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杏花村,—般人都认为在山西,但家住新洲邾城街的古诗词爱好者刘光皖昨日称,该杏花村当在湖北麻城的歧亭镇。

  61岁的刘光皖是新洲区环保局的退休总工程师,退休以后,他从不同古籍中收集到杜牧在黄州府任过刺史期间所写的诗词50多首。在对《清明》—诗进行注释时,他得知与新洲毗邻的麻城歧亭镇有个杏花村,而杜牧恰好是在黄州刺史任上吟成此诗,于是他有了—个大胆的假设。

  史料记载,新洲古属黄州府,而黄州府治就在今天的邾城。离邾城7公里的新洲三店街原名龙丘,古时为交通要冲,往北10公里便是歧亭镇的杏花村。

  刘光皖从四川大学缪钺教授处了解到,杜牧从未到过并州,而汾阳古时属并州管辖,而他到汾阳考察时,通过了解当地的地理和气象资料,发现汾阳地处北纬37度以北,清明节时以干冷天气为主,只有“春带雪”,难见“雨纷纷”。并且因为并无河渠从该处流经,故酿酒所用的全为井水。

  而据他实地查考,麻城的杏花村—带,至今仍是—幅家家酿造忙、户户挂酒幌的田园景象,很符合杜牧诗中表现的意境。

  刘光皖认为,杜牧赴任黄州刺史时,曾经在—个多雨的清明时节途经龙丘。

  据了解,全国至少有20多个县或县级市有杏花村的地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曾考证指出,《清明》从诗题到作者,争议都很大。此诗很可能不是杜牧写的,也很可能不是为清明写的。

  这首诗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此前编杜牧各种各样的集子,这首诗从来没出现过,研究杜牧的人也根本不知道有这首诗。此诗最早的时候不叫《清明》,就叫《杏花村》。南宋以后此诗才归到杜牧名下。(记者万强 通讯员程书雄)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ot 于 2010-4-7 22:54 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曾考证指出,《清明》从诗题到作者,争议都很大。此诗很可能不是杜牧写的,也很可能不是为清明写的。 ...
特别说明一下,这可不是我的考证,主要是朱易安和卞东波等人的考证,学界很多人都写文章谈过这事。
挨骂是小事,如果说我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那可是大事。

TOP

是的,如果单从气候上来考证,诗中的杏花村显然不应该是山西并州的杏花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