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内容请参看: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forumdisplay.php?fid=173
随着人们对全球化的反思和对文化遗产认识的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价值得到了认同,尤其其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提高本土传统文化影响力和创新能力上的作用更受到人们的肯定。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以往单个的项目性保护走向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背景下,全社会参与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保护工作正在逐步体现出“文化自觉”的特征。
但不可否认,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和消解;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问题,缺乏保护规划与措施,不惜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的现象也经常可见。大量存在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真正被人们所知,对其的保护和传承也仅限于政府与传承人本身的层面,缺少发展活力。
我院将文化传播与传承作为学院特色与重要发展的方向,我院青年学子理应肩负起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任务。融合我院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戏剧影视文学各自特点及优势,配合当前非遗保护形势和要求,现决定组成我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记录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思路
1、探寻“非遗”之美。浙江省作为文化大省,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文化资源,是非物质文化研究的宝库。如何将这些优秀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合理的运用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是当前发展文化中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此次实践活动以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向人们展示一个真实的民间艺术开发利用的现状和不足。
2、专业“寻根”之行。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挖掘与我院各专业相关的民间艺术,通过此次活动,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中加强对专业的认识,体会不同专业本质上所具有的共通性也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一大意义所在。
3、记录“传奇”人生。从“非遗传承人”入手,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整个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以他们的生活作为主线,客观的记录他们的生活,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真实现状
4、践行“文传”使命。我院学生作为文化创意与传播的使者,同时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此次实践活动是对我院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我院学生履行“文传人”义务的宝贵机会。通过实践,收获汗水、收获感动、收获知识是我们所期望的。
二、活动组织形式
1.活动主题
探寻非遗魅力,践行文传使命
2.活动组织
浙江师范大学团委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团委
3.活动形式
(1)以纪录片、艺术宣传片的形式记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及传承人的生存现状;
(2)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4.人员要求
总数15人左右,按调研地区分成3支小分队。
工作要求:
(1)采访及记录(录音)人员3-6名(每支小分队1-2名),有人物采访经历并有一定写作能力者优先;
(2)摄影人员3名(每支小分队1名),
(3)摄像人员6名(每支小分队2名),有较好的摄像能力,曾有纪录片摄像经历者优先;
(3)沟通与翻译人员3名(每支小分队1名),采访地区的本地人优先;
(4)场记3名(每支小分队1名)
(5)后期制作(配音、DV剪辑等)3人(每支小分队1名,其它成员根据需要也要参加后期制作)。
素质要求:为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一定的专业能力的我院在读学生;最好有一定的摄影摄像技能和后期制作的能力(剪辑软件的使用)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时间安排(7月中旬至8月初)
注:调研提纲、脚本、解说词、初剪稿都要发给指导老师过目过,才能进行下步的工作。
(2)活动地点
浙江省金华市城区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
四、活动内容
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记录暑期社会实践队”分为三支小分队,赴浙江省金华市城区、义乌、兰溪三个地区,考察当地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当地非遗传承人。
1.用笔记本、录音笔、照像机和DV记录下此次联系的非遗传承人的生平、生活状况、技艺操作过程和其与弟子的传授场景、生活环境等。
2.在采访过程中,选择某个技艺进行深入的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五、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人员安排和分工
实践队配备指导老师2名(分别在拍摄技术、调研报告写作上给予指导),队长1名,队员4名(暂定)。
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在专业技术、调研报告写作上给予指导,在实践队出征前进行一次集中理论培训,有权利和义务提供实践队建设性意见,参与后期的制作过程。
队长:协助指导老师负责本实践队的日常安排和管理工作,解决和调节队员间的关系,带动队员顺利良好的完成活动任务。
队员:听从指导老师和队长的安排,认真做好交给的工作任务,其中一名队员为随队拍摄,负责记录小分队的整个实践过程。
(二)中期实施
1.要求每个队员都要参加,在所在实践拍摄点及周边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
调研对象:相关传承人,普通民众,技艺对应的相关协会、部门等。
调研内容:技艺的背景、现状、价值、保存的需要等。
具体操作根据前期培训过程中指导老师针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要求进行。
2.根据调研情况,完成脚本。
3.为相关的非遗点及相关传承人的拍摄阶段。
(1)采访传承人从艺经历,记录传承人讲述其所从事技艺的历程,目前面临的困难及未来出路;
(2)拍摄传承人技艺制作全过程;
(3)拍摄传承人的一天的生活,包括居住环境(从家及周围到所在乡镇),一天内所做的事情(最好包括技艺的展示)
(4)采访传承人一起工作的同事朋友,还有老艺人的家人邻居,记录他们对传承人的评价和对其所从技艺的评价
(5)其他的根据具体情况补充
4.每日基本行程
(1)完成拍摄任务;
(2)回到住所,成员点名确定成员及时归队,检查机器状况,有问题及时汇报解决;
(3)导出整理一天的拍摄素材、照片、声音,分门别类地储存在电脑中方便后期使用,做好给机器充电等工作,为第二天拍摄做准备;
(3)完成个人的每天总结感受(文字形式供后期制作画册使用);
(4)每天召开例会,交流感想,讨论一天下来所发现的问题及注意点;
(三)后期制作和写作
1.纪录片的制作
在拍摄任务基本完成后,制作初剪稿。
(1)完成拍摄和采访任务
(2)分配后期制作任务,包括剪辑,做字幕,写解说词,配音等
(2)剪辑素材,完成最后的DV画面
(3)撰写解说词(旁白),完成配音
(4)最终合成完整的DV作品
2.撰写调研报告
除了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之外,每个小分队务必在暑假撰写完成一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必须经指导老师认可后才能完稿)。
具体操作根据前期培训过程中指导老师针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要求,高质量的完成,下学期可以申报课题。
3.实践画册与宣传片的制作
7月底在进行后期制作纪录片的同时,由队长安排部分成员对实践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后续的总结工作,完成实践册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