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访传承人(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变脸传承人姜志谦
一、初探婺剧变脸
在戏曲界一直流传一个说法:中国戏曲史的一半在浙江,浙江戏曲史的一半在婺剧。
古老的婺剧是中国戏曲古朴烂漫的山花,其中一特技——变脸,于2008年,正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川剧变脸不同,发展于江山一脉的婺剧变脸更具视觉冲击力。
婺剧变脸必须结合剧情表演的,随着人物的感情起伏、表情变化而发生。怒而红、惊而青、失态为白、气绝而金……演员通过脸色的不断变化,将角色内心活动形象化、具体化。有专家在观看婺剧变脸后惊叹:婺剧变脸不为变脸而变脸,变在情理中、出彩在变中,实在是传统戏曲宝库里众多技法中的精粹。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会长、研究婺剧的专家吴露生评价婺剧变脸,“是揭示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是包含于婺剧古老血脉中的一种绝艺。”
江山婺剧“变脸”特技是浙江婺剧“变脸”的最后一脉,其诞生的确切年代无考,从传人张新钱生活的年代算起,至今也已有100年了,另有说婺剧诞生不久就有“变脸”。
婺剧变脸分“自然变脸”、“抹脸”、“吹脸”、“扯脸”四种。
自然变脸,又名“一把捋”,亦憋气变脸或称闭气法,即运用气功改变脸色,表现人物各种不同的感情。自然变脸,艺伶要化淡妆,巧妙运用憋气技法,使面色一刹那间呈红、变紫、发青、转灰……
油彩变脸,又叫抹脸、彩色变脸、火彩变脸,即以油彩颜色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脸部表情。根据剧情发展,角色心态的变化,演员将手掌上的油彩快速地往脸上均匀一抹,整个脸立马变色。失态时抹白色,激奋时抹红色,诧异时抹绿色,惊恐时抹黑色。《火烧子都》用到“抹脸”、“吹脸”两种技艺,是经典的变脸剧目。
“扯脸”大致与川剧变脸相同。
二、传承人姜志谦
1955年考入汤溪婺剧团工作(演员),1959年转入江山婺剧团(演员),招入到婺剧团后,第一个启蒙戏就是抹脸和吹脸的《火烧子都》,接着又学了自然变脸结合抹脸的《周瑜归天》和《定情剑》等变脸剧目。在浙闽赣一带深受群众欢迎,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六十年代前,他创作编排的《松林斗虎》曾经荣获金华地区文艺会演一等奖,浙江省文艺会演表演奖。而且《松林斗虎》被浙江省文化局选拔代表浙江省代表队到北京参加国庆献礼演出,并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2008年3月被确定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婺剧追访小组随队记者冉楚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