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斑斓的畲族彩带

斑斓的畲族彩带

                                                    斑斓的畲族彩带
                                   [ 来源:中国网综合消息 | 更新日期:2009-11-10 14:43]


畲族彩带




畲家老婆婆正在编织畲族特色彩带




  —条丝带斑又长,

  送给郎子束身上。

  彩线拦边双手织,

  太着①带子太着娘②。(①太着:看到。②娘:姑娘,此是指织带的姑娘自己。)

  这是畲族传统山歌《带子歌》中的一节。带子,即花带,是畲族姑娘心灵手巧编织而成的工艺品,亦是畲家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物。

  花带,亦称“山哈带”,又称“花带”,“字带”,为畲族吉祥物,也是畲族传统手工业品之一。勤劳智慧的畲族妇女人八九岁起,就跟着母亲和姊姊学习编织。在屋内,她们把丝线的一端拴在屋柱上,桌档或凳子上,另一端扎自已的腰间,双手轻快地提压带扣和穿梭。在野外,劳动歇力时,便在田头地角找根树桩或柴头拴上丝线,然后坐着或跪着编织。

  花带分线织和丝织两种。带上编着多种或单一的花纹,图案清晰,色彩鲜艳,织工精细,具有畲族人民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花纹有几何形、动植物形、文字等,如“蝴蝶”、“晴蜓”、“梅花”和“田”、“井”、“日”等,图案中有红、黑、白、绿等色交织,充分表现畲族妇女的工艺者能。花带用途很方广,一般作为装饰物,束在腰间,也是男女定情和定亲的礼物;还可用来捆扎衣物或作包袱,并视为吉祥物。现在,畲族妇女们仍然继承着本民族编织艺术的优秀传统,她们喜欢带用自已织的花带,并引自豪。

  彩带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其编织工艺的传承完全靠口传身授,目前濒临失传。

  畲族姑娘长到六、七岁时,母亲就教授她织彩带。彩带以丝线编织为主,也有用棉纱或苎麻编织的。织彩带没有特制的织带机,屋内屋外乃至山野都可编织。若在屋内编织,就把 丝线的一端拴在凳脚、桌档或屋柱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腰间,坐 在凳上编织。要是在山野编织,可把丝线的一端拴在小树杆或树桩上,另—端仍束在腰身,坐在地上或跪在地上编织。

  畲族的彩带,两边不织花纹,线以红、绿、黄、紫等色线与白线相间,根数随宽窄而定,有三双、五双、十三根、十六根、二十二根、三十二根、五十五根和双随(即双排图案)等,一般以五双和十三根较普遍。经线多则宽,经线少则窄,宽的有两寸多,窄的不足半寸。纬线基本采用白线。不论带子的宽窄,穿梭编织花纹图案皆在正中的七根线上,其余的编织平面花边。

  畲家姑娘编织的彩带,图案丰富多彩,主要纹样有“十三行”、“水击花”、“五字带”、“铜钱帮”、“万字花”、“十二生肖’、“蝴蝶花”、“蜻蜒纹”、“蝙蝠”等。编织大宽及图案复杂(如“双随”花纹)的彩带,需精心设计,耗工较大,—般作供观赏的装饰品。若作拦腰围裙的带,常用七根经线;捆扎衣物或作包袱带等,采用十三根即可。姑娘送给情郎的彩带,多数也是以十三根经线编织。姑娘定亲(订婚)日,男方把“定亲礼”送来时,女方的回礼除了白糖、桔饼等礼品外,还要回送姑娘亲手编织的两条彩带(也有回一条的),叫“定亲带”(或“定情带”)。山哈带系于腰间,称为“护身带”藏于身边,为子孙定聘时,称为“定亲带”;馈赠时则称为“如意带”。

  畲族的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实用物。畲家姑娘和妇女喜欢腰束彩带,或把彩带镶嵌在领边袖口的,或作背负孩子的背兜带。姑娘往往爱把彩带作为表达感情的信物,悄悄塞给心爱的人,或公然束上情郎的腰,此时,她还会唱起赠带系带的情歌:

  蝴蝶成双翅膀翘,

  彩带一条束郎腰。

  太短娘女接上织,

  太长连娘一起绕。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网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