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马戎】中西文化交流的正确方向

【马戎】中西文化交流的正确方向

中华文明的精华一定要继承,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分辨精华和糟粕的能力,许多因循守旧、与新时代要求不符的东西必须摈弃。同时,我们必须下苦功夫去努力学习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分,要有卧薪尝胆的发奋精神,要有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我们不可能照抄西方的经验,但是只有积极学习和吸收人类社会各种文明所创造的优秀成果,才能使中国全面地焕发出创新的活力,走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想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洋务运动失败后,转而学习西方的文化和制度,“打倒孔家店”和“全盘西化”的口号,正是在看到日本“脱亚入欧”的显著效果后提出的。此后,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和经济制度,也曾经效仿西方的宪政,幻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诚心帮助中国实现工业化。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来只懂得“弱肉强食”的竞争法则,从来也没有“普渡众生”的“天下”情怀。最终,爱国的中国人把目光转向以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为目标的共产主义,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陷入停滞状态,而中苏关系的破裂使得中华文明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文明的交往也被阻隔。“文革”时期,被称为“四旧”的中华古老文明、“资本主义”的西方文明和“修正主义”的苏联文明都受到了批判。当我们的眼界被限制在国内,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隔绝的时候,周边国家的科技、经济却在快速进步、发展。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坚决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国策。应当说,改革开放30年来,正是在虚心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中国才逐步发展起来。
  但是,现时中国与西方社会之间依然存在着很深的文化鸿沟,双方的对话和交流仍然存着在许多根本性障碍。
  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中华文明的精华之一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民族平等观,是“和而不同”思想中对其他文明的包容;糟粕就是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礼教,这些封建礼教把中国打造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同时也使她变得因循守旧、丧失了创新进取的活力,使我们在重视集体利益的同时,容易忽视个体的权利。西方文明的精华就是使古希腊在科技艺术方面达到旷世水平的对自然奥秘和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就是使欧洲从中世纪封建思想和皇权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启蒙运动和民主、自由、人权思想;糟粕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是对霸权的不懈追求,是对其他文明的深刻偏见以及在此基础上看待不同国家、不同事件的双重标准。

  在21世纪和此后的年代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但不可避免,而且还会不断发展和深化。从长远角度思考今后中国与西方社会的文化交流,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是国人不能回避的,那就是如何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审视和对待传统的中华文明和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我们必须认识到并逐步克服自身文化中的缺点,要看到当前的中国社会确实存在着许多弊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这个国家的民族自信心必然会提升,对自己祖先的文化遗产会更加珍视并引以为豪,这一切都非常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形式精美绝伦、内容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可曾帮助中国人免受近代百年屈辱?这些古老文明早就被西方所了解和欣赏,所以他们才把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洗掠一空,把圆明园的珍宝古董抢劫殆尽,并珍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和美国纽约大都市博物馆中。与此同时,他们却对中国人极其鄙视,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他们标榜“平等”,却逼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强霸租界,使得中国山河破碎。

  经过百年屈辱,中华民族今天能够昂起头来,首先依靠的是无数中华儿女誓死抵御外辱的坚强决心和行动,正是他们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政治的独立,使中国人没有变为亡国奴,使中国国土没有全部沦丧或被肢解。自“维新变法”后,无数中华有识之士和热血青年投身于救国图强的各项事业之中,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曾虚心地向其他文明学习。就是在摸索前行之中,中国强大了,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这绝不是抱着中国的古老文明孤芳自赏、封闭锁国的结果,而是在自尊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并虚心学习的结果。

  中华文明的精华一定要继承,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分辨精华和糟粕的能力,许多因循守旧、与新时代要求不符的东西必须摈弃。同时,我们必须下苦功夫去努力学习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分,要有卧薪尝胆的发奋精神,要有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平等、民主、自由、人权、公正这些理念是使西方社会走出中世纪封建束缚的理论基础,而许多中国人对这些理念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因此,在今天还是需要补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样的基础逐步建立起来之后,就可能与西方民众和媒体进行真正的对话,并有可能在对话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逐步克服一些西方人头脑中对中国的偏见。这才是今后中西文化交流的正确方向。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我们不可能照抄西方的经验,但是只有积极学习和吸收人类社会各种文明所创造的优秀成果,才能使中国全面地焕发出创新的活力,走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本帖最后由 马衣努 于 2009-12-3 10:44 编辑 ]

TOP

可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又有多少呢?有多少中国人是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呢?我们不应该墨守陈规,可就怕我们连陈规是什么都不清楚又从何谈守呢?

TOP

magh,说得很对,的确,中国有很多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是很到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不认识,而不去研究她。在民族学里我们都倡导一种多元的心态和多元的视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阐释他者的多样性。我们需要这种阐释,去增进对话。

TOP

最近在看道德经,发现很多极为深奥的道理几千年前我们的圣人就已经提出来了,而几千年后的我们却是从别人那儿学到这些东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