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历史叙事的危机——我看《金陵十三钗》
2011-12-26 08:42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我有话说
作者:杨弋枢
看完《金陵十三钗》后有一瞬间,我被一个感觉袭击了:难道,虚构电影不适合承担历史叙事之重?电影这门艺术,陷入自身的窠臼了吗?这种讲一个封闭故事的艺术创造到底在多大意义上和真实的历史或者真实的今天有关系?我甚至对虚构电影自身的根本存在发生了怀疑——好在这感觉只是刹那。
打开网络,关于《金陵十三钗》的评论多到看不完,豆瓣网上一改导演以往作品的民间声誉,意外地得到八点几分的高分,导演真的触动大众了。从无数好评里,完全可以体会《金陵十三钗》带来的观看快感:震撼的战争场面、漂亮的画面、流畅的故事、悲壮的英雄、大义的妓女,观众说,它拍出了危难时刻人性的美丽和尊严。人性啊,万能的人性,而且是多重的人性:入殓师从追求私利的小我转变成有着宗教精神的爱他人的大我(请注意入殓师躲在橱中,那个服装在身份认同过程中的暗示作用的细节);妓女们世俗放肆,但她们都内心纯洁,在关键时刻自我牺牲(请注意玉墨替女学生赴难前,换发型之后走在下地窖的楼梯上,那个仰角拍摄的玉墨集性感与纯真为一身的灿烂笑脸);女学生骄傲自尊但是有正义、有怜悯心(在地窖口,女孩保护妓女的仰摄与俯摄转换的镜头);日本侵略军人也是有修养、思乡的可同情者(大佐的始终如一的忧悒神情、他的歌足够了);就连汉奸,也是只为救女儿不做坏事的(谁都有理由为自己辩护)。电影用它的人性之光照亮了所有人,看看豆瓣上以万计的满分,就知道战争加人性真是一剂良药。
事实上,当那些试图自杀的少女们在得到妓女们替她们赴日本人邀请的许诺后,纷纷跳下阳台放弃自杀时,电影铆足了力气编织的人性幻影已经破灭了——这群女孩是理解赴日本人庆功宴的意味的,她们可以做出自杀的决定以保自身清白,那就应该完全能理解让另一些人代替她们的实际含义,偏偏这些早熟、高尚并且始终有行动的女孩子在这个节点上,没有任何行动或态度,任由编剧和导演将她们处理成接受别人替自己受难的人。
作为一个中国女性观众,电影里的女性与我如此隔膜。我完全不能接受电影恋物地处理她们的大衣、旗袍、箱子、坠饰,又好奇地凝视她们的浓妆的脸、扭动的身体、性感的吸烟姿态、半遮半掩的身体。我不能想象逃难和寄居中的人可以是这样无所顾忌和肆意——这不是中国女性的状态。我不能接受女性在这里变成毫无中国传统人格的想象的她者,变成视觉奇观。那么,电影里的男性呢,我也因此特意询问一位西方影评人,询问他看《金陵十三钗》的感受,他回答说:“看得恶心极了。”(他回短信说:I saw it. It made me feel sort of nauseated.)以我对他的了解,我揣测他的感受,我想他未必如我这般关心电影与真实中国的关系,他所不能接受的,多半是这电影里的人性表述——也许尤其是那个白人拯救者。有一位中国评论家说,《金陵十三钗》的几宗罪之一是用过于情色化的视觉来满足西方人对中国女性的想象,其实,这里评论家同样想象了西方观众,就像电影里想象了西方人一样,中国元素搭上东方女性风情未必不是一厢情愿的贩卖。
和前两年另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南京!南京!》一样,《金陵十三钗》也是以人性为出口阐述历史,两部影片都以普遍人性回避了特定历史的特定中国情境。其实,稍稍置换一下,影片不就是任何战争下都可能发生的人的故事吗?在这样混合了叙事所有技巧的电影里,拍人是最安全的,视觉奇观或泛人性的叙事策略掩盖了历史意识的失落。电影,当然不是历史的照搬,但它总该向历史的掩藏之处寻找切口,发出追问。在那个历史现场,屠城如何成为现实,为何提前数月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都已撤离,为何留下的大都是平民,为何军队无所作为,日军变成魔鬼的真正人性的黑暗之处是什么,甚至,中国人的国民性到底是什么,为何受难,甚至,在此之前的一百年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人到底是怎样的,为何最终让整个城市受难……我相信在这之上有无数的遮盖之物,而艺术如何真正抵达真正的真实。在《鬼子来了》里,我还是见过艺术追问历史的能力,在这个“农夫和蛇”的寓言式叙事里,被毒死的“农夫”同样被置于拷问之下,它寻找自身在历史中的位置,它回答作为一个那时的(以及现在的)中国人的良知和弱点是什么,这个失败的人,他仍然是一个有反思能力的失败的主体。当然,《金陵十三钗》更深的潜意识——放大地说,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也许始终以受伤害者的身份合法地放弃一个国族的自我审问,然后,用李教官那样的高大的英雄补偿性地、阿Q式地为自己疗伤。
更要命的是,一部以六亿元打造的巨片,它真正的关切已并非历史意识,甚至并非艺术,因此它如此封闭、如此小心翼翼又如此有野心,一部巨片之后的全部操控其实人们都是一而再地重温的。我很希望奥斯卡或者金球奖颁给这部影片,他们应该看到一个中国学习者是这样诚意地放弃自己的身份,用他想象的东方和想象的西方、他理解的西方叙事规则拍了一部致意的电影——他还显示了崛起的大国也具备自己生产巨资电影的实力,他其实真正想说的是,这并不是历史叙事,这不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你们误解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