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东平的水浒戏

东平的水浒戏

东平的水浒戏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8日 14:59 来源:大众日报

 

  据清道光《东平州志》载:东平,唐为郡治,宋设郓州东平府,金代仍沿府治,属山东西路,(元世祖)至元九年,改散府为东平路。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少有人提及的地方,在元代曾经是一个繁盛的杂剧活动中心。

  “元太祖十五年,严实以彰德、大名等户三十万”归顺蒙元统治者,严实即被任为东平行台,东平遂成为“以百万之兵夺之”的重镇。此后,严氏父子依赖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使东平出现了“治为诸道第一”的繁荣景象。

  《宦绩志》记载潞州长子宋子贞,“金末走赵魏间,率众归东平,严实索闻其名,招置幕府……金士之流寓者,悉引见周给,且荐用之,拔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辈于羁旅,与之同列,四方之士,闻风而至,故东平一时人才多于他镇”。

  在这些文人学者的推动下,严实父子在东平大兴府学教育。而一代才华出众的戏曲作家脱颖而出,对整个元代杂剧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高文秀,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从《录鬼簿》“东平府学生员,早卒,都下人号小汉卿”的记载,可知他成名既早,死得也早。年辈略晚于关汉卿(约1280年前后在世)。其杂剧成就不仅名显当时,也为后人备极称赞。

  高文秀一生短暂,但创作丰富,现存剧目即有34种之多,在元杂剧作家中,仅次于关汉卿,而且内容丰富,所涉极广,大凡历史故事、儿女风情、绿林草莽、文士令史以及神仙禅道,无所不包。仅历史故事题材而论,写入剧目的人物即有:廉颇、蔺相如、范睢、伍子胥、项羽、樊哙、刘备、周瑜、宋徽宗等,“ 小汉卿”当之无愧。

  张时起,与高文秀年辈相近,有同窗之谊。曾因创作杂剧《昭君出塞》,轰动一时。张寿卿,生平不详,《吊词》说:“浙江省掾祖东平,蕴藉风流张寿卿。《红梨花》一段文笔盛,《花三婆》独自胜,论才情压倒群英,敲金句,击玉声,振动神京。”徐琰,字子方,曾从著名学者元好问学习。还有赵良弼、王继学、李显卿、李好古……

  论及东平府的杂剧活动,不能不说到东平的水浒戏,而论及东平的水浒戏,又不能不论及高文秀。高文秀是元杂剧中写水浒戏,尤其是写黑旋风李逵戏最多的作家。著名元杂剧研究学者吴梅先生曾称高文秀说:“东平高氏,力追汉卿,毕生绝艺,‘雕绘梁山’。”现存之杂剧中,黑旋风戏仅有两种:《李逵负荆》和《黑旋风双献功》,后者即东平人高文秀所作。

  总之,元代东平府,在杂剧繁盛时期是大都以外又一个杂剧活动中心,产生了大量的作家和作品。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和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东平成为水浒戏的主要地,并为后来《水浒传》的成书奠定了基础。

  王红军 整理

TOP

有集大成者自是不可忽略,但其根基,一定是在历史大潮中被无数个智慧非凡的平常百姓来断清洗与反复锤炼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根基,正是民间文学最为推崇为已任的!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