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共享平等的文化权利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6月21日 17: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很突出,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这种情况同样体现在文化方面。而破解城乡文化发展的二元结构,真正解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文化资源均衡布局
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建设欠账多、问题多,城乡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据统计,2009年,城市文化投入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70.6%,农村仅占29.4%;城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了33.27元,而农村人均文化投入只有12.1元。
近年来,各地逐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视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重心下移,以城带乡,健全农村和基层文化设施,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农村和基层延伸。山东省青岛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文化发展服务平台的意见》,明确提出3年内建立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鼓励城市文化资源向农村扩展。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开展了“城乡儿童手拉手”活动,通过赠图书、结对子、田间实践和互换生活空间等活动,缩短城乡儿童之间的距离。河北省邯郸市在城区建设了高标准的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在农村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个县城建设一个数字影院、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综合文化站、每个村建设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每个社区建设一个市民文化中心。
为了扩大公共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各地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湖南省长沙市通过向农民工发放文化娱乐消费券,实现了“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广东省东莞市力求在文化建设领域消除身份差别、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壁垒,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立起以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演出车、电影队为主体的流动文化服务体系,让城乡享受文化服务更便利。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让农民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文化实惠,实现城乡在文化政策上的一致、在文化权利上的平等和在文化发展上的互动。实践证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化解城乡社会矛盾、带动农村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活动城乡联动
近年来,各地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依托这些设施,各地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途径,很多群文活动已经形成品牌。例如,长沙市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打造了“百团汇演”“好戏天天演”“文化橘洲”等特色文化品牌;马鞍山市以大型文化节庆活动为龙头,以城市广场、社区和农村乡镇为依托,常年不断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东莞市针对广大“新莞人”的文化需求,专门策划推出“新莞人”才艺大赛、“我的打工成才路”巡回演讲等一系列富有外来工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深化以城带乡的重要载体。以河北省邯郸市“欢乐乡村”农村文化建设为例,它通过村、乡、县、市自下而上层层发动,组织开展农村文化“大选秀、大比武”活动,“以十带百、以百带千、以千带百万”的链式带动,形成了农村文化的巨大磁场。全市农村每年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群众上百万人次,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行政主导、市场运作、文企联姻、群众参与”的农村文化活动新路子。
另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又使得人们对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依托城市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又要经常性地组织区域内县、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性会演、展演等活动,努力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虽然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依靠力量,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010年,文化部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研发现,虽然各地对于专职文化队伍的培训逐步加强,但是对有着367万人之多的兼职队伍来说培训却差强人意,2007年以来参加培训的人次不到83万,比例不足23%。而对专职队伍来说,虽然培训次数不少,但培训质量不高,往往是专项业务工作培训多、系统综合培训少。很多地区没有稳定的培训师资队伍,师资安排比较随意。受经费等条件限制,基层培训难以聘请到高水平的专家,自身培训力量又不足,导致培训内容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在这种形势下,落实人员编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队伍培训,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成为各地文化部门的共识。青岛市采取举办培训班、开办“社区大课堂”、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进社区等方式,对市群众艺术馆和各区(市)文化馆的文化干部、街道(镇)的文化员全部轮训一遍;长沙市引进与培育并举,近年来引进和招聘各类专业文化人才近百人,与北京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湖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培训文化专业人才200余人次,并开展农村定点对口辅导和社区包片辅导活动,累计培训3万多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新疆克拉玛依市积极落实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截至2010年底,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0%以上,区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0%以上;东莞市实行文化系统所有单位的空缺岗位一律面向全国招考的制度,招聘了一大批高素质文化人才,并以竞争上岗为核心,对市属文化事业单位的用人、分配、管理进行了全面改革,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本报记者 刘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