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冯骥才:拜金主义在中国滋长 许多地方申遗是为钱

回复 13# 的帖子

就是因为保护的是个空壳才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来探讨更好的保护方法嘛
而且如果连个壳都留不住的话你又怎么能妄图让人们了解到他的神呢
我们留那个壳干什么,就是希望有一天或许人们会通过这个形来探讨它背后的神,但是如果连个壳都留不住那么恐怕永远也不能唤醒人们对于他背后的那段文化的记忆了,个人觉得这个同考古学对于考古物品的阐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TOP

回复 14# 的帖子

就是因为有干涉有破坏我们才需要去保护,如果它的存在没有受到威胁那么我们的保护岂不是多此一举了

TOP

的确不是民众自己丢弃的,但是目前我们国内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也确实有待提高,否则自己的东西被篡改了被歪曲了,他可能都还没有意识到,或许只有到了危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才会有所行动吧
对于政府行为我们所能做的的确很有限,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要束手待毙

TOP

最后再加一点,对于传统的抛弃似乎不止是政府权力的结果,民众也有自己对于现代化的诉求,不然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呢?

TOP

民众的现代化诉求应该肯定,但为什么现代化的代价是抛弃传统呢?

TOP

谢谢jin jshan兄前面的指点!同意您的观点。

TOP

这个问题我可回答不了你,为什么人类抛弃石器改用青铜器,又为什么铁器代替了青铜器?
看一下历史发展的脉络,人类不就是在抛弃中前进的吗?当然那是选择性的有继承的抛弃
再说又不是在全盘抛弃,又不是所有人都在抛弃,你不是还在固守着吗?

TOP

我是有感于您举的老房子的例子,才有那么一问。为什么我们的高楼大厦对传统建筑的继承那么少?

TOP

貌似我们现在抛弃的多而继承的少……

TOP

楼上讨论得热烈呵!
窃以为“非遗”本身是值得商榷的一个的概念。
西学东渐,西方话语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也发现国外殖民主义结束时,正是国内殖民的开始。西方与东方,现代与传统,中心与边缘,皆如是观。国内与国外,国内的精英与民间,也是如此。晚清以来积弱积贫,促成对传统的反思,继而把传统视为构建现代国家的阻碍,由此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对传统的改造、断裂、批判,从维新运动到建国初期的仿照前苏联,皆以西方价值观作为参照。
“非遗”也是我们的传统遭遇现代西方话语后面临的一种尴尬。
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强调致中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是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当下语境中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自然遗产等分类可以概之。
好多所谓的“非遗产”,一旦把它与其它遗产剥离,它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在民间调查时,发现这些概念把老百姓搞得晕头转向,政府却政绩诉求中忙得不亦乐乎。
如丽江纳西族的东巴古籍,2005年列入世界记忆遗产,2008年东巴画、东巴造纸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东巴传承本身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文化生态,人为地从中剥离成诸多碎片后,也出现了事与愿违的荒唐可笑的事情,好多东巴传承人也被分为造纸传承人、东巴画传承人,而没有列入其间的东巴舞蹈、东巴字、东巴音乐就成了弃婴,由此在内部制造了诸多混乱。
乌丙安先生曾有妙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成俗语就是:不是东西。非即不是,物质就是东西嘛!(大意)
这不是东西的东西成了当下不同社会力量的时髦话语,其后是一地鸡毛……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回复 23# 的帖子

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啊,大概是因为人多所以要向上寻求空间吧
又或者是被西方建筑模式给同化了
但是人类建筑也是在不断演变的吧,不然砖瓦怎么取代的土坯呢,又为什么茅草房会绝迹呢?

TOP

回复 25# 的帖子

果然是....啊,兄台一出场这气势就非同凡响啊
有你的加入这个讨论才更有价值啊
好多所谓的“非遗产”,一旦把它与其它遗产剥离,它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对这句话深表赞同

TOP

顺便悄悄问一下,英古阿格同志是大师兄嘞还是老师嘞,俺新来的不了解噻,这个乱了秩序就不好啦

TOP

不管是谁,我都叫老师,这样就不会错了!哈哈!

TOP

哈哈,的确是个好办法哦,那我以后也统一口径了
但是我可不是什么老师哦,真论资格你恐怕还得是我前辈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