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云南彝良地震已造成重大伤亡,为灾区民众祈福。。。

云南彝良地震已造成重大伤亡,为灾区民众祈福。。。

  时间:9月7日11时19分
  震中: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
  震级:5.7级
  震源深度:14公里


  ==============
     灾情更新
  ==============

  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地震已致64人死亡
  新浪 2012年09月07日20:49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记者 李叶)据昭通市民政局报告,截至20时,地震已造成64人死亡(彝良县63人,昭阳区1人),715人受伤。

  目前,云南省民政厅王树芬厅长带队的民政工作组已赶到彝良县医院,看望慰问受伤群众。据民政厅现场工作组反馈,彝良县医院设为紧急转移集中安置点,并搭建帐篷70顶。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云南彝良地震已造成当地80人死亡
  2012年09月08日03:0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昆明9月8日电 (记者 胡远航) 云南省民政厅8日凌晨通报称,截至目前,7日中午发生在云南彝良县的地震已造成当地80人死亡,74.4万人受灾。

  民政厅称,地震造成昭通市彝良县、昭阳区和大关县3县24个乡镇受灾。不完全统计,灾区房屋倒塌1900户6650间,严重损坏3.7万户12.2万间,一般损坏13.3万户30.8万间,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0.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人民币。

  灾情仍在进一步统计中。(完)

TOP

新华网:四个原因致云南地震人员伤亡较多

中国地震局 2012-09-07 19:38:20.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云南频道9月7日电(记者王长山 伍晓阳 赵大春)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经初步分析,此次滇黔交界地震造成云南省彝良县人员伤亡较多,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灾区人口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公里205人,而云南省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7人,灾区人口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二是灾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当地群众生活贫困,一些房屋抗震性能偏弱。很多民房的楼层比较高,但是部分房屋基本没有承重结构。

三是灾区多为山区地形,山高坡陡,容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四是两次强震叠加。第一次地震震中距离彝良县城15公里左右,第二次震中距离县城约5公里,第二次地震逼近人口更加稠密的地区,产生了破坏性更强的影响。

皇甫岗介绍,地震专家正在严密监视地震灾区的震情发展,中国地震局派出的专家即将抵达灾区。他还提醒,目前主震发生后不久,要注意比较强的余震,灾区人员不要靠近不稳定的器物、边坡和山石,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TOP

TOP

云南、贵州交界5.7级地震背景资料

中国地震局 2012-09-07 14:00:19.0 来源: 系统管理员

云南省昭通市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贵州、四川两省接壤,地势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67米,最高海拔4040米,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昭通历史上曾是云南通向川黔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彝良县

昭通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是国家第二轮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贵州毕节的基本概况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毕节市界于东经105°36′至106°43′和北纬26°21′至27°46′之间,与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相邻。全市总面积3410.98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6个城区办事处,聚居着22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40余万。市内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云南地震伤亡惨重令人唏嘘

2012年09月08日08:24  环球时报

  社评

  云南滇黔交界带发生5.7级地震,到昨晚已造成64人死亡。这个消息昨天再次令中国社会唏嘘。这个国家多灾多难,而我们的防灾减灾能力显然还有不少空白处。

  5.7级地震虽属破坏性地震,但如果发生在发达地区,不出现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在昨天的云南,它的破坏力没有遭到事先缜密防备的有效抵抗,从而在中国公众的眼皮底下形成肆虐。

  这再次告诉我们,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远未连成片,它有很多薄弱的位置能够被灾难偷袭。说到底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只是帮中国现代化开了个头,我们一些关于自己“很强大”的感觉靠不住。

  5.7级地震能晃倒那么多房子,说明那些房子都达不到哪怕最低的抗震标准。但那些房子一直存在着,里面的生活也进入了中国GDP的构成。直到昨天它们被晃倒。

  我们叹息,我们悲伤,甚至可以为出现这么多伤亡感到愤怒,但这一切都没用。中国还有地方的很多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让他们都立刻搬走,住进抗震性能更好的房子,大概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

  中国社会的财富底子太薄了。在很多地方的基层社会,老百姓对突然到来的小康日子既开心又珍惜,绝大部分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对小康生活的营造上。尽管各种天灾在并不遥远的地方窥视,但人们往往愿意以更廉价的态度对付这些天灾,这种态度就是侥幸。民间这样,政府又何尝不是这样。

  让人们自愿把盖的大房子变成小一点、但抗震性能更高的房子,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让人们离开山洪、泥石流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危区,在灾害并未出现时,也非简单工作。同样,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朝着安全而非更“实用”的方向做时,政府工作也经常不够积极。

  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人穷,眼前的太多追求和利益都需要用钱,也都需要花时间。而为一个低概率的、最大可能是根本不会来的灾难投本钱和时间,在很多人包括官员的算计中都是“不划算”的。

  这是巨大而沉重的国情。但难道我们就这样一天天地捱下去,让灾害来一个再来一个,直到将中国人对安全的重视“自然洗礼出来”吗?

  我们必须有所行动了。出一次暴雨导致的大灾难,反思和行动就应真的跟上来,同样的灾难决不应重复。出一次地震摧毁过量房屋,加固建筑就应在所有地震高危区启动。我们知道这些工作不能一下子完成,但它们都应当真正开始了。

  中国的财富建设必须从量的追求转向对量和质的同时追求,而质的核心就是生活的安全。财富的堆积对个人来说在本质上也属于安全,但这样的安全是低效率的。必须让财富本身赋予最大化的安全性能,房屋、桥梁、食品、用具都应朝着绝对安全不断靠近,这应当是中国现代化下一步坚定不移的方向。

  中国从事救援的人,研究并预报各种灾害的人都应大量增加,城市的改造方向不能再是更漂亮,也不能仅仅是更适于挣钱,我们推倒重修的城市街区必须同时是更安全的。

  千万不要以为创造安全仅仅是个花钱的过程,安全事业完全可以成为给我们带来更多财富的巨大产业。

  愿云南这次地震的伤亡人数不再增加。我们祈祷震区群众的安全,我们也祈祷中国社会更加安全的明天。▲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这是当年杨成志先生最早进行西南少数民族调查的地区,80多年过去了,还是贫困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