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 2011-04-06 04:20:00 来源:
济南时报
图一:市民将黄菊花插在安放骨灰盒的橱窗上,祭奠故人。 记者谢永亮 摄
图二:清明小长假,市民纷纷来到户外踏青、赏景,休闲娱乐。 记者王锋 摄本报记者 孙华 魏巍 实习生 张丹丹
从2008年始,同端午节、中秋节一起,清明节被列为我国法定假日之一,刚刚过去的已是第四个清明小长假。在岁月的变幻中,清明节,又发生了哪些流转变化呢?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日子。同时这又是一个令人纠结的节日:自古以来既有清明时节踏青的习俗,又有清明出游不吉利的迷信说法。
从四年前清明节被定为法定假日那刻起,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清明节,在守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以最快的速度增添着当下所呈现的时代元素。
【清明追溯】假日元素,不断增长
2008年4月4日、5日、6日,是我国首个清明小长假。“去扫墓祭奠先人,终于不用请假了!”当年清明,这是被亿万中国人提及率最高的一句话,并一度高居“网络热语”排行第一位。
清明当日,北京祭扫高峰时200余万人次扫墓,纸钱等祭奠用品售罄;上海150万市民奔向公墓,沪宁高速堵成停车场……另外,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祭祖热”、“寻根热” 祭孔子、祭黄帝、祭伏羲……
“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在历经多年冷落后,因为有了这一天而开始回归。”社会学、民俗学学者高洋当年曾这样感慨。另外,面对清明节祭奠现场拥挤不堪、纸钱纷飞、烟雾缭绕的局面,社会各界人士均加强了有关“鲜花祭祀”、“网上祭奠”等现代祭祀方式的呼吁。
2009年的清明小长假也是4月4日、5日、6日。其时,全球性金融危机风头正盛,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剧痛尚未平息,但这些均未给“扫墓经济”带来冲击。当年,清明节中国民众祭扫总数超过1.2亿人。上海近300万人次冒雨祭扫,导致高速公路拥堵,三架直升机兵分三路空中协助排堵;汶川老城,来自全国各地的祭奠大军,自发悼念5·12地震遇难者……
为何大家可以不游玩、不购物,但不能不祭扫先贤、先烈、先祖?高洋分析,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朝,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祭祀扫墓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承。
2010年的清明小长假是4月3日、4日、5日。从这个清明小长假开始,“清明出游不吉利”的迷信说法,彻底被多元色彩的假日文化彻底冲散。在仍以祭祀文化为主调的节日内,“假日安排”、“出游规划”、“清明踏青”、“祭祀+旅游”等,一度成为当年媒体的热点词汇。
当年清明节,不少市民偕全家祭扫缅怀先祖,同时享受天伦之乐 或短途旅行,或休闲购物。为了腾出清明三天假日旅游休闲,在清明节的前一周,就有很多市民去墓地祭扫。
与此相对应,“踏青之旅”、“红色之旅”等异彩纷呈的旅游活动,让市民在美好春光中享受着休闲度假的乐趣。全国各大景区游人如织,车水马龙。另外,当年的鲜花祭祀,网上祭祀越来越多。
【今年清明】传统根深,现代多元
4月3日、4日、5日,2011年的清明小长假,刚刚转身而去。
这个清明节内,祭祀仍是最重要的习俗。除了扎堆到墓前焚烧纸钱、献鲜花之外,网上祭祀已成风潮。截至5日下午6点,新浪微博推出“清明节·祭奠墙”留言数量已超过180万。“无数话涌到嘴边,却又无法表达。姥姥,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网友们敲出满怀感情的文字,表达对先人的追思。
除了祭祀缅怀,不少市民郊外踏青、减压睡觉……大家小长假过得丰富多彩。有市民感慨:“四年后,被列为法定假日的清明节,越来越像个假期了。”
记者走访发现,连续三天内,济南各大公园人气居高不下,荡秋千、拔河、斗鸡等娱乐项目,也出现在不少近郊公园内。景区停车场内外地牌照的车辆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中短距离自驾游的游客数量激增,租车和租售踏青装备的店家生意明显比平时火爆。各大商场抓住假日商机,推出了大力度的打折促销活动。“有钱能请人祭祀”等祭扫方式悄然出现,但争议声不断;网页上“点”一支蜡烛收费两元,“供”一盘糕点收费三元的做法,更是引来非议。
而对于身居都市的不少“80后”、“90后”们,清明节是别人扫墓的日子,对自己来说“就是三天的假日”。
24岁的小高,在济南一家金融机构实习,她很享受这个“可以睡懒觉的假期”。“有个同龄的同事说,清明要回家扫墓,我还觉得很惊讶呢,可能在农村比较讲究这些。”采访中,很多都市年轻一族表示,除非是长辈的墓穴在本地,否则不大可能回老家去扫墓。
对于缅怀先人的方式,“80后”、“90后”们接受采访时,大都采用“低碳祭祖”的方式 写一段怀念性的文字,网上祭奠。
【变与不变】形式在变,精髓不变
接受采访时,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介绍,清明节不仅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日子,也是人们主动顺应时节到户外踏青郊游、运动嬉戏的时节。祭祖扫墓和踏青游玩构成了清明节并行不悖的两个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在清明荡秋千、拔河、斗鸡、扑蝶、采百草、放风筝、打马球、插柳、食青团等众多习俗。”
他说,在我国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中,清明节发挥着其他节日很难取代的社会功能。过好清明节,可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清明文化民俗,可以追思历代先贤先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引导人们反思生命价值、人生追求等深层次话题。
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士良则建议,国家应积极鼓励餐饮界、商业界、文化界、教育界、体育界等尽快行动起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同参与“清明文化”建设,合力营造节日氛围。
他认为,目前我国老百姓过清明节,几乎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活动。社区居委会如果利用好各种民俗节日,尤其是清明节等带有追思怀念性质的节日,广泛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清明节,是假日还是节日?面对清明节所呈现出来的多元化变化趋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丙中表示:“习俗从来都是有很大变通空间,不管习俗的形式怎么变,我们要看其核心价值有没有变,如果没有变化,我们仍旧是在清明追思故人、反省生活的话,那么采取什么样的祭祀形式,其实是不重要的。”
高丙中表示,清明节不仅包括个体与逝者的关系,也包括登高踏青、盥洗驱邪等内容,反映的是万物勃勃生机中人们重新开始一年生活的姿态,即便是清明节出游、聚
会,也是符合节日精神的。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