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俗学史是民俗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重视对民俗学史的研究,特别是新时期民俗学史的研究。我国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的时间。 1978年到1985年为民俗学恢复和起步阶段。这个时期,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各地开展了地名志、地方志的撰写与田野调查,民俗学基本理论著作的问世,都为社团组织的发展与基层民俗学队伍形成,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86年到1993年为民俗学稳步发展阶段。“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为民俗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民俗旅游与民俗学的应用性研究,包括民俗学研究的当下意义、民俗经济价值、民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商品化等问题,得到了学科理论上的重视。 1994年到2000年为民俗学蓬勃发展高潮阶段。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弘扬为民俗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他相关学科也大量介入民俗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研究的项目、活动频繁,为新时期民俗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队伍、新的视野和新的研究方法。这个时期,民俗学基本理论体系建立和不断丰富、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位点的大面积设置、民俗研究成果累累。民俗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2001年到2006年为民俗学发展成熟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给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遇,整合了研究力量,研究课题大大增加,民俗学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青年队伍成为主力军为民俗学专业人才培养改变了民俗学研究队伍的基本结构,民俗学理论研究得到大的突破,民俗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民俗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步入了正规、规范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民俗应用、民俗知识普及等工作也进展顺利,通俗民俗学出版物成为热点、民俗学进大中小学课堂。 总之,新时期民俗学发展是与时代的需求、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推动、学科建设的努力、其他相关学科的参与等分不开的,研究其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不但得到一些学科建设的启迪,更能够弄清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要求。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民俗学,推动中国民俗学走向世界。
【关键词】:新时期 民俗学 发展阶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指导老师】:叶涛教授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90
【目录】:
中文提要8-9
ABSTRACT9-11
绪论11-16
一、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11-12
二、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大体结构12-14
三、论文的不足14-16
第一章 研究文献综述16-23
一、中国民俗学史的分歧及其文献综述16-20
1、中国民俗学史的大致分期16-18
2、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成果18-20
二、新时期民俗学史的阶段划分及其文献综述20-23
第二章 新时期民俗学的起始阶段23-50
一、阶段划定与标志性的成果23-43
1、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3-26
2、民间文学得到充分发展26-28
3、地名志、地方志工程的助动28-38
4、民俗学理论研究成果显著38-40
5、学科建设开始起步40-41
6、"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程开始启动41-43
二、新时期民俗学复兴的背景43-47
1、政治背景43-44
2、文化背景和学术背景44-47
3、民众生活背景47
三、本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47-50
1、人才问题48-49
2、学科范畴及其学科定位问题49-50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稳步发展阶段50-76
一、文化热推动民俗学研究稳步发展50-55
1、政治理论学术界的文化热50-53
2、大众文化需求、文化消费53-55
二、对于应用民俗学理论的探讨55-61
1、"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民俗文化深入到经济领域55-57
2、应用民俗学理论研究得到重视57-58
3、民俗资源开发促进民俗旅游发展58-61
三、民俗学会充分发挥了组织、领导作用61-65
1、中国民俗学会活动体现了学会的宗旨,实现了学会的职责61-62
2、各地民俗学会纷纷成立,推动了当地的民俗研究62-65
四、民俗学研究成果大量涌现65-73
1、民俗研究资料搜集整理成果卓著65-68
2、民俗学翻译的著作增加68-69
3、民俗史、民俗文献研究成果增加69-70
4、专题民俗研究成果显著70-72
5、注重民俗学方法论的研究72-73
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长足发展73-75
1、人才困乏问题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较好的解决73-74
2、高校民俗学理论研究走向深入74
3、教材初步形成系列体系74-75
六、学科发展的隐患75-76
1、专业从业人员满足不了需求75
2、应用学科刚刚起步,十分薄弱75-76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蓬勃发展阶段76-116
一、重要的组织建设、活动活跃76-83
1、专门研究机构竞相成立76
2、拓宽了民俗研究视野76-79
3、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平台越来越多79-80
4、国外内合作项目增多80
5、民俗学史研究有新的发展80-83
二、学科建设成就斐然83-91
1、学科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83
2、学科框架基本形成83-84
3、解决了学科身份问题84
4、重视民俗学方法问题的研究84-91
三、各地学会的作用更加突出91-95
1、各地民俗学会组织的成果突出91-92
2、地方民俗学会发展个案92-95
四、民俗志的出版和研究进展顺利95-98
1、撰写和出版了多部民俗志,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95-96
2、三套集成成果成批出版96-97
3、民俗志进入学科体系97-98
五、民俗学建设人才辈出98-112
1、老一辈民俗学家的导航98-104
2、中青年学者的成熟104-112
六、热潮下的冷思考112-116
1、首先是方法上的制约112
2、其次是建设方向问题112-113
3、再次是理论研究深度问题113-114
4、此外是学科归属的尴尬114-116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成熟阶段116-161
一、新的发展条件成熟116-127
1、对于民俗学现阶段危机的清醒认识116-118
2、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118-121
3、新的发展机遇121-127
二、抢救工程初步开展127-130
1、设计、指导127-129
2、初步成果129-130
三、民俗志书走向成熟130-135
1、新一轮民俗志的新突破130-133
2、成熟的理论思考133-135
四、学术成果更加成熟135-138
1、体现新任务新要求、服务社会的研究成果多135-137
2、基本理论研究成果丰厚137-138
五、学科建设全方位进行138-153
1、学科定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审视139-141
2、学科建设和学科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141-142
3、应用学科研究继续得到关注和加强142-149
4、教材建设成就显著149-153
六、研究队伍建设成就巨大153-159
1、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扩大增容153
2、硕士生、博士生成为生力军153-154
3、"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推动理论研究水平154-157
4、研究传统、风格与研究格局逐步形成157
5、六次大会是人才队伍的总检阅157-159
七、存在的问题159-161
1、成果原创性不足159
2、研究人才知识的淡薄159-160
3、教材建设还需要上层次160-161
结论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规律与启迪161-162
参考文献162-163
致谢163-164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64
下载链接: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22-2007086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