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3小组研讨

家乡的老童谣

武汉老童谣

◎翘气古怪
翘气古怪,上街买菜;买的么菜?买的翘气古怪。
▲翘气:因受委屈而生气。这个词看得我特别亲切,因为在我小时候岳阳方言里也有相同的说法。那些为一点点事情喜欢赌气的女孩子会被称作翘气包,疼爱的成分要多过嘲笑。


◎伢伢洗澡
前拍拍,后拍拍,伢伢洗澡不吓吓。
▲拍读音pe,吓读音he,在武汉方言里读出来是押韵的。


◎虫虫飞
虫虫飞,虫虫走,虫虫不咬伢伢的手。


◎六月六
六月六,六月六,姆妈带我拜舅舅;舅妈要我吃臭肉,一吃吃得满嘴油。
▲六月六:天贶(kuang)节,民间认为这一天是晒衣物的日子,汉阳鹦鹉洲一带举行“磨子会”,要吃肉以示庆祝。
▲姆妈:妈妈的意思,读音其实接近恩妈,湖南方言中也是相似的说法。
▲臭肉:矫情的说法,为了表达亲近。

◎丫头
丫头丫,丫黄瓜;黄瓜苦,丫萝卜;萝卜辣,逞倒丫头杀。
▲逞:借字,音cen,意思是按、压。


◎点点窝窝
点点窝窝,牛屎拖拖,猫子吃饭,狗子唱歌,唱的么歌,唱的棉花董大哥。


◎姑娘谣
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红缎子鞋,皮底铰;燕子头,反镜照;新市场里买戏票,三层楼上靠一靠。
▲瞧瞧时髦的汉口姑娘!


◎妖精
妖精妖精得了妖精病,请了妖精医生来看病,妖精医生说冇得病,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叉,咕噜咕噜三娘娘管金叉。
▲这是武汉人玩“划头”游戏时念的一首歌,配合手势念出。


◎好垃坬
一个伢的妈,好垃坬;洗脚的水,调粑粑,身上的圪子搓麻花,围桶盖子敬菩萨。
▲这是一首儿童间互相嬉骂的歌谣,在实际言语中,“一个伢”常被替换成对方的名字。读来不雅,但是保留了很多方言俗语。
▲垃坬:邋遢
▲圪子:身上的污垢
▲围桶:马桶


◎扇子
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说是朋友,你热我也热。


◎肚子饿了
肚子饿了,肚子饿了,要吃馍馍,要吃馍馍!哪个叫你不吃,哪个叫你不吃?冇得蛤蛤,冇得蛤蛤!
▲这是一首流行于武汉沦陷(1938年10月)期间的儿歌,根据两只老虎的曲调填词。民国初年全国曾经流行用这首曲子唱出“打倒列强、除军阀”,而后又出现多个填词版本。唔,所以你可以试着唱出来。
▲蛤蛤:铜板,泛指钱,武汉称铜蛤子,蛤蛤,蛤儿,读音go。让我想起在湖南平江方言里,硬币被叫做银蛤子。


◎好吃佬·好哭佬
好吃佬,卖灯草,卖到河边狗子咬。狗子狗子你莫咬,我把钱你去过早。
好哭佬,卖灯草,卖到河边狗子咬。狗子狗子你莫咬,我把钱你去过早。
▲灯草:过去用做油灯的灯芯,轻便价廉,卖灯草比喻人不会有出息。
▲过早:武汉人有在外吃早餐的习惯,叫做“过早”。


◎黄鹤楼
黄鹤楼,层层高,雕龙画凤好花描。年年有个端阳节,王孙公子真逍遥。白纸扇,手里摇,手扶栏杆往下瞧:观音矶,水飘飘;采莲船,碧玉箫,细锣细鼓只管敲。
▲花描:鲜艳悦目。


◎月亮
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笆篓。笆篓破,接菱角;菱角尖,杵上天;天又高,万把刀;刀又快,切芹菜;芹菜青,换口针;针又秃,换块肉;肉又薄,换个锣;锣又响,换个桨;桨来划,换个瓜;瓜又甜,好过年。



◎忙年
二十四,打扬尘;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年办足;二十七,年办毕;二十八,把蜡插;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桃花谢;初一早,年拜了。

TOP

分享家乡有趣的民间故事

武汉民间故事:

  位于黄陂县城西偏北一隅,原是一片丘陵大墩,墩上有一古肖寺,寺内神座下塑有一条泥龙,传说上苍龙神违犯天条,被贬下凡间时附体于泥龙身上。为了将功补过,牠便乐善好施,每逢阴雨,泥龙就化作一形常在路口借伞。


  一天清晨,长满奇花异草的土墩上走来个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年纪大约十八九岁,灵秀的容貌显得十分善良,秉性温存孝道,对待老人格外亲近,百般照料,故人称孝女贞姑。此时贞姑正在为卧病在床的老母在古肖寺旁精心采药,突然乌云滚滚,狂风阵阵,飞沙走石,大雨倾盆,贞姑躲躲藏藏来到寺前,站在庙门檐下忧心如焚地暗自思忖:这雨多会才能停?持久了母亲要药服用怎么办?正在为难之际,忽然寺内走出一位英俊少年,拿着一把雨伞送到贞姑面前。贞姑见情颇感意外,惊羞不已。那少年忙躬身一礼道:“姑娘,雨大风急,应急要紧,请勿犹豫。”“这——”贞姑望了望雨伞迟疑地说道。少年坦诚一笑连说:“不要紧,不要紧,我就住在古肖寺内,用毕归还便是。”说罢将伞一放,转身进入寺内化作一条泥龙。贞姑满怀感激之情持伞而去。后来,每每遇雨,便借伞还伞,常来常往,日子一长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经常赴约幽会。谁知没有“不透风的墙”,终于被古肖寺一恶僧发现,当即用铁链将泥龙锁了起来,使其动弹不得。

  可怜贞姑,几度赴约扑空,不免思念情切,忧伤万分,一阵心酸,垂下三滴眼泪,谁知泪珠落地竟将地面砸出三孔,变成一口眼井。偏巧,沁出的井水漫到泥龙尾部,泥龙得水,上下翻滚,挣断销链,带着贞姑于午夜腾空飞去。泥龙滚动的地方,成了一泓潭水。尔后,有一渔人捕鱼,网得一副锁链,故名“铁锁龙潭”。

  (2)西寺晓钟

  在黄陂县城小西门外,距大板桥不远有座士庙名叫西寺,又称“木兰第一宫”。传说北宋宰相吕蒙正落泊时,曾在木兰宫赶斋,寺内小和尚嫌他贫穷潦倒,将先敲钟后用斋的寺规改为先用斋后敲钟,以奚落吕大秀才。足见此钟声音宏亮,传播遥远。

  武汉民间传说大全:

  为了铸制这口大钟,当年县太爷颇费了一番周折。开初铸制是屡告失败,县太爷为此焦虑不安,经多方打听,才获悉武湖有一渔民夫妇是铸钟能手,男的叫铁汉子,女的名银姑娘。县太爷闻讯即将他们传来,命百日之内将钟铸成,否则问杀头之罪。

  铁汉子、银姑娘双双领命燃炉炼铁,日日夜夜,不辞劳苦,经过九十九天的冶炼,终因无人祭炉钟难成型。铁汉子深感无望,便找银姑娘倾诉衷肠,他美女楚地哭道:“妻呀妻,事到如今,大势已去,明日一到,为夫便成刀下之鬼,回首往事,平生死而无憾,只是难忘妻的情,难舍妻的义,我这一去,望妻多多珍重——”说到这里,铁汉子泪如雨注,泣不成声。银姑娘听了也难过万分,为了分担其夫的忧愁,她强忍泪珠,凝望着炉中红红的铁水,突然秀眉一动,主意拿定,她平心静气地说道:“夫君,休要难过,区区小事,为妻自有主张。”话音刚落,乘铁汉子不备,说了声“夫君保重”即纵身跳入炉内顶祭,铁汉子忙上前相救,谁知人末抓住,却扯下了半幅白色罗裙。

  银姑娘大义殉情,巨钟百日成型,县太爷验收要亲自试敲,铁汉子言道这钟声不仅清脆悦耳,而且他走多远钟声则传多远。县太爷不信,赐他快马一骑,约定半夜子时起程,次日晨时试钟。当即铁汉子策马飞奔而去,黎明赶到武湖弃马乘舟,霎时钟声传来,铁汉子触景生情,闻声哀悼其妻,边哭边将白裙撕碎,当作纸钱抛入湖中以示祭奠,不一会碎裙变成了群群小鱼在水中腾跃,于是,“西寺敲晓钟,武湖银鱼跳”的传说便流传于世了。

  (3)钓台夜月

  钓鱼台其实有岩无台,在黄陂城东北五里处的滠水河西岸,临河突兀一高达数丈的巨型沙岩,半腰刻有“钓台夜月”四个篆字,显得古朴大方,幽静宜人。

  传说宋代有个隐士,自命不凡,甚为清高,一心欲效东汉严子陵的隐居生涯,以此图谋虚名,炫耀身价,所以爱在月明风清的良宵,选择高垂钓。

  一天,有一过路人见宋隐士居高垂钓便好奇地问道:“先生,你坐这么高怎能看得风浮子呢?”宋隐士听了孤傲地一笑:“哼哼,你知道什么?象我这样钓鱼的只有高雅之士严子陵知道。”过路人呵呵笑道:“严子陵是弃官隐居,耽心汉武帝刘秀派人前来找他出仕,所以才天天到高处钓鱼,实则是为了居高临下便于观察,以防朝廷来人随机用出应变之策。你又没有皇帝派人找你,象这样钓鱼岂不是‘东施效颦’么?可笑,可笑!”宋隐士听了大为不悦,索性埋头不理。这时,他看见河中月影好象也在笑他,于是恼羞成怒,捡起块石头向月影投去,瞬间水泛波纹,月成两片,从此在钓鱼台上观看河中的月影就成为两片了。“钓台夜月”由此得名,宋隐士却失名于后世了。

  (4)鲁台望道

  在黄陂滠水东岸与县城隔河相望有一山丘,名叫鲁台山。

  传说北宋仁宗年间,有一河南人氏程——钦命其为黄陂县令,他为官刚直清正,不幸积劳病故,朝廷为此特“官赠开封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加赠司空”。

  程——身后遗下一子名程——,因年幼路遥难返故里,所以寄居黄陂程乡坊。当朝见程——系忠良之后,遂命其为黄陂县尉。后来程——娶妻候氏,不久候氏夜梦双凤投怀,于明道元年在思贤堂生下一子名程颢,号叫明道。第二年,又生下一子名程颐,号称伊川。程颢、程颐自幼聪慧,读经论史,崇敬贤人,仰慕孔子,于是在山巅筑一土台,常登临其上遥望东鲁尼山(即今山东孔子故里),故山名“鲁台”,亦名“望鲁台”,又称“鲁台望道”。

  随着“二程”创立学派,称誉宋代大理学家,后人为了纪念,在鲁台山及其附近修有双凤亭,二程祠、聪明池、涵虚亭、理趣林、流矢湖、程夫子桥、——水台等等。可惜,有些遗址早已沧海桑田了。

  (5)克寨屯军

  相传明末,朝政腐败,官吏枉法,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因此黄陂县北一带盗匪蜂起,经常出没乡里打家劫舍,殃及百姓。

  由于官兵疲于平息义军,无法顾及地方匪祸,因而乡民自行组织团练,傍水编扎木栅,依山立杆悬挂——旗,男练刀枪不误农作,女勤纺织筹办粮饷,人人齐心,户户协力,同仇敌忾,除暴安良。为了表彰百姓惩恶扬善的斗争精神,特将其北约五里处的地方誉为“克寨屯军”,列为十景之一。

TOP

民间游戏中跳皮筋歌谣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跳皮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 把跳皮筋游戏和民间童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
    跳皮筋是一种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 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皮筋有时两人撑着,有时拴在两棵树上,可一个人玩,也可群体玩。往往三四个人把一条皮筋围成个圈,边跳边唱着一些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 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 就开花……”。跳皮筋看似简单,实际上变化多样。它以跳为主,穿插着点、迈、勾、绊、踩、掏等十几种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花样来,可分为跳双筋、三角筋等。跳皮筋时,让两根皮筋不断变换,有时把皮筋平行踩在脚下,有时双脚踩在皮筋一侧,有时要跳到双筋之间的空间里……如果完成了规定的动作,就要升级,也就是把皮筋升高一些。第二级是从脚踝升到膝关节处,第三级就到了腰部,再到胸部。  
     跳皮筋的歌谣能让儿童在跳皮筋中获得更大的愉悦感,有效改善儿童心境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轻松愉快的氛围更能激发儿童体育兴趣,培养体育参与意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儿童积极思维和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

TOP

民间有趣的跳皮筋的歌谣

在民间有许多有趣的跳皮筋的歌谣,如《满蓝花》:树上的叶子哗啦啦,我和姐姐去采花,姐姐采了三斤半,妹妹采了满篮花,花儿花满篮花,满篮花。
《火车头》
火车头冒黑烟,警察叔叔在延安,延安是个好地方,苹果香蕉吃不完。
《弟弟妹妹》
弟弟妹妹跟着姐姐走,姐姐的邮票大大的有,
有金山、有银山还有那美丽的井冈山。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去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小皮球 用脚踢 马莲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 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 四五七 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 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 六五七 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 七五七 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 八五七 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 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周扒皮,会偷鸡,半夜里起来学公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周扒皮。
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是女英雄,生是伟大死光荣,我们大家学习她。
我是一只小青蛙, 张开嘴巴叫呱呱。 请你不要嫌我吵, 田里害虫归我抓。
鸭子咪咪叫,老牛蹦又跳。 大马吃白菜,熊猫跑步快。 白兔圆耳朵,老虎叫呱呱。 老鼠比猪胖,公鸡会下蛋
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 ,敌人来抓我,赶快跳山墙,山墙没有用,赶快钻地洞,地洞有炸子,炸死小日本!

TOP

武汉都市传说

地处武汉最繁华的中山大道, 旁边就是江汉路步行街,交通方便,周边有沃尔玛 , 万达广场,是典型的黄金地段,哪怕是个烤鱿鱼的不足5平米小摊位,生意都火爆到不行。

但是自从1997年佳丽广场开业以来,从来都是生意惨淡,好像开张又关门 ,关门又开张地折腾过几次,但是无论怎么样,生意都好不起来。

平安大厦的写字楼里有很大的阴气,即使在盛夏天,一走进去,就有一股寒气扑面而来,而且越往里走寒气越大,不信的可以去试试。似乎平安二字是是为了镇住这座像棺材一样的楼。

传闻说原来清晨一个大爷在平安大厦前面的喷水池那里晨练,一辆公共汽车忽然冲上那个人行道的陡坎把那个老大爷当场撞死了。

TOP

民间文学学习感悟

一、从语文教育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学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而文学则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历史发展的真实反映。语文教育既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历程的独立性,也要注重其相互影响的普遍性。民族民间文学是与当地人情风俗密切相关的,并与当地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独特乡土气息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地区,我们可随处听见动人的歌谣、雅俗共赏的戏剧、古朴典雅的传说和豪放粗犷的笑话等。如优秀民间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孤儿传》,抒情歌谣《母子歌》(即《金宫桦皮书》)、《阿莱钦柏之歌》等,这些文学形式,或口头的、或书面的都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折射出其不同时代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艺术精神,并与当今社会的创新要求是一致的。民族民间文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与呈现出特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也影响着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她是其他文学的渊源和基础。“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到不同的民族民间文学,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对歌谣、习语、传说、笑话等民族民间文学十分熟悉,民族民间文学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故从语文教育学的视角来看,民间文学能为学校语文教育做出重大贡献,民族民间文学所特有的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应引起语文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二、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来把握民族民间文学在学校语文教育中的价值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还包括进行语言艺术文化的交流和传承,文化的传承不但包括今天国际上流行的主流文化,还包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同样也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地域文学。像《勇士古那干》、《江格尔》等这些古老的英雄史诗,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某些功能可能萎缩、变弱,但人们还可以从新的角度,发掘它的功能”。积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学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提供的丰富的文学经验和教育资源,可以说多样的文学是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一)民族民间文学,可以作为学校语文课程资源的补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学的发展,民族民间文学鲜明的个性、飞扬的神采,或夸张或变形,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气质,它所蕴涵的文化积淀,涉及到宗教、祭祀、民俗、艺术等各个领域,并与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民族的某种思想意识和文化审美心理相适应。了解文学与当地民俗文化的渊源、文学心理以及宗教信仰的关系;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去理解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地或社区组织的一些民俗活动。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观,拓展了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理解民族民间文学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可以弥补学校语文教育中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不足,使学校的语文教育更具有地方性和地域特色,这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学校教育观所倡导的,是从国际化和尊重多元文化来理解异文化去探索语文教育的一种尝试。
(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也是民族民间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工业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消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使得民族民间文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到破坏,扎根于乡间的民族民间文学日趋式微,那些注重记忆和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代表本民族本原的语言和符号被终止,民族民间文学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学正迅速消逝。所以在教学时,要力求达到使学生认识民族多元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认识文学的特征、文学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的教学目标,研究民族民间文学内在的文化精神与外在的形式特征,感受民族民间文学的文化内涵。目前,我们应该意识到民间文学已经成为濒危的文化,亟须保护,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正随着传承人的逝去而消亡。因此,开发利用好少数民族地区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学,使之成为学校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是民族民间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TOP

选题大纲

三 研究思路
(1)        首先是收集资料,具体方法将在第四个方面具体论述,收集的资料的主要内容是儿童游戏跳皮筋的资料,同时也要参考民俗学、人类学的基本理论。
(2)        具体考察跳皮筋这种游戏的历史生成、仪式规定、对儿童的深远影响、游戏的文化传承。
(3)        得出具体结论。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资料来源是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CNKI文献库、中国民俗学网、跳皮筋吧、相关书籍、论文以及纪录片。资料内容主要有:民俗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民间歌谣集成;
在民间有许多有趣的跳皮筋的歌谣,如《满蓝花》:
树上的叶子哗啦啦,我和姐姐去采花,姐姐采了三斤半,妹妹采了满篮花,花儿花满篮花,满篮花。
《火车头》火车头冒黑烟,警察叔叔在延安,延安是个好地方,苹果香蕉吃不完。
《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跟着姐姐走,姐姐的邮票大大的有,
有金山、有银山还有那美丽的井冈山。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去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小皮球 用脚踢 马莲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 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 四五七 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 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 六五七 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 七五七 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 八五七 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 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周扒皮,会偷鸡,半夜里起来学公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周扒皮。
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是女英雄,生是伟大死光荣,我们大家学习她。
我是一只小青蛙, 张开嘴巴叫呱呱。 请你不要嫌我吵, 田里害虫归我抓。
鸭子咪咪叫,老牛蹦又跳。 大马吃白菜,熊猫跑步快。 白兔圆耳朵,老虎叫呱呱。 老鼠比猪胖,公鸡会下蛋
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 ,敌人来抓我,赶快跳山墙,山墙没有用,赶快钻地洞,地洞有炸子,炸死小日本!

2、调查法:
(1)田野调查:组员们分头行动,在华师附小等小学搜集歌谣,记录跳皮筋游戏过程,可以采用视频和录音的方式,亲身参与其中,与受访者们进行接触,以获取第一手资料。辅助方法是给予受访者奖励,棒棒糖或者钢笔之类的,易于被小孩子们接受。
(2)问卷调查:可以是纸质问卷也可以是网络问卷。网络问卷所使用的软件是问卷星,是最为大学生搜集资料常用的软件。
问卷题目举例说明:Q:你记忆中最难忘的跳皮筋歌谣是哪首?有选项和补充选项。
从统计结果中分析跳皮筋歌谣广为流传的那几首的原因,如情节性强,有记忆点,音韵强,朗朗上口等。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多选题。

TOP

分享一下家乡一个比较有名的景点,本来是打算改写的,但是有更好的题材了

“天下第一镜”
“天下第一镜”位于景区内神奇诡谲的白龙洞中。白龙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岩洞,形成于第二冰川时期,
距今二亿多年,中有南天神柱、“天下第一帘”、八音石等著名景点,更有大熊猫、剑齿象和羚羊化石等哺乳动物化石群,颇具考古研究和观赏价值。但最神奇的还是享有“天下第一镜”美誉的“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景点面积约800平方米,盆型结构,地面和洞顶有2万余根千奇百怪的石笋、石钟乳,正中间是一洼浅水,面积约500平方米。灯光下,你放眼水底,海龟下蛋、仙女荡秋千、姜太公钓鱼等奇特景观惟妙惟肖地跃入你的眼帘,好一个晶莹剔透的人间仙境。在离岸不远的水中,有一方八仙桌大小的石头,出水一米许,石头的正中央,有一根短而大的石笋,恰似一条大象腿;从洞顶垂下一根胳膊粗细的石钟乳,恰似一只小象鼻,象鼻亲吻着象腿,别有一番情趣。按光线直线传播的原理,这根石笋的根部,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在水中的,就好象你把手掌按在镜子上,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镜子里看到你手背正中的痣一样。但在这里,石笋包括石笋的根部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了倒影中!是不是洞中的灯光“骗”了你呢?也不是。不少人特意关了灯,只用手电筒照着,或干脆举着火把,然而,石笋和石笋的根部还是出现在倒影中。光线真的会扭曲吗?个中奥妙,至今无人能解。

TOP

墨西哥的死亡崇拜

死亡之神La Santa Muerte

这个被称为厄尔·尼诺,或者小男孩的囚犯被关进“犯罪法律后果执行中心”九年半了,他是个高个、瘦长的年轻人,带着一副孩子气的傻笑,看起来好像从未长大,但他的犯罪经历足以使人不寒而栗。他七岁就被父亲遗弃,由外祖母养大,20岁犯下谋杀罪,并因此被关到这个监狱。跟他一个囚室的是安东尼奥,一个穿着整齐、动作灵活、生性机警的绑架犯。两人中的一个告诉我(指原文作者Alma Guillermoprieto,下文同,译注)说:“我们从被一起关到这里就成了好朋友。”另一个表示赞同。

谁也不知道厄尔·尼诺什么时候会被释放,但他本人满怀希望,他相信他的保护神能防止监狱看守发现他持有的违禁物品,如果这些东西被发现,他的刑期可能被延长几十年。他说:“看守们什么都看不到,尽管他们就在那里。”安东尼奥补充说,这个保护神无处不在,即使现在也在守护着他们。这就是最为脆弱无助的人和罪孽最为深重的人的守护神——死亡之神La Santa Muerte。

墨西哥是一个饱经苦难的国家,近几年来几乎每一种不幸都曾光顾,干旱、猪流感爆发、随后的旅游业崩溃、石油储量的耗竭、经济危机,不过这些都比不上毒品贸易及其引发的日益猖獗的暴力。尽管近二十年来墨西哥凶杀案的总量实际上稳步下降,但贩毒集团犯下的罪行越来越可怕,法治被破坏无遗,普通墨西哥人经常怀疑犯罪集团是否已经赢得了与国家之间的战争。

“心理上的压力、生活在危机时期的紧张感,促使人们寻找能帮助自己面对危险的象征性人物”, 墨西哥国立大学的教授何塞·路易斯·冈萨雷斯(José Luis González)分析说,他专门研究各种流行宗教。这些帮助人们面对困境的各路神仙渊源各不相同,有的来自古巴黑人的信仰,有的则是被升格为“奇迹创造者”的亡命之徒,例如墨西哥北部传说中的侠盗马维德(Jesús Malverde),甚至还有圣经新约中的人物,只不过其形象经过了重新构造,不再一心引导人获得救赎,而是许以成功。不过,死亡之神La Santa Muerte的信众发展最快,这位神邸的形象是手持镰刀、身披长袍的骷髅,因此恐怕也是众多新偶像中看起来最为夸张的。冈萨雷斯分析说:“这个国家的人民近十年来对死亡越来越熟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骷髅是对现实的非常形象的反映。”

Santa Muerte信仰近几年来才开始广为人知,其形象类似于中世纪手持镰刀的死神,与墨西哥亡灵节上展示的那种活泼欢快的骷髅大异其趣。墨西哥人相信在亡灵节已故的亲人会回到人间,与他们共享欢宴及美好回忆。Santa Muerte的祭坛现在已经遍布整个墨西哥,包括街角和贫民家中,信众包括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在墨西哥城中心一个民风彪悍、从不服从管理的街区,Enriqueta Romero每个月初都带领信徒向Santa Muerte祈祷,她是个坚毅、慈祥的人物,同时又满口脏话,是这一信仰最具感召力的传道者之一。远在美国加州和中美各国,也有许多年轻人不时点燃蜡烛向Santa Muerte祈祷,并将其形象纹在身上。几年前墨西哥内政部宣布不再承认Santa Muerte信仰的合法宗教地位,但这丝毫未妨碍其继续发展壮大。

TOP

民间童话

民间童话是民间创作和流传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幻想故事。其故事情节奇异动人,具有浓厚的幻想和丰富的想像,为小朋友所欢迎。民间童话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常见主题有对劳动和劳动者的颂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使美好生活和胜利的结局跟劳动、智慧联系在一起。在情节发展中,经常出现神奇的宝物或动物作为主人公的助手和武器。它们只有掌握在品格善良的主人公手里才有效果,而如果坏人掌握了它,不是失去作用,就是得到惩罚。
民间童话的主人公并不限于劳动者,有时还有仙女、国王、公主、王子等等。他们往往被描绘成勇敢、多情的善良人物,时而和人民一起去战胜妖魔,时而成为人民的伙伴。在他们身上,常常看到一些好的品质, 表现出人民的憧憬和希望。民间童话的结构有单纯型和复合型两种,前者只讲一个线索单一的故事,表现一个单一的主题;后者多为复合连缀体,有情节事件的多次反复,如三个难题、三次考试、三层对照等,一层进一层,最后在高潮中结束,故事紧凑有趣,便于记忆和流传。有时还有固定韵语的运用,适合儿童接受能力。
现代的民间童话已进入作家文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儿童文学体裁,出现不少伟大的童话作家和不朽的杰作。如格林兄弟、安徒生、王尔德等的童话作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民间童话为作家提供了多方面的营养,童话作家也大大地提高了民间童话的表现力。

TOP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它民间韵文样式相区别。民歌种类繁多﹐因分类标准不一﹐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从内容出发﹐结合某些特殊功能﹐大致分为﹕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五类。又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又有儿歌一类。
      民歌的风格﹐因地区﹑民族等不同而异。傣族民歌明丽﹐赫哲族民歌粗犷。汉族民歌﹐北方的多偏于豪放﹐南方的一般比较婉约。但同为南方民歌﹐吴歌又比楚歌更显细腻。同是花儿﹐不同民族或地区﹐也各有特色。
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及创作流传方式﹐都处于发展变化中。在新的时代里﹐产生了许多反映中国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人民新生活的红色歌谣与新民歌。其中新时政歌谣﹐以颂歌为主调﹐但在歌颂时代与人民同时﹐也揭露抨击一切反动事物﹐批评领导与群众的缺点错误。新的生活歌﹐一改过去悲怨的基调﹐洋溢著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格调高昂轻快﹐内容往往和歌颂党﹑军队﹑人民政权融汇在一起。新情歌的不少作品﹐爱情与革命战争﹑生产劳动﹑学习科学文化相结合﹐表现了新时代青年男女思想感情的新境界。新儿歌中﹐教诲性作品明显增多。有些古老的仪礼歌和劳动歌﹐在新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处于逐渐消失中。
民歌的形式﹐变化比较缓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现代新民歌中﹐虽然形式方面可见某些新的变化﹐但古代传统民歌的体例﹑句式﹑押韵方法等﹐至今仍有所沿用。
民歌是人民的一种口头创作﹐富有生命力﹐其优秀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它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具有比较直接的多种实用功能。它紧密伴随著人民的历史前进﹐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民心理﹐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诗歌和文学的始祖﹐作家和诗人的创作源泉之一。中国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词﹑曲等体裁﹐大都起自民间。楚辞和古代民歌﹑建安文学[1]  和两汉乐府﹑唐代诗歌和六朝歌谣﹑元代杂剧和五代以来民间词曲﹐都有著深刻的渊源关系。当代作家学习民歌﹐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学大众化﹑民族化的途径之一

TOP

中国轮回观与墨西哥亡灵节

墨西哥重视家庭观念,这个早已耳闻,《生命之书》也是相同题材。但中国人重视家庭宗族的观念之重,甚至可以说是东方文明的基石。为什么中国人不会有这样的节日,不会有这种与先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呢?墨西哥的亡灵,不被人记得,就会消失,为什么中国人的观念里不会有这种恐惧呢?
想了想,核心原因是,中国人信奉轮回。死去的亡灵,大家要祭奠他,但同时也会祝福他早日轮回。轮回,生生不息,由1归0,由0又生1。与墨西哥的亡灵拼命希望后代记住自己相比,这似乎是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TOP

挺喜欢老师说的卓刀泉的故事

“北有归元寺,南有卓刀泉”。
       据史料记载,卓刀泉寺历经1800年的古井为三国时期所立。公元208年(建安13年)关羽屯兵于此,遇到大旱,天气炎热士兵无水解渴,一时怨声四起。关羽闻知,甚是着急,拿起他200斤重的青龙刀奋力斫地,并大声叹道:“如此炎热,官兵怎可一日无水呢?”说着,又是连斫几刀。没想到,勇武无比的关羽几刀下去,竟有泉水潺潺流出,关羽大喜,捧一口泉水喝下,甘甜可口,便令三军畅饮,营中官兵欢呼雀跃,士气大振。后来,当地人在泉水涌出之地围了一口井,称着“卓刀泉”。
       古卓刀泉寺中有一块《卓刀泉记》碑,碑石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城东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胜迹也。昔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于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温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原来,卓刀泉是关羽用大刀斫出来的啊!而且斫出的是一口“饮之可以疗疾”的好井。
     卓刀泉除了碑石上记载的故事之外,在民间还有一段传说。赤壁大战前,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率兵马途经此地。时值盛夏,酷暑难熬,士兵极度缺水。于是,关羽派兵四出寻找水源。这里,一位银须飘拂的老翁告诉关羽:“这里原是水丰林茂之地,后来出了个老虎精,把湖湾水源全部截断了。百姓们为求水用,得给老虎精送去童男童女呢!”关羽闻之,凤眉横竖,怒不可遏。恰在此时,狂风乱起,一只猛虎随风而现。关羽祭起青龙堰月刀,刀在瞬间便化为一条青龙,呼啸着迎虎而上,龙虎相搏,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不久后猛虎一阵惨叫,趴在地上化成了一座石头山。这就是伏虎山。伏虎为山后,大刀重回关羽手中。关羽以刀斫地,仰天大笑。没想到,就在大刀斫地之处,冒出了涓涓清泉。将士们痛饮泉水解渴,军威士气大为振奋。然后,关羽以刀蘸水浇洒石头山,山上即刻便绿树丛生。真个是“青龙降虎关云长,甘醇还数卓刀泉。”后人感念关羽,便把这眼清泉取名卓刀泉,在泉畔建起了卓刀泉庙,把猛虎化成的小山称伏虎山。这便是伏虎为山、卓刀为泉的传说故事。
  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逐鹿沙场,可真正能成为神并被立庙祭祀与供奉的可谓凤毛麟角,但关羽就是其中的一个。关羽在武汉活动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只要关羽的足迹到过这里,这里便有了与关羽相关的传说与故事。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看,这些传说与故事都让关羽的英雄之气弥漫在了关圣殿武汉的城市空气之中。
  随着汉蜀的消亡,关羽的“忠义仁勇”被人们世代传诵。宋朝,朝廷为纪念关羽,在这里建了一个寺,名叫“御泉寺”。因“关公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寺内香火鼎盛,游人如织,一时间,御泉寺名扬中原。明朝时,御泉寺更是盛极一时,当时朱元璋之子楚昭王朱帧游览至此,仰关公之名,命人打井水畅饮。泉水入口,甘甜无比,令朱帧欣喜不已。于是,他令人为此泉筑井台,修石栏,建造井亭,并亲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栏之上。在古卓刀泉寺看到,经多次兵火战乱后,寺内古时的亭台与护栏早已消失匿迹,唯有这口井保存完好,见证着1800年的沧桑岁月。斑驳的井壁上,“卓刀泉”三个大字十分醒目。
  只可惜,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武昌之胜景的古寺庙大部分建筑在清初毁于战火。咸丰八年(1858)重建,1916年重修。重修后的山门上刻有“卓刀泉”三字。今天,当我们进入古寺的山门,可以看见一四合院落。院落中央,即是古泉井;左侧为桃园阁,供奉桃园三结义之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左右两厢为禅堂。再进为正殿,供关羽塑像。

TOP

武汉有趣的民间传说

汉阳的古琴台  高山流水遇知音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武昌的黄鹤楼也有传说啊

  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很久以前,当黄鹤楼还没有耸立在绵亘蜿蜒的蛇山之巅时,一位好心的当地人在山脚下开了个小酒店,为南来北往的客人接风洗尘,消除旅途的疲劳,人们都亲切地叫他辛老板。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小店里突然来了位不同寻常的客人——一个衣裳单薄而褴褛的老道。老道双眼无神,目光呆滞,动作迟缓,他要了一碗酒,双手抖抖索索地捧起后一口干了,接着又口齿不清地叫了第二碗、第三碗……辛老板跑前跑后,一直服侍到老道踉踉跄跄地跌撞出酒店后,他才蓦然记起老人还没付酒资。第二天,老道又在同样的时间来到小酒店,坐在同一张桌子前酌饮了同样斤两的酒,最后又未付酒资而去。就这样一天天老道来而复去,一眨眼就过了大半年。辛老板双亲早亡,一直以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为平生憾事,因此他把这位有许多皱纹在风干的脸上肆意纵横着的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一样尊敬,从来不曾向他索要酒账。
  一天,老道丰中拿着一块橘皮走进酒店,在简陋的壁上画了一只引颈凝望的黄鹤,唱了一句偈子道:“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便飘然而去。疑惑不解的酒客们和辛老板试着拍了一回手,轻轻地哼着曲子,果然就发现壁上的黄鹤伸了伸它那优雅的长腿,扇动着美丽的双翅从画中出来,在空中翩翩起舞,所有的人都看痴了。消息传出,有人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只为能一睹黄鹤舞蹈的风采,小酒店的生意由此越来越红火,辛老板也富了起来。
  十年过去,道士复来,自腰间取出一支玉笛,双手抚弄着,轻轻吹奏出悦耳的曲调,黄鹤似乎听到了主人的召唤,徐徐展翅飞出墙壁,道士骑鹤直上青天,在云端徘徊几番才缓缓飞开,终于不知去向。
  辛老板为了纪念这位令人难忘的老道和他的仙鹤,便出资在蛇山黄鹤矶头修造了一座巍然耸立的黄鹤楼。

  汉阳归元禅寺五百罗汉的传说
  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千姿百态,个个都塑得传神动人。有年涨大水,所有的罗汉都淹在水里,但是水退后再看罗汉,却仍然一个个都是好好的。
  归元寺的罗汉,水泡不坏,这有个来历:
  那年归元禅寺建成,要塑五百罗汉,从黄陂县请来了两个泥塑匠人。这二人既是父子,也是师徒,他们揽下了这个活路。罗汉谱是从天竺国传来的,据说全中国只有两套,一套在浙江天童寺,一在湖南祝圣寺。老塑匠跋山涉水,到了祝圣寺,一笔一笔地把罗汉谱描画好,拿回来,才动手塑像。
  塑像容易,传神艰难。者塑匠不愿意照葫芦画瓢,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这可难哪!归元禅寺周围是农村,农民种地、休息、过路或者躺在树荫下睡‘觉,老塑匠都一个一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巧妙地化成罗汉的神态。这还不够,有时候,他还把附近的孩子们找来,故意逗他们打闹、嬉戏,仔细观察、琢磨,连他们互相挖耳朵、扣脚板心的调皮样子也都一一记在心里,塑在罗汉的身上,那座“六子戏罗汉”听说就是这样塑出来的。
  塑泥胎容易变形,也容易损坏,怎能千秋百代流传?老塑匠试用了很多办法都失败了。
  一次,他看到一件福建脱胎漆器,又打听了制作的方法,便按照那种做法,用麻绒、葛布、生漆和观音土混合成的材料,把塑好的泥胎一层一层糊起来,晾干以后,注水融泥,泥水流尽了,空心罗汉就做成了。水打不湿,火烧不坏,非常结实,而且生动、逼真,简直象真人一样。
  老塑匠为塑罗汉呕尽了心血,没等塑完便死了,他儿子便子继父业,接着又塑。他的手艺也很高明,一直塑到四百九十九个,忽然心里一动,想这多的罗汉,哪一个里头没有父亲的心血?应该把他老人家也供在这里,给后人留个纪念,于是老塑匠便被塑成了第五百个罗汉。
  所以人们传说,在给罗汉烧香时,一座罗汉一柱香,正好五百根;但要是一、二、三、四……数罗汉,就只有四百九十九个了,你看神不神!

  龟蛇二山的传说
  武汉长江大桥横卧龟山和蛇山之间,极其雄伟、壮观。作为大桥南北基址的龟山蛇山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手下的龟、蛇二将不和,他们互相瞧不起,都自己夸自己的本事大,经常吵架。有一天,他们俩又吵得不可开交,龟将拿着宝剑,蛇将挺起长矛,打杀起来,搅得龙宫里波浪翻腾,连老龙王的宝座都晃荡起来,还误伤了一些鱼虾水族。老龙王大怒,降下旨来,派了二太子将他俩捆绑起来,到凡间的长江边上,一个镇在汉阳岸边,一个镇在武昌岸边,让他俩在这里思过。从此,它们就化作龟蛇二山,隔江对峙着。
  他俩虽受到处罚,彼此还是不服,隔着江还互相赌气,看谁化的山长得快。于是龟、蛇二山便日长夜大起来,两架山的山头尽力往江中延伸,都想快点伸过江去把对方咬一口。
  这一来可坏了事,长江的水道越来越窄,不到半年功夫,已经窄得和汉水差不多了。上游宣泄不畅,许多良田村庄被江水浸没,人们怨声载道。
  吕洞宾在吕祖阁里一觉醒来,知道了这件事。心想,他俩这样蛮干,那还了得,要让他们头碰住了头,岂不把大江拦腰隔断,上游的万顷田亩岂不尽成泽国!他化成一个采药老人,身背药袋,肩扛银锄,走出吕祖阁,来到蛇山中部,手举银锄,照定蛇腰挖了一锄。蛇将全身一展,腰部的蛇骨被挖断了,疼痛难忍,只好赶快缩头,一直缩到武昌岸上,再也不能动弹了。所以蛇山中间,至今还低很多,象断了的样子。
  吕洞宾又过江到了汉阳,他请能工巧匠,一夜之间,在龟山头上造了一座“禹王庙”,把大禹请来住在庙内,镇住龟将。龟将被压得浑身麻木,慢慢往汉阳岸边缩,刚刚缩到岸边时,再也没有力气缩了,所以至今龟山在江水中留下一个矶头,那就是龟头。
  龟、蛇二将让开了水道,长江滚滚,东流千里,再也不受阻碍了。

TOP

中国三大史诗

一、《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大约产生在古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公元七世纪初叶至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吐蕃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日臻成熟和完善。在十一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族僧侣开始介入《格萨尔王传》的编纂,收藏和传播。史诗《格萨尔》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宁玛派(俗称红教)的僧侣,一部分就是“掘藏大师 ”他们所编纂,传抄的《格萨尔王传》,初称为“伏藏”的抄本。
《格萨尔王传》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她通过对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的描绘,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斗争。
二、《江格尔》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地区的蒙古族卫拉特人中,至今还以口头和手抄本形式广泛流传于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的蒙古人中,成为他们家喻户晓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约于15世纪至17世纪上半叶形成于当时的西蒙古或“卫拉特”地区。它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奇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後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蒐集到的共有60馀部﹐长达10万行左右。“卫拉特”是蒙古族古代的一个部落名称,意为“森林之部”。 13世纪前,他们聚居在贝尔加湖以北安加拉河一带的八河流域,从事狩猎和游牧活动,后来逐渐向西南方迁徙,约于15世纪初到新疆阿尔泰山一带。目前卫拉特人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几个省。新疆的蒙古族居住在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塔城、阿尔泰地区的广大牧区,共有12万多人。
三、《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柯尔克孜人民为缔造伟大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