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回头传说》的保护、继承及利用
——三亚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创新座谈会纪要
罗灯光 整理
三亚晨报 2010-08-13 17:34:47
编者按:本报7月20日7版刊登了记者专访《鹿回头传说有新解》一文, 文中谈到了受访者对《鹿回头传说》的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文章见报之后在三亚文化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8月10日,市政协等几部门组织召开“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创新”座谈会,与会的市文化界代表就《鹿回头传说有新解》一文的观点及其引发的争议展开讨论,并最终形成了对传统文化必须加以保护、继承及利用的共识。
8月10,市政协社法委、民宗委、机关党委联合举办三亚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创新座谈会,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苏庆兴出席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长刘丽玲主持,相关行政部门、文化团体负责人及文化知名人士30多人参加。围绕三亚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创新这一主题,与会者畅所欲言展开讨论,诸多见解深刻、独到。现将发言摘要如下。
要将《鹿回头传说》放到传统文化的羽翼下保护起来
孙有泰(市教育局调研员):《鹿回头传说》是否需要解构完善,是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第一,从政策性层面看。国家广电总局《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指出,为保持传统文化的原貌,避免篡改带来的歪曲和认知偏差,在没有历史依据的前提下,不得随意编撰神话传奇故事,误读传统文化。《鹿回头传说》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人对传统文化的注解,都必须尊重历史,任何创作都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原貌。第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层面看。《鹿回头传说》情节完整优美,语言简短精练,是三亚远古黎族人民交给今天世人的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三亚文明之古老,三亚文化内涵之深刻,有必要将《鹿回头传说》放到传统文化的羽翼下保护起来。《鹿回头传说》与《阿诗玛》、《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一样美丽、一样宝贵,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希望本着故事的原貌进行多文体、多样式的改编创作,让“鹿回头的故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王槐光(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鹿回头传说》为天涯文化奉献了精采的一章。“鹿回头”短短一段情闻名天下,这一传说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的。《鹿回头传说》著作者是三亚黎族人民,享有著作权者是三亚市人民政府及其代理机构。《著作权法》的第二章第一节第十条(四)款称:著作权包括“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鹿回头传说》作为传说早有定版,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定版流传至今,全国民间文学五套集成三亚部分早已定版,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三亚市志》也收入出版。
传说一般是精炼简短的。亚龙湾广场雕刻8个中华民族远古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元、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等都非常简短,也没有什么人因此“改版”这些神话传说。另一层面的问题是,只要版权人同意,又可以全部或部分转让“改编权”。《著作权法》第二章第一节第十条(十四)款写明:“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改编”是在保护作品完整、不歪曲篡改的前提下,改编成别种形式的作品,而不是取代已定版的传说遗产,换成新版的传说。
《鹿回头传说》要保持古朴风情的神韵
蔡明康(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鹿回头传说》记载着黎族先人的古代文明,见证着他们的衍生、繁荣、进步和变化。古老的鹿回头神话传说,既古朴风情又传奇生趣,它是黎族人民流行于人间的一部口头大众文学,为大众所喜悦,具有独特的魅力,历代传承不衰。我们不能因所谓故事古老,缺乏时代精神,而做一些“以错纠对”的解读,用所谓“时尚”的方法去豪华装修它。《鹿回头传说》同万里长城一样,不需要贴瓷砖、搞浮雕的豪华装修。假如认为万里长城不时尚、不美观,而拆去明代的古砖,用今天的环保砖,筑起新的一座万里长城,岂不是令国人扼腕痛哭的事吗?同样的道理,认为《鹿回头传说》情节不完美,思想不向上,缺乏时代精神,故事又太老,而随意把神话故事的“两性”即幻想性、神奇性弃掉,想闯出一条新路来,我们在感情上可以理解,然而这个创意则是不可取的。
翟见前(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鹿回头传说》不能更改。三亚又称鹿城,是因《鹿回头传说》而得名,可见鹿回头的传说已如茫茫南海闪耀的波光,镀亮了三亚民间文化的扉页。《鹿回头传说》与云南的“阿诗玛”、广西的“刘三姐”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爱情传说,广为流传。依据鹿回头美丽传说而雕刻的“鹿回头塑像”,已成为海南黎族民间传说的代表,得到了一百多万黎族同胞的认同和喜爱。因而,对一个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甚至已达“经典”的传说,随意加以改写是极不严肃的。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造,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喜爱的,不是某个人臆想和杜撰的,更不能为了某种“概念”而涂改。加以新鲜包装可能是一种善意的想法,但显然不利于《鹿回头传说》的保护和传承。就如我们今天提倡低碳环保,是否就将“愚公移山”的传说改为愚公不移山,而是架索道绕山而走呢?这显然已不是“愚公移山”的传说了。所以,我认为新解的想法欠妥。
《鹿回头传说》的价值和特点
王隆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鹿回头传说》蕴含着丰富的古代黎族社会信息和历史、文化密码,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文学和美学价值。《鹿回头传说》是一个隐喻性、象征性的作品。它通过一个优美迷人的爱情故事,创造鲜明、生动、具有重大概括性的形象和典型,反映丰富多彩的黎族社会生活内容,探索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规律和经验。动物神(鹿)从神兽同体而最终成为神人同形(姑娘),其演变过程表现出神灵信仰强烈的世俗化倾向。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简洁凝炼。二是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价值。青年猎人和神鹿姑娘结为夫妻,在南海边建立家庭,繁衍后代,反映了黎族流传的人类起源、黎族族源、黎族创世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从群婚制过渡到对偶制时的黎族婚姻习俗和个体家庭的确立,反映了父权制氏族社会取代母权制氏族社会的黎族社会形态。青年猎人在五指山上游猎,最终和神鹿姑娘在南海边渔猎耕织,这种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体现了黎族社会的特点,反映了黎族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动物神鹿变成姑娘与猎人繁衍生息而成了黎族先祖之一。这反映了万物有灵的黎族原始宗教。传说的产生和传承,反映了黎族祖先崇拜、神灵崇拜、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信仰。三是社会、文化、旅游、经济价值。《鹿回头传说》塑造出黎族人民的理想人物形象和典型,勤劳勇敢的青年猎人和美丽善良的神鹿姑娘,分别是英雄和美丽的象征。《鹿回头传说》内容被各种文艺形式所吸收。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李和弟(黎族文化学者、槟榔河公司高级职员):《鹿回头传说》是从《祖先歌——黎族创世史诗》中分离出来而独立流传的。传说鹿是天生善良可爱的物种,很早就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在古老服饰图案当中,鹿既是超度亡灵的使者,又是青春靓丽的“女神”化身,人们一直没有改变对它约定俗成的美好理念。它是涤除私念且义无反顾地与凡人进行心灵沟通的“神”。传说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像土地一样朴实,反映了黎族人民质朴的处事理念和文化观点。
认为鹿回头的传说内容简单和存在漏洞这个观点欠妥:唐僧西天取经,佛经也不全;汉民族是龙的传人,龙也是虚幻之物;人们向往的香格里拉—香巴拉王国也非现实存在。三者反映的是文化的传播、精神的追求、理想的向往而已。短小精悍留有空间,让人们去联想和幻想,是古老传说固有的特点。从五指山逐鹿到天涯海角,追了九天九夜,翻过九十九座山,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神奇的迹象出现,猎人坚持一追到底;坡鹿是“神”,她一再考验勇敢勤劳善良的青年猎手的耐性和毅力,不得已时才现身。这就是黎族文化朴实而神秘的内涵。
保护原则、把握环节及利用发挥
陈震旻(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副局长):谈三点。一、保护、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要遵循尊重历史、注重传承的原则。保护传统文化,是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文化不同于其他类别的文化,具有其独特的起源,传承和传播过程、方式,影响力等特殊性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就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继承和创新,务必尊重历史、注重传承。单方面的、未经实际考究和历史溯源的、未经专家学者论证和广大群众认可的保护、继承和创新工作,难以达到全面、客观、真实和有力。二、保护、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要把握六个环节。保护传统文化要千方百计地体现本国家、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千方百计地满足本国家、本民族、本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要注重统筹考虑、突出重点、抢占滩头、打造特色、树立品牌、注重细节六个环节。三、保护、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要警惕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传统文化的被侵蚀、被扭曲、被“新解”,比被忽略更为可怕。要解构重撰鹿回头传说即使动机良好,但却可能使一些新生代、一些外来游客、一些市民对三亚传统的鹿回头文化产生歧义误解甚至不认同。
罗 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今天的座谈会开得很及时,切合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需要。其一,对黄道婆文化的挖掘,要着眼于运用和利用。我认为创建“中国衣食父母园”,为三亚所成就的世界级科学家黄道婆、袁隆平造园建馆——开发这样一个项目,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是三亚本土文化展现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意义重大。应该指出的是,挖掘黄道婆文化,要注意挖掘黎族文化,要把黎族文化包括纺织、民居、制陶等等容纳其中。其二,关于《鹿回头传说》。传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载体,不能人为割断了一个民族历史的文脉,也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判断反映几百年前生存状况的传说。鹿回头文化中体现的一个“追”字就很不得了,追求爱情仅是一种,完全可以延伸到“追”的精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人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先行先试的精神。
高育青(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我国有三大少数民族神话爱情故事传说。一是广西的“刘三姐”,二是云南的“阿诗玛”,三是三亚的“鹿回头”。三大神话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已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神话传说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广为流传,证明它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同时,民族神话爱情故事传说,涉及民族情感,具有严肃性。如果一个民间文学爱好者,未征求有关专家和黎族长老的意见及论证,就要重塑《鹿回头传说》的爱情故事,则有悖于民族感情。
亚 根(琼州学院黎族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谈三点认识。一是对黎族传说的认识。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传说就是它的历史的一部分。二是不能用今天的目光去看待古代猎手的行为。在古代的自然生态链中,人与动物是处在你死我活的竞争法则界面上的,不管哪一方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是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的。而今天就不一样了,人与动物已经处在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平等界面上,在人们一致认同的和睦和谐的世界里已不允许杀戮的存在。三是传说应当具有与时俱进的美丽。美丽是传说的特性。我们就是要与时俱进地看待传说、整合传说、传播传说。对于鹿回头的传说,应该说那个猎手已经不是纯粹的猎手,因为和平替代了战乱,友善替代了杀戮。同样,鹿姑娘也不是纯粹的鹿姑娘,因为大美大爱渲染了所能渲染的时代旋律。她是友善的爱情的接受者,她包揽了属于科学范畴的世界之真、属于道德范畴的世界之善、属于艺术范畴的世界之美。
鹿回头的传说
“鹿回头”这个带有神奇色彩的名字,来源于一段古老的爱情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琼中黎母岭下住着一位叫阿黑的勤劳勇敢的黎族青年猎手,与年迈老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阿黑在打猎时,发现一头斑豹在追逐一只坡鹿,阿黑用箭射死了斑豹,想捉鹿取茸给母亲滋补身体。他跟着鹿追了九天九夜,翻过九十九座山,趟过九十九条河,从五指山原始丛林一直追到三亚湾边的珊瑚崖上。正当阿黑哥拉弓射箭时,奔跑着的坡鹿突然停住脚步回头含情凝望。忽见火光一闪,烟雾腾空,白云中出现一个美丽动人的黎族少女含情脉脉地向阿黑走来,由云锦羽衣所变的筒裙散发着芳香气味。原来这鹿女是仙女下凡,看中了善良、勤劳、勇敢的阿黑。后来,仙女和阿黑结为恩爱夫妻,与母亲在三亚湾边安居乐业,繁衍子孙,形成黎家山寨。
从此,“鹿回头”以启迪心志、坚贞爱情的象征而名扬于世,这悬崖被称为“鹿回头岭”,三亚市也被称为“鹿城”了。其实,鹿回头岭是由珊瑚礁形成,东北西南走向,到海边又拐向西北,远望好似一只鹿驻足回首,因此得名“鹿回头”。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此视察时曾赋诗赞颂:“海闻龙摆尾,山见鹿回头。椰树森森立,渔舟渺渺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