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阳妙艳、常宝】读《为什么餐厅里的黑人孩子都坐在一起》有感

【阳妙艳、常宝】读《为什么餐厅里的黑人孩子都坐在一起》有感

  

读《为什么餐厅里的黑人孩子都坐在一起》有感

  □ 阳妙艳、常宝



  《为什么餐厅里的黑人孩子都坐在一起》一书从宏观角度对美国社会种族分类系统以及由此带来的种族歧视进行的详细论述、从微观层面对种族认同发展过程的讨论,将宏观与微观视角巧妙结合,为读者提供了通过民族背景解释认同、揭示实质的崭新视角,从而轻松地解释了在制度性、结构性环境下,民族成员个体、群体、地域与职业等角色呈现出的多元、复杂现象的本质涵义。

  在《为什么餐厅里的黑人孩子都坐在一起》一书中,作者——美国杰出临床心理学家塔特姆教授从一个美国社会的常态,即走进任何一所种族混合中学,餐厅里的黑人孩子都坐在一起这一现象入手,以一个临床心理学家的视角,通过“种族认同发展”的教学经验和作为“黑人”的个体体验,为读者展示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以及个体种族认同发展的过程。作者不仅从美国的主体背景中去理解黑人认同的实质,也揭示出白人认同的实质;不但揭示出黑人在种族歧视体系中所承受的代价,也分析了白人所付出的心理代价;不仅对白人-黑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质上的剖析,也对美国社会的其他有色人种及其移民历史以及社会地位进行了探讨。书中贯穿着两条线,一条是美国社会的种族分类系统以及由此带来的种族歧视,另一条是种族认同发展的过程。前一条是背景线,后一条是个体认知线。塔特姆以一个心理学家的经验,将后一条线有的放矢地穿插到种族歧视的背景中。她借用“种族歧视是一种体系优势”这一观点,巧妙地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即使白人不承认自己有种族主义情绪,他们也从体系上享受着“种族身份优势”;第二,这种体系优势并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它取决于个体处在社会中的多元角色,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体和精神健康等都对此产生影响。但是,无论如何,种族身份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塔特姆这本书中的基本思想,对于中国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也具有非常实际的启发意义。联系最近几年中国民族关系遇到的一些挑战,笔者以为,在新时期处理中国的民族关系问题,有几点需要非常注意。

  首先,要在中华民族背景中来了解少数民族和汉族。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就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文化核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朝代,中原王朝与周围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历经几千年的战争、迁移、通婚和各种形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人口融合之后,今天的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为既有各自特点又有统一共性的现代民族共同体。

  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总体情况看,汉族在大多数历史时期是这个多民族政治实体的核心,因此,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关系研究的主体背景是人口众多、拥有悠久历史的汉族。理解和分析汉族群体认同及其对少数民族的观念和看法时,不仅要从汉族的整体文化特点、综合指标来把握,更重要的是对其地域性特点、群体内部的认同分化和不一致性进行细致入微地了解,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汉族群体认同的实质,揭示少数民族认同的内在结构。

  由于中国汉族人口众多,在一部分汉族人中也存在着塔特姆所观察到的,类似于美国白人“我没什么种族,我就是一个正常人”的认同和观点。更具体地说,许多汉族人一般没有明确、清晰的自我认同或对其他民族的理解。可见,我们不但要分析和揭示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的民族制度性、结构性差异中所承受的代价,也要分析汉族群体内部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心理认同以及为此所付出的代价,这样才能避免以偏概全,使民族关系研究符合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其次,贯彻民族优惠政策的同时,要注意被忽略的汉族弱势群体。民族优惠政策是国家在制度层面上制定的目标和行动方向,但国家政策目标与社会实践效果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多是由于实施政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政策预期的缘故。

  无论哪个国家实行民族优惠政策,其最终目的必定是消除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提倡的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确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汉族和少数民族同样面对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竞争,这一政策显然有需要完善之处。只有关注到每个民族内部的弱势群体,才能够建立社会公平性标准,才有利于社会整体性稳定。

  再次,要关注少数民族认同意识的发展和演变,同时要注意其差异性。在中国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历史上,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类型、迁移制约和族际交往历史等原因,我国各少数民族及其聚居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经济和行政联系的紧密程度在近代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因此,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看到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等宏观差距,还要了解民族之间、民族内部的认同和个体行为等微观层面的不同。

  最后,媒体和政府用语要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文化多元主义者在多民族国家经常提倡“承认”、“平等”和“解构”的理念,认为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承认,尊重彼此的历史、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平等。在对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解构中,应使各民族成员获得应有的自信和社会地位,从而消除汉族在少数民族心目中的“体系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TOP

因为分享了这篇文章,还认识了作者。

TOP

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前车之鉴不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