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竹溪寻觅系列

很想去看看!

TOP

竹溪寻觅之51
世家子弟易成名
--玉杆金芽翡翠叶之续二




  竹溪古有四大姓,谭,刘,肖,胜(或谌?)。那是一个流民进入的高峰年代,占地是插草为记的。马家菜园子第一代先祖,马良玉入赘仅仅次于四大姓的杜姓。陪嫁为县南所有空地。那就是马家菜园子的来历。
从同治版竹溪县志编撰组成人员,即可看出当年各族势力布的。其总纂一人,那是当时知县陶夺嵩。而同纂二人,一为教谕金光煦,一为训导贺夺德。盛世修史,名归于上,自古而然。具体做事的分纂为七人,肖氏有生员肖均。采访有生员谭文映,职员刘贤斗,生员刘锡芳,职员刘松茂,监生刘永恩,禀生肖仕圣,贡生谌祖敖。眷录有生员肖滕芳。绘图有监生谭吉庵,肖自芳。
收掌仅仅有两人,生员马茂林,马经纶。
什么是收掌呢?
县志编排办事机构,这个机构内,分总纂,分纂,收掌,采访,誊录,绘图等组织.它们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分头办理.。见《四库全书》的抄写全部完成,四十七年(1782年)初,乾隆在宫中接见了以质郡王永瑢为首的总裁、总纂、提调、纂修、分校、督催、收掌等全体四库馆人员,孙士毅以下分别加官。乾隆在文渊阁举行宴会,招待纂修人员,以庆祝成功。载《清高宗实录》,卷1149,14~15页。
在有清一代,乡试要求严格,起首为考生姓名、面形、年龄、描述,后书三代姓名,并印有监考、关防以及收卷官(分内收掌、外收掌)、弥封官、卷八官等官印。
收卷官为收掌,可以理解为,收掌为资料汇集整理者。这算是县志为初级把关人员吧?

  马氏族人,在竹溪明到清,名人辈出,显宦极多,这是不是家族势力之外显?
卷七秩官篇。成化二十三年,县簿马桢,典史马躁。熹靖五年,县训导马枯。崇祯十六年,巡栓马经。清乾隆四十三年,教谕马正塾。道光十十三年,知县马铨。武职,乾隆十十二年,千总马英。喜庆十五年,游击马洵,后任升抚标参将。道光元年,千总马占魁。嘉庆八年后增添把总,额外马君富。招峰岩汛,马文魁,道光六年任。
同治版竹溪县志,卷八之武功篇,马昌源,六品衔。马市臣,九品衔。世职篇,咸丰二年出师湖南,马喜,马金榜。三年,马步青。同治二年,马黄。马仲印。马义。天心寨阵亡,马昌友。
卷九之人物篇。明岁贡,正德十年,马铠,雷州府经历。马升,永州县丞。清岁贡,康熙十三年,马逢春。
卷十一之烈女篇。刘国用妻,马氏,二十二亡夫,遗子三,家贫,事孝亲,三子成业。生员张青玉妻,马氏,二十八亡夫,事奉养子与姑,子三十与妻俱亡,抚孙张百焕。孙三十亡,抚曾孙张仁安。年八十五康健如青年,五世同堂。

 “世家”一词,首见于《孟子·滕文公》:“(陈)仲子,齐之世家也。兄载,盖椽万锺。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赵岐注:“孟子言仲子齐之世卿大夫之家,兄名戴,为齐卿,食采于盖,禄万锺。”从孟子的原话和赵岐注可以看出,世家是指那些世卿世禄的家族,包括他们的家人,子弟。
比如说,梅兰芳先生为梨园世家。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梅兰芳先生,第一代梅巧玲是唱旦角的,第二代梅竹芬也是唱旦角,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为琴师,到了第三代梅兰芳更是旦角里的名角,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女儿梅葆钥,前者唱旦角、后者唱老生。 

  那么,为什么世家子弟容易成才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认识社会首先是从家人之间的关系开始,掌握评价人和事的道德标准,首先是从父母身上学习,养成行为习惯首先是从模仿父母开始。
调查、研究表明,正常家庭结构的破坏、家庭教育不良,都可能导致孩子身心发展障碍,严重的则会诱发犯罪行为。所谓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家长言行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三个方面,而任何一方面的缺损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这是世家子弟在父母长辈为其酿造的,优异的环境中,容易成才的原因之一吧?
2004年7月3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指出,从1949年到2001年,父亲的干部身份都是影响子女获得干部地位的最主要因素。父亲具有权力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控制了父亲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
在古代这种情况同,掌握更多的成才资源,是其容易成长的原因之二吧?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TOP

竹溪寻觅之52
婚丧嫁娶谁可倚?
--玉杆金芽翡翠叶之续三




人生四大事,谓人生三大事:诞生、结婚、死亡。
当然,也别有一种说法的,如张爱玲三大事,却是恨事: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著名作曲家王黎光,曾任北京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说:我认为人生的三大事即: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很多普通人说是学业,事业,婚姻。
自然,也有说四大事的:结婚、生子、买房、工作。这正如古人所言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在这里,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大多与家庭的成功,婚姻有和谐,生死的安排有关的。用咱老百姓的说法,是婚丧嫁娶。
旧时代是有宗祠的,亦通称祠堂或祠庙,除祭祀祖先之外,还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是宗族存在与发展的象征,是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地点(婚丧嫁娶),是议事厅,也是娱乐空间(年节演戏)和社交场所(招待宾客)。祠堂里也教化或奖惩族众。凡一切有关宗族的事务都可能在祠堂里办。
但,如果没有宗祠呢?
况且,婚丧嫁娶、迎接、送别在古代都有相当严格的礼仪规范,比如什么时候去,穿什么样的衣服,行什么样的礼,一不小心犯错。在古代非常讲究“礼”,即便是在现代,国人也是众所周知的虚礼极多的人。如宴席更是复杂,光座次就累死,什么主座、上座,首席、次席什么的。
更何况,还需要钱。然而,古人不是者有钱的。比如说,我们马家菜园子的祖先们。
它需要一类人,一类懂礼仪,知规则,能筹钱,会办事的人。


我们知道,因为古时候没有今天的金融机构,一个家庭要办诸如婚嫁、丧葬、建房等大事的时候肯定需要很多钱。在无金融渠道获取融资的情况下,集资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于是在一个家庭办这些大事的时候,亲朋好友同事邻居等都会根据约定俗成的规矩前去送礼,尽管这种送礼不能解决当事者家庭所有经济负担,不过也能从一定幅度上减轻其短期经济压力。
于是,出现了平民百姓为度日或者完成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不得不依附于高利贷。这种现象在以小生产为基础的古代社会非常普遍。
自然,会出现贫富的极端分化的。可是在马家菜园子,却没有这一现象发生的。

为什么会如此?
这就是马家菜园子特色吧!
在竹溪马家,有一风俗,但凡一家有事,大多是红白喜事,家族内所有能够出力出资的,都会集中一起,来帮忙做好这件事的。。
什么叫红白喜事?就是活着的人办事叫红喜事 死人办事叫白喜事,因为活着的人还要好好的继续活下去。我们把结婚叫红喜事,死人叫白喜事,合起来叫红白喜事。就是希望自己生死都热闹啊!
当然,这只是把事办好的出力出钱,不是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操办,于是,就出现了“量体裁衣马家事”这一说法。换一句话说,就暗刚刚把这件事办出来的做法。注意,这里是指办出来,不是办好,不是办漂亮,不是办出超水平的喜事。
马家的习俗。穷人办穷事的习俗。用一种现在流行的说法,马家人精神。
什么是马家人精神?
穷人办穷事的方法,这些要求和愿望逐渐在世世代代的社会历史经验中凝结、积淀、巩固下来,形成了相互关系应当如何不应当如何做的习俗规范。马家菜园子人,在长期适应和改造环境过程中,历代沿续形成的这种习俗规范,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行为联系密切,主要协调婚丧嫁娶等方面的行为。它以心理、习惯等稳定的内控制形式起作用,没有明显的外部强制力。

这让你想起了什么?
君子之交淡如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送礼本是为了表达一种心意,但若是让送礼附带上过多的功利色彩,甚至为“礼”所累,那此风还是该狠狠地刹一刹。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千百年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每个人的脑子里都秉持着一种“有来不往非礼也”的思想观念。可是在请客送礼越来越变味了的今天,
把社会上这股愈演愈烈的“随礼”风压下去,惟一的办法就是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不是特大的事不要请人,请人也不要滥请,不要大操大办。
学学咱们马家菜园精神吧!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TOP

竹溪寻觅之53
人生自是有情痴
--玉杆金芽翡翠叶之续四




从前面叙述可知,竹溪马家菜园子自马良玉来溪后,辈字分别为:为良,有,之,林,第五代如马争一辈无字,后排辈字:金名正盈,献于朝庭,世代躬亲,永享太平。现有辈字为庭字。也就是说,马良玉到竹溪后,已传13代人矣。近三百年吧?顺便说一句,有很多马家人,并没有按辈字取名的。金字辈有以经字为辈的,献字辈以绍字,少字为辈的。于字辈有以玉字为辈的。不赘述。
在这三百年中,马家有三个痴人。基本上是第百年一人啊!

第一个痴人,是第一代先祖马良玉,对土地的痴迷。
据爷爷说,马良玉到竹溪时,竹溪有四大姓,谭,刘,肖,胜(或谌?)。那是一个流民进入的高峰年代,占地是插草为记的。马良玉入赘仅仅次于四大姓的杜姓。陪嫁为县南所有空地。那就是马家菜园子的来历。
那个姑娘是个瘸子。
土地神崇拜源自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以前为天子诸侯祭拜的“社稷”。“社”就是土神,“稷”就是谷神。在古文记载中,对之的称谓有“后土”、“土正”、“社神”、“社公”、“土地”、“土伯”。
对土地神的崇拜是至高无上。土地生长五谷,滋长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便从崇拜土地到祭祀土地神,这是天下人人亲地爱土的自然崇拜。为了酬劳那些对农业生产作出贡献或有功于民的人物,便祀奉土地神,
上溯到远古时期。原始的自然崇拜中,十分重视对土地的崇拜。殷商时对土地的祭祀相当普遍,周朝后称土地神为社神,这种崇拜,演变成为现在的社日。即使在今天,地处鄂湘的很多农家依然在大年三十、过社等节气里摆上肉、酒水、饭菜祭祀土地,请土地神保佑这一年大获丰收。最开始的社饭,就是为了祭祀土地而做的。
为土地而痴迷,是每一个中国农民必然的选择吧?

第二个痴迷者为马争,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第五代,竹溪民间传说中的科技学家了。
当你在土地上无法挣得更多的收益时,你会选择什么?
于是,有了马争几十年痴迷于白菜产量提高品质更优的科学钻研。于是,他是视余者均为空白的。自然,这不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主流的。
当然,喧涉及到中国文化的核心理论与文人阶层的价值取向。
儒家文化一向是具有浓厚的现实功利性,重格物,正心,怡情正心,养性,修身。认为这些都是虚的,无限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是那些政治上,在大事上表现出伟大人格的人,这是中国久远的历史观念,也就是儒家的价值观,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的献身精神不在技术而在理论。
这只是农村人自发的自利选择吧?

第三个马献智,是第九代人了。
这位出生于1942年马姓后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读于竹溪县一中,时有竹溪三才子之称。因其能够把字典横流倒背之故。
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在竹溪县汇湾工作时,时值文化大革命时代。一次造反派要求他写出其所属于的派别,否则进行“残酷打击”。竹溪历史上有名的“璇玑图”出世了。
时任领导在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时,把竹溪汇湾所有工作人员名字均镶嵌其中矣。
当然,现在的竹溪湾河大桥,税务局几栋大楼等等的设计者,均为他所为的。
这是一个现在文化崇拜的时期。


有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一边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走着。不料前面有个深坑,一脚踩空,人便像石头般掉了下去,待他明白过来,身子已泡在水里了,水虽淹及胸部,离路面却有二三米,出不来上不去,只有高呼救命。泰勒斯被路人救出了水坑,他抚摸着摔痛了的身体,对那路人说:“明天会下雨!”那路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泰勒斯十分钦佩。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泰勒斯的这个故事,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底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一个人掌握了专心致志的原则,一定能获得成功的。几乎所有成绩斐然的知名人士,或者甚至是著名人士都是专注于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个问题,有时专注得到了痴迷的地步而近乎病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或者很少的几件事是成功的关键,这是千真万确的。关键是要把精力集中在两三件经过仔细斟酌的事情上。选择重点不但需要细心、意识以及对形势的全面考虑,还需要实践经验。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这就是痴迷的力量。
痴迷,可以使舍勒去尝氢氰酸;可以使蒙诺索夫以白帮别人干活40天而换一本《算术》书;可以使列文为发明显微镜而足足磨了10年玻璃片……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过了一定的度,太痴迷、太投入,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因此,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能钻得进去也能跳得出来,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既能“入乎其内”又内“出乎其外”。不入乎其内,不钻进去,你做不好任何事情。不出乎其外,你的视野就会受到限制。既看不清对方的真实清况,也不容易给自己以客观的评价,尤其有毛病有缺陷也不自知,还自我感觉良好呢,这是一种自恋的人。
所以,在马家历史上,也有一个另类的痴迷者,看三国而痴迷于美女貂蝉的。城南所在地均为马家所有,靠近河边为果园,有看青棚,也就是一个竹枝木板搭成的棚,里面铺着干草,为看青者所有。
这位先祖自青年时代居住于此,言道美女貂蝉当下凡嫁于他。至其老死。一住几十年啊!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TOP

竹溪寻觅之54
百年小城今安在?





竹溪县城已经531年啦。

  先看看明成化年间情况如何。
1464年明英宗天顺八年     正月,英宗死,太子见深即位,是为宪宗。始以内批授官,时称传奉官
1465年明宪宗成化元年     刘通、石龙等率荆襄流民起义于湖北房县
1470年明宪宗成化六年    刘通旧部李原领导荆襄流民再次起义,称太平王
1471年明宪宗成化七年    是年,定漕粮长运法
1477年明宪宗成化十三年    正月,置西厂,太监汪直掌之
1487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     八月,宪宗死。九月,太子祐樘即位,是为孝宗。遣散传奉官两千余人

在明成化十二年,也就是1476年,竹溪县建立。
那是流民如潮涌进荆襄地区时期。
明代荆襄地区位于湖广、河南、四川三省之间。那个时期,从河南、山西、山东、北直隶等地,因战乱、荒灾或不堪赋役而流亡到荆襄的民户,史称“流民”的特别多。仅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即多达数十万。自宣德至成化四十多年,到荆襄的“流民”已多达150万人。明朝对“流民”采取的是躯驱赶、“散遣”的政策,结果引起了“流民起义。”为了镇压流民起义,明朝廷派兵前来镇压。据史载,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明朝廷曾派白圭督兵进至南漳,分兵进攻,起义军凭山据险,顽强抵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又爆发了河南新郑人李原组织领导,称平王,与小王洪、王彪等攻掠南漳等县,流民附者多达百万。明朝廷再次派兵入山进剿。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在荆襄这一带活动过。
   流民现象的背后自然是经济动因,或逃避战乱灾荒,或寻觅更佳生路,所以,尽管当时官府严令禁止,后世又被城里人讥为天性守旧、难舍故土,但中国农民为了生存,即使在小农经济时代,也不乏“闯关东”、“走西口”、“湖广填四川”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迁徙壮举。
明朝也曾实行严格的保甲制度,但亦未能把农民固定于一方土地之上。蔡美彪《中国通史》载:“明初对户口的管理,极为严格。无路引私渡关津,要从严治罪。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和赋税的繁重,无地少食的农民被迫逃流外乡,寻求生路,被称为‘流民'或‘逃户'。   荆襄一带是流民聚集最多的地区。所以,成化时,这里的流民已达150万人以上。郧阳地区,在湖广、河南、陕西、四川四省交界处,延蔓数千里,山深地广,有大量空闲荒地,外地流民多来这里屯聚开垦,官府难以禁止。”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发生的陕西﹑四川﹑湖广边区农民起义。荆襄流民主要指宣德至成化年间(1426~1487) 为土地兼并或租税徭役所迫而逃往荆襄山区谋生的农民﹐又名棚民。荆襄地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东有熊耳山﹐中有武当山﹑荆山﹐跨连陕西﹑河南﹑湖北三省﹐谷阻山深﹐人烟稀少,为封建统治的薄弱环节。该地资源丰富﹐且可逃避赋役﹐永乐年间(1403~1424)渐有流民进入。宣德至成化年间﹐流民集结者逾一百五十万。他们千百为群﹐开垦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故称棚民。官府视之为“盗贼渊薮”﹐欲加制裁。
成化元年三月﹐流民首领刘通(号刘千斤)联合石龙(号石和尚)﹑刘长子等﹐在房县大木厂立黄旗聚众起义﹐称汉王﹐国号汉﹐年号德胜﹐攻略襄﹑邓﹐屡败官军。成化元年﹐明廷派工部尚书白圭为提督湖广军务﹑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会合湖广总兵李震﹑河南巡抚王恕入山进讨。次年闰三月﹐刘通兵败被擒﹐死于京师。十月﹐刘长子﹑石龙被俘。起义失败﹐白圭在流民中推行强制附籍与发还原籍的政策﹐导致成化六年刘通余部李原(号李胡子)与小王洪﹑王彪为首的流民第二次起义。李原称太平王﹐攻掠南漳﹑内乡﹑渭南一带﹐流民归附者近百万。右都御史项忠受命为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挫败起义军﹐俘李原﹑小王洪等。项忠勒令流民选一丁﹐戍湖广边卫﹐余归籍给田。在官府强行驱迫下﹐流民不前即杀﹐戍者舟行多疫死。
朝廷为防事态扩大﹐于成化十二年派左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流民﹐设置郧阳府与湖广行都司﹐并由都御史吴道宏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流民附籍后,垦辟老林﹐从事农作﹐开发药材﹑竹木﹑铁﹑炭等资源﹐荆襄山区逐渐民户稠密﹑商旅不绝。
  
郧阳巡抚的设置,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明政府与该地流民相妥协的产物。自宣德始,山东、河南、江西、湖广、陕西等处流民大批移居人烟稀少的川、湖、陕交界的荆襄地区。明政府对流民采取了强迫返乡政策,从而激起声势浩大的荆襄流民起义。起义被镇压后,流民在武力的胁迫下陆续离境。但事隔不久,各地流民复向该地区迁徙,且越来越多。为避免再次引起XX,明政府接受了原杰、王恕、吴道宏等人的建议,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将各地迁往荆襄地区的流民分别附籍于所在州县,承认其迁居的合法性;二、拓郧阳县为郧阳府,同时设湖广行都司及所属郧阳卫,命河南、湖广巡抚兼抚之,以加强统治;三、于成化十五年五月升湖广巡按御史吴道宏为大理寺少卿,抚治郧阳,建立起准巡抚机构,以湖广之郧阳、襄阳二府,河南南阳府之邓、唐等州县,陕西西安府之商州、汉中府之兴安等州县,以及四川之夔州府以隶之。
  同时割竹山尹店社,设置竹溪县。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TOP

竹溪寻觅之55

谁言竹溪无千年?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一





行走的思绪之古城消逝


前文言道竹溪县治自明成化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76年始,至至今531年,也不算错的。然以县治辖地计算,却是错误的。以上庸县为始,东周楚庄王三年(前611年),庸率群蛮叛楚,8月楚伐庸,楚人、巴人、秦人灭庸,庸地入楚,置上庸县,竹溪为上庸县属地。那是公元前611年,也就距离今年已经1396年啦。

换一句话说,竹溪以县治民,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然而,不仅仅如此。竹溪前以庸国治地算,却又不止千年历史的。《辞海》云:庸,古国名,曾随同周武王灭商。约在公元前1100年,周武王灭商的。那就是庸国至今已经3107年了。


我们知道,竹溪历史上曾设过武陵县、孔阳县、上庸县、吉阳县、新丰县、竹溪县。

武陵县建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很多学人认为,武陵县才是是竹溪县第一次建县。距离今天那也是2217年的。而上庸县却始于北朝西魏文帝大统无年,也就是公元535年,距今年1472年了。

为什么这样算?

因为古庸国及灭国后所建之上庸县,不仅仅管辖竹溪一地的,它还包括今天的竹山等地,北抵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越武当,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

细细述来,竹溪西周属古庸国。东周楚庄王三年(前611年),庸率群蛮叛楚,8月楚伐庸,楚人、巴人、秦人灭庸,庸地入楚,置上庸县,竹溪为上庸县属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析上庸之地地置为武陵县,隶属汉中郡,此为竹溪建县之始,治所在今竹溪县城东。南朝梁,置为新丰县。北朝西魏,置为上庸县。北朝周,置为孔阳县。隋朝,置为上庸县。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置为竹溪县,以境内竹溪河而定名.属郧阳府。     

  1949年5月竹溪县解放,隶属陕南军区两郧行政公署。1950年,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合并,竹溪县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分设,竹溪县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0月,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十堰市人民政府合并为十堰市人民政府,竹溪县隶属十堰市人民政府。


《辞海》云:庸,古国名,曾随同周武王灭商。春秋时,是巴、秦、楚三国间较大的国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公元前611年,为楚所灭。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庸地设上庸县,隶汉中郡,属梁州。古庸国遗址应在长江之北,汉江之南,堵水之滨,今竹山县西南的田家坝两河口,即堵河干流的起始点。

《竹山县志》(1865—1993年)载:堵河,史书称堵水,一名庸水,亦称武陵水。堵河北源竹溪汇湾河,南源官渡河。堵河干流自两河口东流经田家坝、潘口、城关、三台、楼台、文峰,至沧浪乡庵场村尼姑河口出境,在郧县辽瓦乡西流河口注入汉江。

《水经注》:堵水又东北经上庸郡,故庸国,《春秋》文公十六年(前611年),楚人、秦人、巴人灭庸,灭之以为县,属汉中郡,汉末又分为上庸郡,城三面际水。堵水又东经方城亭南,东北历嵾山下,而北经堵阳县南,北流注汉水。从中国历史地图标示看,古庸国故址位于今竹山县西南部的堵河南北两大支流的交汇口。


附注:

  十堰市图书馆副研究员康安宇先生,通过查阅上千种文献,经过三年多考证撰写而成《十堰方国考》一书。它反映先秦时期十堰境内房国、微国、庸国、麋国、郧国、彭国、绞国、罗国等方国起源、地理位置、沿革和国名由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考证,康安宇认为楚国灭掉麋国、庸国等十堰境内的10余个方国,花了近100年;而从楚吞并十堰境内第一个方国算起,直到楚被秦国所逼让出所统治的十堰域地止,楚国经营、统治十堰域地长达400年。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TOP

竹溪寻觅之56
武陵县里桃花源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二



  从前文可知,竹溪第一次置县,名为武陵县。查 <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武陵”
汉置,后汉省,三国魏复置,南朝梁省,唐又置,寻省,故城在今湖北竹溪县东。
  另,汉临沅县,隋改为武陵,清为湖南常德府治,XX废府,改县为常德。
而武陵,却与中国隐逸文人之祖陶渊明有关。

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武陵人当是“武陵郡人”。晋孝武帝《征武陵袭元之》、晋胡济(尚书郎)《荐武陵伍朝疏》、六朝刘潜《为武陵王谢赐弟启》中的“武陵”,也应是指“武陵郡”地区。
在历代写“武陵”的诗文中,如唐孟浩然的《武陵泛舟》、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为题》、《武陵开元寺黄炼师院》、司空图《武陵路》、曹唐《武陵洞》、五代王建《武陵春日》、宋梅尧臣《武陵行》、张斛《武陵春晓》、唐庚《武陵道中》、胡浚《武陵竹枝词》(六首)等诗,基本上是写桃花源,标题却写的“武陵”,往往把“武陵”当作桃花源的代名词。
然而,时人多以常德为武陵县。大误。
从上可知,那一块在汉时为临沅县,隋始改为武陵。而陶渊明为何时人?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
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肖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肖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自然,他不会写出隋以后才有的武陵吧?也就是现在的常德县?

“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关于武陵郡设置的时间,《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武陵”一名的来历,据梁刘昭注《先贤传》曰:“晋太守赵厥问主簿潘京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为所攻破。光武时移东出,遂得见全,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注:高平为陵,’于是改名焉。”“武陵郡”之名取之于《左传》与《诗经》,始于汉初,后改“义陵郡”’;东汉时复称“武陵郡”。

现在再说桃花源。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礼仪,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样。孩子们纵情地歌唱,老人们自由自在地游乐。
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无弦琴是弹奏不出声音的,拨弄它是为了“寄其意”,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虽然超尘脱俗,无法实现,却也正是为了“寄其意”。 《桃花源诗并记》所描绘的理想乐园,反映着小生产者的理想与愿望。这个理想与愿望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其思想意义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极大否定,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
那也只是古人的一个梦了。
而桃源,实实在在是竹溪县东南一个地名。距县192公里,北与接瓦沧,丰溪及云雾溪,南连向坝,双桥之间,东交竹山,西伸出省处,与陕西镇坪县,四川巫溪县相连。该地山大沟狭,厅峰兀立。千米以上高山161坐,无一坪之地。
桃源有一河,名后河。河狭水急,河边有两洞,形如羊角,名羊角洞。洞前有石如人张口,名张口石。据传,那就是桃花源的入口,因后人多寻其址,遂闭其道。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TOP

竹溪寻觅之57
风雨千年文化传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三



《竹溪县志﹡风俗卷》(同治版)载,竹溪陕西之民五,江西之民四,山东之民二,土著之民二。今则,四川,江西,广东,湖南,本省武昌,黄州,安陆,荆襄之人亦多入籍。亲戚族党因缘接踵。语言称谓,仍操土音,气习风尚皆各以其俗为俗。
陕西的秦文化,江西的越文化(江西古属越地,并与古楚相接壤.据考古发现,现在江 西境内,也曾是东周时期越国和楚国先后控制区域),山东的齐鲁文化及本地文化构成一个竹溪文化大杂烩。

我们知道,竹溪位于川陕鄂三省交界处,有“秦楚走廊”、“楚蜀通道”之称,是“通向四川的盐道”和“通向江汉的中药材之路”。这个地区的居民由东西南北流民杂居混成:(1)远古土著先民后裔;(2)庸人后裔;(3)巴人后裔;(4)濮人后裔;(5);蜀中流民;(6)三秦流民;(7)荆楚流民;(8)豫中流民;(9)叛逆巨匪流民;(10)流放士族后裔。多地区、多民族、多阶层、多成份的流民把竹溪作为逃避战争、早涝、赋税、瑶役、仇杀的“避风港”和“桃花园”,在这块相对肥沃、偏僻、封闭的土地上共同开拓新的家园。与此同时带来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独具风格的异域异质文化因子,给竹溪文化带来新的冲击、新的形态。
土著先民不说,庸人后裔不说,比如巴国巴人,本为伏羲氏的一支,殷末的牧誓之战中巴人出力较大。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志》载:“西周初期,受周王室分封,在汉水流域建立了巴国”。西周中叶,巴人定居在汉水之南及荆山以北地带,包括整个房陵。清同治年间所修的《房县志·兵政》》中云:“房地辽阔,旧为巴山老林”(即今神农架一带)。《史记·秦本纪》记载了平定长信侯嫪毐之乱后:“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家,于房陵”。巴在西周中期进入房陵,至春秋末期。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扬子国,扬子原在陕西中部黄龙县,西周晚期周宣王夺其地,封其子尚父,后被移于房陵西南一百二十里的扬子山,到神农架的北部边缘(见《房县先秦时期的历史沿革》)。神农架北部边缘即与竹溪接壤之地。
这些均构成了竹溪的本土文化本质核心。然而,这些不是竹溪文化的主流。

  比如说,在近代历史上,对竹溪文化给予巨大冲击与极大丰富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明代成化年间的荆襄大移民浪潮。明朝周洪谟在《创置郧阳府纪》中说:“成化七年,荆襄流民百万,有司逐之,渴疫者过半。天子籍流民十二万三千余户,因割竹山之地置竹溪,割郧津之地置郧西,使流寓、本著参错以居。于是就郧县城置郧阳府,以统房、竹六县。”此次移民仅堵河流域的竹山、竹溪一带即安置七万余户近三十万人。其数目大于土著人一倍。自此,这占人口1/2的荆襄移民自然而然地将江汉平原先进的平川农耕文明和集市商贸文明带进堵河,使堵河土地、资源得到更有力的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以中药材等土特产交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活动,培育出外向型农业文化。 
  第二次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和白莲教起义军残余大量逃人竹山,以隐蔽形式定居下来,约有5万余人,繁衍为特殊的部族。据《清史稿》载:竹溪一直是白莲教和太平军的大本营,也是他们劫后余身的幸存之地。农民起义军后裔继承了先辈的刚烈血性,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竹溪在近一千多年历史上爆发过600余次大大小小的起义。特殊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种族心理培养出李来亨、王聪儿这样的志士。竹溪文化温柔敦厚、中庸平和的背后蕴藏着时代飓风的“风暴眼”。阴柔和阳刚的交融构成万物变化的两面性的有机统一,当民族和人民的生存处于危险关头时,刑天舞干戚的金刚怒目正如佛门智者的“狮子吼”,把沉迷于酣梦中的人们唤醒。反叛精神从另一面丰富了竹溪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加强“穷则变,变则通”的创新色彩。
第三次机遇是抗日战争时期,武昌、黄冈一带的商人被迫迁徙于竹溪,这时,为逃避战乱,约有8万人逃进竹山、竹溪一带定居,带来的是“九头鸟”的商业文化因子和黄梅戏。使得竹溪文化得以同站在时代前列的武汉都市相接轨,并产生繁华的秦巴集市。与此同时,外面世界的洋货进山了,山里的土特产顺着堵河流进了湖广。

至于历史上,各地文化人到竹溪行走,那些活动并未对竹溪文化构成影响,比如李白。
《竹溪县志》(同治版)载:“唐,李太白,陇西人,初隐岷山,遨游襄汉间,曾寄居竹溪。写有《游仙娥溪》等诗。”这且不说,“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句,却出自《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这泗水,是不是竹溪丰溪镇的泗水关呢?那个与反唐故事大有关联的薛刚,就是在这儿为薛义所捉的。
在诗中,李白写道: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唉,有不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文人只是匆匆的过客而已!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TOP

竹溪寻觅之58
文化种子在乡间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四



我们都知道,《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经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历史上又称为“诗三百”。《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根据诗歌的来源和乐调而作的分类。风是富有地方色彩的乐调演唱的是歌,内容反映民间生活,诗句韵味十足,声音短促,叠章复唱,亲切感人。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风、庸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墉风有十篇,共三十章,计百七十六句。
据说,《诗·墉风》之“墉风”,为周代庸国,属南蛮,是《牧誓》所见西土八族(庸、蜀、羌、(原字髦去毛加矛)、微、卢、彭、濮)之一。春秋前期庸国曾给楚国造成很大麻烦,后来楚庄王联合了秦国和巴人灭庸置县。
详细情况是,楚庄王三年,即公元前611年。楚国国内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西方的戎人乘着这一机会先后侵扰了楚国西南部。位于今天湖北竹溪县的庸国又乘机率领楚国附近地区大量蛮族人攻楚;麇国(今陕西白河东南)又联合散居在今天湖北石首一带濮族各部、也就是“百濮”,集结兵力于选(今湖北枝江境内),伺机攻楚。
迎敌的楚军只有三千,庸军有六万。楚庄王命令楚军的前锋部队故意打败仗,七战七退,楚庄王一面拉拢跟随庸国反楚的蛮人,一面又向秦国和巴国(今四川重庆北)邀兵助战。在秦、巴两XX队的协助下,楚军兵分两路,总共四路大军,对庸国发起决战。最后楚军胜利攻入庸国的都城,结束千年庸国的辉煌历史,成为军事战略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自从填平楚庸疆界的界沟以后,以防庸人再次生事,全部强行被迁移到现在湖南一带。
比如说,湖南省的张家界市,是多民族聚居区,主要为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19个少数民族,共计111.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55.2万人的72.06%,其中土家族98万人,土家族是张家界的主体民族。张家界土家族属于古代庸国人的后裔民。

商朝末年,庸作为数巴并立时一支重要部族从周武王伐纣,《尚书》上记载说:“武王兴兵伐纣,庸率卢、彭、濮等八国以兵相从。”八国伐纣庸为上,立下大功后庸与巴一起被封为子国(庸国故地在今湖北竹溪县一带),巴庸一时成为周王室控监南方的重要力量和藩屏,这前后就是史称“数巴并立”的时代。庸国的疆域也拓展至今陕西的山阳、镇安、柞水、安康、汉阳、紫阳、岚皋、平利、镇坪,今重庆的巫溪、巫山、奉节,湖北的竹山、竹溪、房县、神农架、兴山、秭归、巴东等县,整个秦岭东南山地和大巴山区大部为庸地,都城方城筑在今竹山县文丰乡皇城村。
在庸、巴、蜀等巴人建立的子国先后败亡后,庸人中有一支远走东南瓯越(福建)山地,成了后来的百越中的越人一支,这个外来民族以善冶炼青铜器著称,最初被称为“钺人”,钺与镛意义相通,都是指善于冶炼青铜的意思,钺是一种青铜兵器,这也显示了以武立国、精于冶炼的巴镛人的一个特性,在古代,钺越二字相通,钺(镛)人后来才被叫成越人。
那个创造了“庸人自扰”成语典故的庸国,也是巴人外族一支。因为善于铸造铜器而被称为“镛人”,又因为善于建造城池攻守之道,被称为“墉人”。据王国维对庸史的研究和《通志·氏族略》及蒙文通的《古代民族迁徙者》记叙:汉水支流堵河流域的上庸,在尧时是尧帝长子丹朱的封地,古史记载丹朱在此“发明围棋”,与父亲帝尧战于丹水之滨。古史载:“尧时庸人善弈,性狂放狡黠”,
  
有人推测屈原的祖先就是庸国人。其故地在今湖北竹溪,近年其地发现了 7.5万平方米的庸国遗址。南北朝时,北周的国公之封也有庸国公,而且还封了蜀国公、卢国公、彭国公,(注:庸国公如王雄,蜀国公如尉迟迥,卢国公如尉迟运,彭国公如刘亮。并见《北周书》。)四者都在西土八族之列。
也就是说,竹溪其实是一处民间文化的集萃地,在它的历史上,根本是一块富沃的土壤。当然,这些在官方的记载中,是少见的。换一句话,它的根源在民间。
还是让我们来看国风之墉风吧。
《鄘风》即鄘地民歌,包括《柏舟》、《墙有茨》等十篇。多数是东周作品。
 十篇之一《柏舟》。其言日,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髡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是什么样的一首诗歌?一个少女爱上了那个披散头发的少年,却受到社会舆论和父母的反对、阻挠。少女指天誓日:誓死不变心!表示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决心。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恋自由而产生的强烈反抗,表达大胆、直朴。
学习过中学历史课的,大多数知道其中一首名篇,《相 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中把丑陋、狡黠、偷窃成性的老鼠与墉国“在位者”作对比,你看看,你看看,连鼠辈这么丑陋的东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样,即使偎琐,可也是皮毛俱全啊!而那些长着人形而寡廉鲜耻的在位者连老鼠也不如。我们竹溪的先人们,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
  
这就是竹溪的先民,聪慧,灵巧,坚韧,直朴,大胆,热烈而无所顾忌,只要确定了心中的目标,一往无前地去追求。
这就是竹溪人精神!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TOP

竹溪寻觅之59
竹溪民歌墉风生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五
\


诗三百,风为主。
风即是各国的民歌,“国风”是收集在我国第一部歌词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的总称。它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现今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广大地区,约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的民间歌曲。因此,又称“十五国风”。
墉包括历史上的竹溪,其风流传到现在,生命力如旧。墉风简单说本是民间歌谣,由专门官员搜集整理而成。竹溪民歌中都能读出诗经的韵味儿:“关关睢鸠两个人,在河之洲一片情,窈窕淑女才超群,君子好逑情意真。” 民歌一般口头流传,所以曲子不变,而歌词随意,这样就有了这种反复咏叹的诗歌。
竹溪民歌已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向坝全乡70%以上的成年村民会唱民歌,有的可唱300余首。歌手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7岁。向坝村王龙学一家三代都会编、会谱、会唱。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从《诗经》民歌到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古代早期,其内容之丰富,表现力之强烈,已相当完美。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竹溪地处秦川鄂接壤处,向坝在秦川鄂三种地域文化的融会地带上,但是向坝的民歌不是这三种地域文化简单的复合体,它是这三种地域文化在这里融会整合出的崭新的民歌样式,有着珍贵的地域生态学、史学、音乐文化学、音乐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等的多学科价值。大山的阻隔和封闭,不利于文化的流动,而却有利于文化的积淀及整合与发育。
近几年,竹溪县邀请省、市民协专家,多次深入向坝乡15个行政村实地采风,累计搜集民歌4000余首。据有关资料统计,向坝民歌已搜集整理出山歌、阳歌、情歌等15种主要民歌形式,5种主要民歌格调,162种民歌曲牌,3800首完整歌词。同时,在向坝乡境内还发现2000多名民歌手,60%的成年人能随时随地熟练演唱民歌,200多户祖孙三代能同台演唱。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向坝民歌集》分“情歌”、“劳动歌”、“仪式歌”、“传说歌”等10部分,共收录民歌300余首,其中29首被记谱整理。据省民歌协会主席傅广典介绍,向坝将成为民间文化生态和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区,并将作为我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重点区域纳入国家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向坝的民歌不仅种类多,号子、山歌、田歌、小调、风俗歌、生活歌等等繁杂多样,调式和腔格异彩纷呈,而且向坝民歌的地域特色也非常鲜明,是少有异域文化浸染与渗透的土著原生态。歌词包罗万象,上山有打杵歌,下田有薅秧歌,居家过日子有多不胜数的小调:曲调刚柔相济,刚如山,柔似水,山抱水,水缠山;唱法独特独到,时如高声呐喊,放浪形骸,时如低低私语,含蓄委婉。向坝人的歌,或唱在雾缕悠悠的山巅,或唱在山风习习的峡谷,或唱在蜿蜒崎岖的小路,或唱在炊烟袅绕土屋石屋的屋前屋后。

“郎到四川去背盐,一去去了两三年,床上泪水能洗澡,地下泪水能撑船。”——这首向坝民歌反映了妻子思念到四川背盐的丈夫。民歌的作者和传唱者是劳动人民,他们通过编唱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哀愁、祈求幸福,同时也以民歌抒发感情,美化生活,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历史。
向坝民歌村演唱形式,大多以山歌、情歌对唱为主。对唱主角一般是女性,并以女性口吻歌唱,用以表达颇具流传性歌谣的思想内涵。歌谣的思想内涵表达方式以艳、贤、谐、怨、哀为主格调,用以分别表达不同人物的思想和不同人物的思想个性。
在竹溪民歌体系中,情歌所占的比重最大,传承的人数最多,流传的范围最广。爱情歌又叫“情歌”或"姐儿歌"。她共分为思春、赞美、撩情、拒情、对歌、相会、定情、幽念、相思、款情、私情、吊情等十二大类

偷情歌
奴在后院割呀割韭菜
忽然给了个笑话来
(合)这是个啥子哟
要吃韭菜拿呀把去
要想贪花夜晚来
(和)莫穿橡皮鞋也
(男)(白)开哒,门咋开
门凳上放的是阴凉水
打湿门栓自然开
(合)你轻轻梭进来哟
酒壶里煨的是热啊烧酒
锅里炒的有下酒菜
(合)自盅自个塞哟
砂罐里煨的是洗呀脚水
踏板上放的是跛脚鞋
(合)光脚上床来哟

露水夫妻不久?
郎在高山打伞来,姐在河下绣香袋。左手接住郎的伞,右手把郎搂在怀。口问情哥哪里来。
叫声情妹我的妻,我从沙市转来的。那年许我一双鞋,不为鞋儿我不来。给我穿起好上街。
叫声情哥我的郎,鞋儿做起没上绑。你在我家宿一晚,我高点明灯把鞋上。明日穿起转回乡。
叫声情妹我的妻,我在你家宿不得的,那日在你家宿一晚,回去了受了妻子的气,七天七夜没脱衣。
情哥说话无钢刹,哪有好汉怕婆娘。一天给她三遍打,三天给她九遍捶,她是烈马也打下威。
叫声情妹我的妻,各人的妻子打不得的,自家的妻子是檐上的瓦,人家妻子是瓦上霜,只见阴来怕见阳。
你也无心在我家宿,我也无心把鞋上,露水夫妻不久长,菜籽开花应下场,要好还是自己的郎。

望郎十二月
灯草开花黄,听我开言唱。唱个情妹望情郎,不知在哪方,
自从郎走了,茶饭吃不饱,三天没得两天好。越想越心焦。
二月惊蛰节,望郎把病得, 望了一月又一月, 难丢又难舍。
望郎三月三,茶饭都不沾。桃茶开满山,两眼都望穿。
望郎四月八,庙里把香插。几时得会小冤家,抽签又卜卦。
五月是端阳,入了象牙床。手撑象牙望小郎,不知在何方。
六月三伏热,望郎把病得,望了一月又一月,难丢又难舍。
七月秋风凉,梦见奴小郎,梦见小郎入绣房,醒来哭一场。
八月白露来,眼泪掉在怀。千想万想郎不来,莫把奴丢开。
望郎九月九,站在大门口。眼泪汪汪难开口,这是奴朋友。
十月小阳春,望郎好伤心。路上石头望成人,望掉奴的魂。
冬月下大雪,脚冷睡不热。手撑牙床望半夜,为你遭活孽。
望郎腊月腊,你不来没办法。写封书信拜上他,要来望奴家。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TOP

竹溪寻觅之60
               书院儒学化文风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五

            

  书院是古读书人存经.读经.教经.讨论经典.校经.印经.祭拜圣贤的地方。邓洪波在其《中国书院史》一书说:书院出现于唐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院”是非常重要的学术文化机构。书院集自修、研究、教育、讲学于一身,作为文化载体,书院为传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了其它文化形式不可取代的历史性贡献。
  元、明两代的统治者对书院采取了抑制政策。明代的统治者对“东林书院”致力于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大为恼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封建统治者制造了明末四毁书院的政治事件。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年);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第三次是万历七年(1579年);第四次是天启五年(1625年)。清初统治者鉴于明末书院“群聚党徒”、“摇撼朝廷”的教训,继续对书院采取了抑制政策。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允许在政府严密控制下创建书院。
  宋、明两代书院,既是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关。但到清朝,书院除少数仍保留着书院的讲学传统外,多数同官学无大差别。
  书院的教学内容不是以讲求理学为主,而是以考课为主,是为封建的科举制度服务的,故教学多围绕科举考试选择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比较重视“八股文”的教学。
  光绪27年,张之洞.刘坤一联合提出三本奏折,主张大量设立文武学堂,把原有书院都改为学堂,以涤除腐败积习。清政府接受他们的建议,下令书院按等级改制,省会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书院改为小学堂。
  现代以降,传统书院被体制化的学校所取代,书院绝迹。

  儒学是当时县内官办的最高学府,也是为封建科举制度服务的生员肄业场所。儒学由教谕和训导负责生员的月课与季考,并将生员的课业与品行报告于学政。教谕负责“总理学事,教训生徒,讲论经史,肄习课业,以备选举。”而训导则负责“分斋督导生徒,中试论功申录,教法亦如之。”
  儒学的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各朝又略有出入。明初,县儒学学生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明洪武中期,教学内容稍有不同,即颁行礼、射、书、数四类:礼包括经、史、律、诰、礼仪等;射包括朔望演习于射圃,中者有奖;书指书法,日习五百字;数须精通《九章》。清代的教学内容,按顺治九年(1652年)规定:“礼部提准,嗣后直省学政将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等书,责成提调教官课令生儒习讲解。”

  竹溪书院在明以前有儒学者个人建立,清代变为官立教育机构。乾隆二十年(1755年),知县宋焕主持建立于城东龙山,名“五峰书院”(现图书馆文昌阁处)。乾隆二十三年因隔河不便(现月弓池处旧为护城河道,使得龙山与县城相隔),书院迁于城东三官庙。乾隆二十八年,道光十五年两次水淹,竹溪四大家之谌家祖琏公,捐西关房屋改建(现在县食品厂处)。光绪三十一年停科举,三十三年改书院为高等小学堂,移迁到现在实验小学处。
  五峰书院有山长,讲席各一人,首事(管理财务)四人。其上有学监一人,为知县兼。书院招生费用等项,自行酌定。后收归官方后,为地方官管理。年取学子20名,光绪十年(1884年),分课内生(住读生),外课生(走读生),加课生(附读生或旁听生)三等。入院必须考试合格,审查过关。
  儒学则创建于明成化十二年,建于县署东,与文庙合二为一。因儒学“以兴学育才为首务”,文庙供奉孔子等先贤,故称“学宫”,或“黉学”。竹溪儒学兴建后,八度兴灭。教学人员为县教谕,训导任,学生额为廪生20名,增生20名,年取文生8名,武生8名,科试取文生8名。
  为奖励好学士子,地方人民,官方及官绅义绢,筹集专款,兴办田庄,资助贫困学子应试充作路费及衣物之用。凡参加乡试生员,每人给钱三十千,举人进京会试给一百六千,贡生进京考监生,给八十串。在省城江汉书院肄业者,每年给银十两。
  自创书院儒学以来,竹溪明代有进士3人,举人5人,贡生71人;清代进士3人,举人8人,贡生160人。自于现代学校,不说也罢。

  竹溪儒学旧址现为县第一高级中学,书院为县实验小学处。这算不算旧学的延续呢?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佾 于 2011-6-4 15:55 发表
竹溪寻觅之60
               书院儒学化文风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五

            

  书院是古读书人存经.读经.教经.讨论经典.校经.印经. ...
现代学校,应该不错的!

TOP

竹溪寻觅之61
                文成教化武成习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七

            


  竹溪尚武之风甚烈,拳派极多,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渐渐地弱了。
  现在的读书人,只是知道读书可以走出一条路,不知道另有一条路子,那就是以尚武之风锤炼自己的意志,形成刚猛中的坚韧,温和中的持重,协作中的配合,坚持中的忍耐。那些在习武练艺中形成的性格习惯,才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法宝。只是,现在的几人明白,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只是一味的读书,只能是呆呆板板地书橱罢了。
  鲁讯先生在研究中国古文化后,所作的《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解放中国读书人的良方“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不是受到竹溪历史的启迪呢?

  XXX 1917年的 《体育之研究》 中也说,“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这近人,正是鲁讯先生。
  XXX在他的年轻时代,为了磨砺自己的意志,对自己有意进行饥饿、冷冻、疲劳等的训练;一个人在遍尝极度的饥饿、冷冻和疲劳后,他会对人生的甘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这对于其日后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曲折而百折不挠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为上世纪初青年一代共同的志向。
  我们今天都知道,在学校开设体育课,正是使行学生们能够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只要摆正读书与体育的关系,身体练好了,精力旺盛了,对读书不但无影响,还会有促进作用呢!
  所以,宋儒还有“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习俗。
  但明清以降,官方把读书与体育人截然分别开来的“文武制度”,使“文官”与“武将”、现实社会、政治暨往千年的古老文化严重分化脱节。加之中文字繁难解,必须长年累月死记硬背,使“读书人”在近代是社会的极少一部分。
  当然,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古老的儒家文明一向注重教育,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由于中国天然的平原、自然河流和充沛雨水地理气侯,与欧洲海式的山地、埃及洪水气侯的区别,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原地区,自始至终都是相对稳定的农业社会,由此相应衍生的惰性文化与封建关系,也限定了中国文明的局限性。

  竹溪县城南,有“南教场”,北向筑有一土台,高二丈许,长宽各五丈许,是明清检阅士兵习武的站台。下面场所约一里方圆,闲是却是溪人习武的所在了。
  武术多源于少林,武当,峨眉,拳派有虎步拳,形意拳,梅花拳,桃花拳,板凳拳及点穴手。XX初年,少林高手何进裕,形意拳手王子民等,曾来溪传授精要心得。
  中峰郭家梁子,甘家岭的刀术,枪术,棍术,城西寺庙,河南馆的拳术都是盛极一时的。县内武馆多,每馆二三十人左右。这是显于明面上的武风,在暗面之下,竹溪流传于世而不为人知的,却是梅花拳,桃花拳及点穴手等绝派武功。那是不出手则已,出则必伤,重则必死的独门密技。
  1951年,县长李荣久派土改干部严共学到泉溪,调查生漆,黄莲,当归等土特产的情况。那是一个与陕西镇坪相邻的乡镇。时与乡土改组长赵念初一块,到农民陈崇树家。陈崇树领他们到了兰启斌家,兰启斌是一个割漆能手,又会制药,打猎,木匠,还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更是桃花拳派高手,而且还是点穴手传人。
  XX三十三年,兰启斌对严共学讲,大地主周文斋勾结石岩河黑道头子宋家独眼龙,带一群土匪在他们一家人外出时,抢夺两个黄莲棚及一家子财产。最后还在绑架兰启斌的妻子王永春。迫不及待,王永春出手了,扬手放出三枚毒针,三个土匪顺地乱爬,鬼哭狼叫的,独眼龙一伙大惊失色,慌忙逃窜。
  严共学正听得入神时,土改会开始了。兰启斌儿子女儿回家。19岁的兰山根与17岁的兰草在去开会的路上,抓住了大地主保长周文斋的弟弟,周文元。周文元手持花栗木棍,藏在赵念初开会时必走的路上,被发现后逃窜,兰草点穴手使其不能动弹。
  严共学是竹溪县委办公室干部,现在已退休。

  1951年,南教场拆除旧台,习武之风涟淡,九十年代完全改造南教场,成为现在的商场菜市场后,从此武风再也不见了。
  真是怀念小时候,每天地南教场上习武练拳乱叫喊,那些少年时光从此不再。
  那时候,郧阳六县球类比赛,竹溪是包揽寇亚军十余年的。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61.文成教化武成习
62.“一门三烈”何氏传
63.灵珑诗心喻泉源
64.河失根兮城无魂

TOP

竹溪寻觅之62
                 “一门三烈”何氏传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八

             





何恐

  千年竹溪,文成武就多少忠烈,明时徐成楚为民请命而免贡米苦,明末清初甘家岭一门忠义甘继芳,清时李逢亨解救河水难坐为黄河道台,还有多少志士不一一细述,这里说的是何氏“一门三烈”。

  烈士名何恐,“法官”相戏讽。当庭语反讥,众口夸英勇。
  为甚名何恐?奥妙谁个懂?两种人生观,千年谈不拢。
  这打油诗诗赞的是何恐,是湖北竹溪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攻读经济学并加入中国XX党。1926年回国后,在武汉领导共青团湖北区委,化名“胡伯渠”。共青团蒲圻县委就是在他的直接关怀下建立起来的,他在蒲圻工作了一年多时间,为蒲圻党团组织的建设,培养党团骨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受蒲圻人民的爱戴。
  大革命失败后,何恐在武汉从事秘书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何恐不幸落入魔掌。他被捕后,英勇不屈,面对敌人威胁利诱,毫不动心。敌人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能使何恐同志屈服,便决定对其公开处决。临刑时,法官当庭戏语:“何恐,何恐,何所持而不恐?”何恐即回答:“主义正大,行为光明,何用恐为?!”何恐针锋地回答,一时传为佳话,时人撰记其事,故有是诗云尔。(出自《何恐临刑戏“法官”》)
  何恐烈士,原名楚珍,字毅生,出生于竹溪县城。父亲何常甫,是竹溪一开明人士,在竹溪县城里有个“益泰恒”洋广杂货店,汉口还有一个坐庄,生意兴隆,经济活套,人称竹溪首富。儿子6人就有3个烈士。何恐的四弟何芙生,由五弟何立人介绍加入共青团组织,协助何立人开展革命活动。就是在他的影响下,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后,何恐慌三弟精神失常,四弟被杀竹溪,五弟死于江西,父母含恨而死,杂货铺洗劫一空,革命一家只剩下几个寡妇孤儿……

  何恐 男,汉族,湖北竹溪,1900年出生,原名步孔,字楚珍,号毅生。死于1930年09月07日。
  (1909年4月19日何立人出生。又名何公轸,字楚钊。因排老五,乡邻多称其何老五。

  1915年,何恐考入县立高等学堂。
  1917年,以优异成绩从县高等学校毕业。(何立人考入县高等小学堂。)
  次年,考入湖北省外国语专门学校。喜读鲁迅著作,兼有踢足球、唱京戏等爱好,遂很快成为校内外活动家,被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总干事。
  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被选为学生代表团成员,向武汉当局提出正义要求,反对“二十一条”。
  1920年肆业于武汉外国语学校。
  秋,在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影响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由陈谭秋介绍加入中国XX党。
  1922年冬。曾多次在《星期评论》、《江申日报》、《正义报》上发表文章,宣传革命。先后担任青年团武汉区委组织委员、武昌地委组织委员、武汉学生联合会总干事、湖北民校秘书等职。
  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同年3月,代表武汉学生赴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回汉后,带领学生前往江岸慰问罢工工人。“二七”惨案发生后,参与起草武汉XX声援京汉铁路工人的《告全国同胞书》。
  (是年,年仅14岁的何立人以优异的成绩从县高等小学毕业后,辞别了养育他的父母和老师,只身来到武汉求学,在何恐的引导下考入了由董必武等创办的武汉中学。)
  7月,出席全国XX会议,为湖北理事。
  10月,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
  1925年6月4日,带领武汉各校学生高举“愿流血以灌溉正义人道之苗,愿流血以倾倒帝国主义之根”的大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声援“五卅”运动,反对英帝国主义。
年底,由XX党组织派赴日本留学。曾以《中国青年们努力奋斗,不做东亚病夫,来救中国之危亡》为题发表演讲,受旅日爱国华侨赞扬。何恐在日本留学期间,是XX支部负责人之一。
  (1925年冬,何立人肄业于武汉中学。)
  (1926年5月,何立人在何恐的安排下,组织了竹山藉同学刘荫等多人,通过内线搞其进攻力量。同时,又策动武汉市大中学校的学生和居民作内应,为北伐军攻克武昌奠定了基础。北伐军攻下武昌后,在祝捷大会上,何立人等受到了董必武同志的点名表扬。)
  1926年10月10日,由日本回国,任国民党青年部秘书,主管青运工作。
  (11月,何恐又让何立人去约同竹溪进步青年陆树声、杨明智一起回溪开展工作。)
  (1927年春,何立人、何扶生等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在西乡关垭子、竹溪河、麻河、王家河、老阴山等地,成立了区、乡农民协会组织,发展会员2000余人。随后,推及全县。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筹备与组建,全县共建立了9个区,42个乡的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5240人。)
  1927年9月,何恐被捕。
  12月底,何恐率领200余名难友越狱脱险。
  1928年1月,何恐在应山县与XX党员卢玉成一起组织农民队伍数百人进行暴动。
  (1928年夏秋,竹溪地方劣绅勾结陕西平利县“神团”骚扰竹溪。请来原襄郧镇守使,1927年“四一二”后倒向蒋介石,编为国民党第七师的张连升部的一个营兵力进剿。华丽中叛变革命,何立人、何扶生兄弟同时下狱。后经党组织及家人多方活动,才得以开释。)
  12月16日晚,何恐再次回到竹溪进行革命活动。
  1929年2月,何恐为免遭逮捕,逃离竹山,返回武汉时,再次被捕。
  (1929年5月何芙生再次入狱,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竹溪,年仅27岁。)
(1929年春,将竹溪工作移交给四兄何扶生,何立人离溪返汉。
  同年秋,党组织派何立人赴上海进行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经常与党组织负责人杨献珍在一起商谈党的工作,探讨在白色恐怖下建党、建团工作的新方法。

  1930年9月7日,何恐等16名同志在汉口和记蛋厂前英勇就义。就义前,何恐带领15名战友昂首挺胸高呼“中国XX党万岁!最后胜利属于红军!”何恐牺牲时年仅30岁。
  (1931年,何立人返回武汉后,几次被捕,抗日战争爆发后,经上海党组织营救营救获释。
  1938年被派往抗日前线太行山地区进行抗日活动,到黎城县任县长。当时,为了工作之便,他改名何公轸。
  1939年底,何立人调太岳地区工作。
  1941年任太行地区专员。
  1942年初,何立人率部转移到山西省沁源县。5月,何立人因长期征战,劳累过度而病倒,在转移途中与敌遭遇,壮烈牺牲在山西省沁源县,时年33岁。)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61.文成教化武成习
62.“一门三烈”何氏传
63.灵珑诗心喻泉源
64.河失根兮城无魂

TOP

竹溪寻觅之63
                  灵珑诗心喻泉源
                 -百年小城今安在之续九

           


  人生不可能没有爱好,否则生活就是一潭死水。但情趣爱好一定要健康,要成为每个人精神的支撑,前进的动力,发展的阶梯。健康的生活情趣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斗志、强健人的体魄。有益于身心,能养神益智的爱好如文学、书画、下棋、跑步、唱歌等等。生活情趣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业余生活的问题,而是影响甚至决定命运的大事。贝多芬喜爱音乐,使他成为世界扬名的音乐大师,爱迪生从小喜欢摆弄小玩具,使他成为彪炳史册的科学巨人,而钱学森、华罗庚等人因有高雅的情趣、坚定的志向而成为学贯中西的权威专家。
  2002年,竹溪县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集,《不灭的圣火》,这是一位出生于1972年8月的山区小子十余年辛勤耕耘于文坛的结晶,上述所引即为其文,他就是喻泉源。
  近年来,他更是在秦巴大地上寻找一个古国的灵魂,写出了《小城系列》26篇文章,从文化脉搏里探寻振兴家乡的道路。
  这是他的情趣,更是他的天命,然而,谁能够想到,他原本只是竹溪山乡一名末能完成正规中学教育的学子?

  喻泉源高中未毕业就进了乡文化站工作。乡文化站破旧的阁楼上,直到夜深依然会有一个背影端坐在桌前。寒风透过窗子丝丝潜入屋内……
  拥有信念的人是富有的,这里的富有无关乎金钱,无关乎名利,是关于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喻泉源的信念来自于对家乡振兴的信仰,也来自于对为人处世的正直态度。
  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将身外的知识融于己身,只有将某种令人艳羡的能力融合到自己的工作里,一切才不会过时,才有理由有资格担起自己命运的大梁。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我觉得做人一定要善良,正直。写作也是一样,一定要宣传真善美,批评假恶丑。” 青山绿水虽然美丽但却也阻隔了经济的发展,山里有的孩子由于家境实在贫穷,无法完成学业,本该接受教育的年龄,却被生活逼迫得不得不放弃学习。针对一些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喻泉源写了一篇反映该问题的稿件,马上在《半月谈》上发表出来。
  将爱心回报社会,将善良回报社会,这是作文的原则更是做人的原则。能够将文字化为力量,真实而确切地帮助正在经受磨难的人,这种心灵的慰籍比任何报酬都来得可贵。喻泉源在此刻是最快乐的,每一封来信他都认认真真地回,他俨然成了“希望工程”的联络员,这方水土上,孩子们未来的希望紧紧地与这个拿着笔杆的人联系在一起。一种追求,当被世人承认了其中的价值,个中的喜悦和满足将会膨胀……
  他的文章开始频频见诸于报端。从此,他的文章一发不可收拾,《半月谈》、《湖北日报》等纷纷刊登他的文章。1995年春,因为新闻宣传业绩突出,喻泉源被调至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工作,并逐步担任了新闻科长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顺便补充一句,他已经通过自学,完成了中文大专,本科的课程了.

  诗心是指创作时所必备的一种艺术的心理或艺术精神。文风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然而,以喻泉源的年龄、阅历、成长时间及知识背景的限制,灵珑诗心何处有?淳朴的文风又如何产生?
  生生不息的乡土文化,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人生况味等等,使得耕读文化合成了特有的清幽、空灵、内涵之美一点一点滋润着成长中的喻泉源的心灵。自强、崛起,对生命的本真深切的期望,泥土的芬香和农民的单纯,又让他能够以真挚、细腻的情感描写,自朴实、粗犷,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中表现家乡的山山水水,人文风雨。
  这一切,是喻泉源能够成为过护守家乡中的文人的楷模么?这是不是他能够成为部分竹溪文人心中引领者的原因?是不是让众多文人都以身为农村写手而自豪的根源?
  这也是竹溪文人的诗心么

1.千年长城土关垭
2. 秋沟塘口话塘驿
3.龙山凹里柴火酒
4.黄河道台敖家祠
5.岳王庙后英雄冢
6.云雾迷漫活罗汉
7.龙堰莲花出黑龙
8.瘿疱贡米相牵连
9.漂石崖下露水集
10. 旅游长廊游何处?
11.野莽——竹溪一怪
12.烟尘迷雾中峰观
13.观庙寺祠路何在?
14.甘氏宗祠今日花
15.梦里花开天台山
16.小人物的大事业
17.白玉干子臭豆棍
18.披沙拣金卵石滩
19.你的目光凝视哪儿?
20.天生一个仙人洞
21.满溢书香大南沟
22.名扬于外有大平
23.铜柱铜秤同庆沟
24.巫七马赞黄莲山
25.观音堂畔名医行
26.名医辈出刘氏门
27.求学路上证长寿
28.蜂子朝王兴刘氏
29.驯水治河拜河道
30.累代世交姻亲谱
31.义学兴兮族昌盛
32.幼承庭训“童子功”
33.小山沟里电影大师
34.辈字脚踩为哪般?
35.石人守沟看山笑
36.不朽功业乡间存
37.岩屋沟边望岱顶
38.朱家河边鲁班桥
39.树生夫妻龙坝多
40.竹溪河水第一库
42.火链沟里贡米多
43.昂首何作偏头举?
44.长廊断处谁可续?
45.梅深沟里无探花
46.美女晒羞画屏中
47.城西石桥本姓方
48.江西会馆榨菜油
49.玉杆金芽翡翠叶
50.龙舞马家三百年
51.世家子弟易成名
52.婚丧嫁娶谁可倚?
53.人生自是有情痴
54.百年小城今安在?
55.谁言竹溪无千年?
56.武陵县里桃花源
57.风雨千年文化传
58.文化种子在乡间
59.竹溪民歌墉风生
60.书院儒学化文风
61.文成教化武成习
62.“一门三烈”何氏传
63.灵珑诗心喻泉源
64.河失根兮城无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