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德]布鲁门伯格 著:《神话研究(上)》

[德]布鲁门伯格 著:《神话研究(上)》



神话研究(上)
原作名: Arbeit am Mythos
作者: [德]汉斯·布鲁门伯格
译者: 胡继华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9-30
页数: 346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8101418

内容简介 · · · · · ·

       神话,应当终结了吗?


  20世纪德国思想巨匠、现代正当性之奠基者——布鲁门伯格神话解释学经典,首度中译  尼采百年之后,真正能懂尼采问题,而且沿着其思路向前行的德语大思想家,海德格尔之后,并不多见。布鲁门伯格以《现代的正当性》和《神话研究》两部巨著闻名于世,思想相当精深,在 神学方面的造诣,也非当今好多神学大师可以相提并论。

——刘小枫


  《神话研究(上)》是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汉斯•布鲁门伯格的神话学研究代表作,全面考量荷马以来直到20世纪神话创作和神话研究的传统,力求发掘其中蕴含的西方思想资源,并特别重视呈现在文学与哲学之中的思想与想像的关系。布鲁门伯格以“实在专制主义”作为解释神话起源的一种假设,作为与此相呼应而对立的极限状态,他提出了“终结神话”的命题,即个体在接受神话的过程之中通过“神话创作”让自己重新占据“终极神话”的位置。布鲁门伯格往返于古今上下,试图证明一个超越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对立的立场——神话与逻各斯并立,神话与教义同在,甚至还要限制理性的范围,为神话留出地盘。  

作者简介 · · · · · ·
  汉斯·布鲁门伯格(Hans Blumenberg, 1920—1996),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与哈贝马斯齐名,从古典学入手通过解读神话、《圣经》、文学文本以重构西方思想史,重视文学感悟与生命筹划的关系,关注思想历史的隐喻、象征、修辞等语言维度,试图为现代奠定正当性基础。他的著作思想精深,气魄宏大,主要包括《现代正当性》(1966)、《哥白尼世界的起源》(1975)、《神话研究》(1979)、《马太受难曲》(1990)等。

目录
第一部 源始权力分封
第一章 实在专制主义探源 / 3
第二章 命名闯入无名的混沌 / 36
第三章 神话孕育意义 / 65
第四章 制序化统治权力 / 127
第二部 故事向历史生成
第一章 扭曲的时间境域 / 167
第二章 基本神话与艺术神话 / 196
第三章 神话与教义 / 244
第四章 把神话带向终结 / 297
译名对照表 / 334




来源:豆瓣

TOP

分量很重的书。估计不懂古典学的人很难看懂。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把神话带向终结——布鲁门伯格的神话学说

  2013年02月01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2月1日第412期

  【核心提示】“‘终结神话’的命题是哲学对于威胁着人类生活世界的‘实在专制主义’的持续回应,是对于现代性生存策略的不懈探索,以及对政治决断的合法性的不断寻求。”

  20世纪德国思想史家和古典学家——汉斯·布鲁门伯格从解释学视角介入神话研究,形成其鸿篇巨制《神话研究》。1960年,布鲁门伯格在《概念史文献》上发表《一种隐喻学范式》一文,草描出日后其整个体系的原始纲领,将现象学哲学与古典文献学融为一体,勾画出修辞学、思想意象史和现论的基本图谱。他将隐喻规定为“回答原则上不可回答的绝对难题”,致力于在理性体系之下追寻诗性智慧的渊流,为神话理论的建构准备了思想意象的“半成品”。20世纪中期,他成为“诗学和阐释学”研究团体的核心成员,和尧斯、斯塔洛宾斯基等人一起,对诗学和美学进行跨学科研究,在整体上为理解欧洲思想史和文化传统打下文献学基础,并确立了理论原则。他在这一研究团体的核心出版物《诗学与阐释学》上发表的《理论好奇心的历史进程》一文,按照尧斯的理解,阐明了认识好奇心与审美好奇心之间由古代而近代乃至现代的联系和分化的历史节奏,对审美经验历史构成了不可缺少的补充。其视野覆盖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海德格尔、弗洛伊德的欧洲思想的伟大链条。

  揭示神话“过去的过去”

  布鲁门伯格的《神话研究》从神话中蕴含的思想意象切入,重构希腊、希伯来等多重文化脉络中默默流布的思想传统。神话思想导引人类生存、补足生命匮乏,是这一思想传统的核心。这一传统不单是希腊或希伯来的,其中也有埃及和中东的文化因素。通过重审这一传统,布氏旨在清理欧洲文化本源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联。一方面,神话源于太古;另一方面,神话永不枯竭,伴随生命体验,给予现代匮乏的生命以有力的导引。有鉴于此,布氏往返于多元传统构成的脉络间,梳理出神话与理性、神话与教义、神话与灵知、神话与现代乌托邦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展示神话的生命力与导向功能,布氏在《神话研究》后半部分集中研究“普罗米修斯”神话的历史变迁及其蕴含的“文化与苦难”、“求知和罪孽”、“反抗与顺从”的关系。而该书前半部分一个令人震惊的命题,乃是“神话终结”。

  布鲁门伯格无意效仿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本源的探寻方式,更不同于维科在《新科学》中对神话的追本溯源,只是对神话本身作尽可能明晰的解释,揭示出神话的“过去的过去”。正如作者自己所表白的那样:“为了探索开端,就总是免不了狂热回归本源的嫌疑。事实上,任何东西都不希望回归到开端,因为开端乃是我们在此所说的一切线索的交汇点。反之,一切都按照自己与开端所拉开的距离而自我区分、自我定位。因此更明确的说法是‘过去的过去’,而非‘本源’。”

  消解“神话与逻各斯”的对立

  既然神话的产生本无所谓“本源”,又何以会“终结”?按照启蒙主义者的主张,“神话”进化到“逻各斯”而被清扫出局,布鲁门伯格立足于反启蒙立场,为何也要谈神话的终结?这看似矛盾的“开始与结束”,蕴藏着巨大的解释张力。

  布鲁门伯格清晰地认识到,神话自身蕴含着从“命运”转向“境界”的内在逻辑,“境界”的开显,并不意味着“命运”话题的“终结”。因此,布鲁门伯格向乐观自信的启蒙主义者迎头棒喝:“‘从神话到逻各斯’这个公式中所蕴含的、仍然天真地蛰伏在柏拉图神话与逻各斯的两可性中的古典‘假命题’就纹丝不动,无从破解。这个浅白明了的历史命题的巨大错误在于:它妨碍了我们在神话之中认识逻各斯完美实现的一种方式。”实际上,从芳塔内伊到启蒙主义者伏尔泰都“惶惑万分地发现,宗教与理性让人告别神话,但诗歌和艺术却给予神话绵延不息的力量”。(胡继华:《布鲁门伯格的“神话终结”论》)是什么原因在起作用?布鲁门伯格对此作了回答:“‘神话’述说大地依赖于海洋,从海洋里浮现,而逻各斯则把神话所讲述的故事翻译为一个如此苍白的普遍陈述——‘万物源于水,万物成于水’。飞跃真的发生在神话与逻各斯之间吗?这些命题之间存在着可供比较的性质,从而支持了这么一种虚拟情形:神话与逻各斯,旨趣相同,而问题唯一。”

  这就是说,“神话与逻各斯”有着“同一”的“过去的过去”。布鲁门伯格解构了“从秘索斯到逻各斯”的思维发展公式,断言“神话本来就是高含量的逻各斯作品”,甚至还可反过来说,“逻各斯本来就是高含量的神话作品”。古典研究的新近成果表明,在赫西俄德、荷马的诗歌中,在古希腊悲剧中,在智者的论辩中,“秘索斯”和“逻各斯”都是指话语、叙事、言谈,不同之处在于,“秘索斯”更为阳刚,而“逻各斯”偏于阴柔。布鲁门伯格就此消解了“神话与逻各斯”之间的对立,并指明了二者“微不足道”的差异:“所谓不同者,在于追寻真理的手段基本不同而已。”

  至于为什么布鲁门伯格要提出“神话终结”的命题,胡继华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值得回味和深思的答案:“‘终结神话’的命题是哲学对于威胁着人类生活世界的‘实在专制主义’的持续回应,是对于现代性生存策略的不懈探索,以及对政治决断的合法性的不断寻求。”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ot 于 2012-9-18 20:16 发表

神话研究(上)
原作名: Arbeit am Mythos
作者: [德]汉斯·布鲁门伯格
译者: 胡继华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9-30
页数:  ...
将Mythos(“秘索斯”)径直地译为“神话”值得商榷。。。

TOP

回复 4# 的帖子

同意。这个词的翻译很难讲做到信达雅,只能说是对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