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2011-11-30 02:38
孙文采教授身后的书架里都是关于人参的书刊 记者 卢红 摄
《中国人参文化(增订版)》的出版得到了省长的支持 资料图片
在人参领域,孙文采的名字也许知之者甚少,但《中国人参文化》这部巨著,却广为人知,他编著的这本书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第一部人参文化研究专著”。
孙文采教授今年76岁高龄,笔耕不辍,前不久,历时17年潜心研究、修改和增补的《中国人参文化(增订版)》问世,省长王儒林曾亲自批复10万元作为此书的出版经费。因该书兼有实用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和资料价值,刚一出版,就被一些相关部门抢订去一大半。
常年吃人参每天早起搞创作
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孙文采是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尽管年事已高,但耳聪目明,他说,可能跟他常年吃人参、喝人参茶有关。唯一遗憾的是老人9年前患过舌癌,切除了左侧腺体,说话有些含糊。
16日,记者在孙教授家看到,他的书柜里尽是与人参有关的书刊。由于白天经常有访客,他只有清早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几十年来,每天他都是3点起床,写作到6点半。
孙文采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1978年调入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讲授《基础写作》和《民俗学》,从那时起接触人参文化。1986年,孙文采发表了《琐谈长白山挖参习俗》和《试论长白山挖参的道德观》等文章,引来了辽大德国博士生前来访学,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从此著述不断。1995年冬,经过12年研究、整理,孙文采编著的30余万字《中国人参文化》在新华出版社出版,海内外诸多传媒竞相报道。今年8月,孙老在历时17年的苦心钻研后,增订版的《中国人参文化》再次吸引了众人目光。
将人参应用史提前1000年
孙文采说,《中国人参文化》最具创见的发现,是对人参的发现和有文字记载历史的研究。一些人以春秋战国时代《范子计然》一书为据,认为人参应用已有2500年历史,但多数人则以《神农本草经》为据,认为人参应用史为2000年左右,而孙文采通过殷商时代青铜器铭文“菔参父乙”4个字的含义中,考证出人参在中国发现和应用至少有3000年历史了,其源流比现在普遍的观点至少提前1000年。孙老的这一发现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勤先生认为,以参为象形字,以前人所未发,自成一说,实在是创见。
为了研究翻遍山西地方志
“上党人参与党参从古至今,始终是两种药物,有的人硬是把二者说成一种药材,混淆是非,降低中国人参的国际地位,令人难以理解。”孙老说,上党人参是否是真人参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争议。为此,1982年,他借在北师大进修期间,到档案馆里翻遍了山西所有地方志,终于查到上党是我国人参的第一故乡,上党人参是真人参的史料,在《潞安府志》(1726年)卷八风俗后“物产篇·药篇”中有明确记载。
为验证真伪,1983年,孙文采到山西上党实地考察,发现上党地区确实具有人参生长的条件,1958年此地还栽培过人参,不但收获了,还卖了钱。直到1966年“文革”没人管,废了。
吃人参“上火”是误区
孙老说,关于“吃人参上火”这个问题,在民间传播已久,但没有科学依据。“吃人参流鼻血只是个别现象,而不是普遍现象,多发生在青壮年人身上。”孙老说,人过三十日过午,往后身体条件就渐渐差了。但人参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如同其他药物一样,因人而异。
孙老说,人参是宝谁都知道,但如何科学食用人参却鲜有人知。“服用人参的方法有很多,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人参切片放入茶杯或保温杯中,倒入开水泡10分钟后饮用。”孙老说,如嫌味苦也可适量加些冰糖,待人参味变淡后连渣一起吃掉,这种方法无论在家还是办公室都比较方便。
新文化报 记者 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