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传统与当代社会——中美民俗研究的对话与交流”暑期学校课程系列

张举文:美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 in USA:Ideas and Practices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自然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问题,不仅是文化和学术问题,也是经济和政治问题。因此,对非遗现象的认识需要建立在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理解,以及对某个国家或某种文化事象的具体分析之上。为什么会出现联合国的相关公约?为什么有些国家反应积极,有些消极?什么人或群体积极参与,什么人或群体质疑反对?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优先或取舍问题吗?如何理解文化的生态性与文化的持续性?非遗现象与民俗学研究的关系如何?

美国对类似(自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的学术关注可以从几个阶段来认识。第一阶段是文化保护(culture conservation)概念与行为的形成,主要基于产业革命对生存环境的影响结果;第二阶段是国家通过公众教育对人文与艺术的保护与扶持,主要是建立从联邦到地方的文化与传统保护体系(如NEH; NEA);第三阶段是对文化持续性的探讨,主要是基于对多元社会的重新认识,形成了学术和政治经济话语机制,建立了学术领域(如 MA in Cultural ustainability)。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美国特有的历史和社会变化以及全球化问题与学术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个特有国情也决定了美国在非遗方面的态度与行动。其中自然有值得去粗取精的地方。

TOP

大家辛苦了,一定收获很多吧,

TOP

田兆元:经济民俗学

1,经济民俗学建设之迫切需要:社会的需求,民俗学的生存需求
2,经济民俗学的探求,简要的发展轨迹
3,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市场与习俗
4,认同性经济:民俗经济的本质
5,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经济民俗学的视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