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卫塞节与民俗
作者:惟善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2期9版“宗教学”文章之一。
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是印度洋上一个美丽的岛国,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与印度隔海相望。它是最早接受佛教的国家之一,被誉为南传佛教的摇篮。斯里兰卡是世界上公认节假日最多的国家,这些节日中又以佛教节日最多,一年中几乎每个月的月圆日都是一个佛教节日。而在斯里兰卡众多的佛教节日中,仪式之隆重、规模之宏大,又以每年五月第一个月圆日(大概相当于农历四月十五)的卫塞节为最。
“卫塞节”是为了纪念佛陀的诞生、觉悟(成道)及涅槃三件大事。据《大史》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斯里兰卡国王杜多伽摩尼在位时就曾举行卫塞节。
在斯里兰卡卫塞节上,人们用一辆彩车运载一尊特别准备好的佛像。彩车上悬挂着佛教的五色彩旗,车前帖着一张标语“庆祝佛历某某年卫塞节”。车头上部通常安放着两个高音嗽叭或音箱。彩车从举办寺院或团体单位处出发,缓缓行驶在预定的街道上。一路还播放着诵经录音或著名法师的开示录音。通常彩车上有两三位僧人拱着佛像而坐,彩车后面是一队专业鼓手和跳舞者,舞者随着鼓手击打的节奏表演着各类传统舞蹈。在他们之后是一些由小孩装扮的形形色色的小鬼和一些穿着彩服、扮着各种花脸的小孩,跳着各种民间舞蹈,在他们的间隙中还穿插着一些高跷行列。最后是参加游行的信徒,他们通常步行。如果是长距离的游行,他们也乘坐中巴或大巴。此番情景与当年法显在印度所见的行像游行十分近似,不同的是今天的行像应用很多现代科学技术。
佛教中鲜花供养由来已久,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花供在斯里兰卡有着悠久的传统,据《大史》记载,国王Bhātikābhaya在三次礼佛的仪式中,用鲜花和花环覆盖在整个阿努拉达普拉大佛塔上,总高度270多英尺。15世纪时斯里兰卡的一位国王要求每天要用不能少于6480320朵芳香的花朵来供养佛牙寺。在卫塞节里,大大小小的寺院被鲜花淹没,整个寺院花香四溢。鲜花供佛、供三宝在斯里兰卡人心中是一条定则,使其形成一种习惯,即不接受他人送给自己的鲜花,也不轻易给别人送花,只对最尊贵的客人献上花环,以示最高荣耀。
灯供在佛教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它象征着佛陀的智慧,所谓一灯能破千年暗。两千多年前国王杜多伽摩尼就曾点燃一千盏油灯彻夜供养。而今在斯里兰卡,灯供已不仅限于燃油灯或蜡烛,而衍生出各式彩灯以及由彩灯装饰的绘有佛本生、佛传等故事的大牌坊。
在首都科伦坡,每当卫塞节来临之际,家家都会制作或购买自己喜欢的卫塞灯笼,只是此时的灯笼里装上了电灯,这种华美的电灯笼被称为卫塞节酷渡。在卫塞节前一两日它们被悬挂在家门口或摆放在大街小巷里,代表佛陀的智慧之光。此外装饰有彩灯,竖立在大街、广场上的牌坊则展现出令人们惊叹的艺术才华。虽然各处牌坊的样式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中心,即释迦牟尼佛像。佛像四周环绕着许多彩图,以绘画形式讲述佛陀无量劫以来的历史。牌坊上镶着无数小彩灯,并被艺术地排列成各种图形,环绕在牌坊边缘及佛像和彩图背后,生动地展示了佛陀的慈悲和普度众生的宏愿。
机关单位、街区、城市则要准备大型的灯笼或者电子牌坊以参加区域性比赛,于是,专门制作灯笼和牌坊的手工艺者应运而生。一些佛教团体和政府部门为获胜者提供奖金和奖品。制作一个大型彩灯或牌坊,大约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且花费昂贵,在制作程序上需要设计师、画家、电子工程师等多人协作。为了能够在比赛中胜出,制作者可谓竭尽全力,其独特的构思总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奇特的彩灯和牌坊将节日的夜晚装扮得绚丽多姿。当夜幕降临,人们扶老携幼走出家门,兴致盎然地上街观看彩灯和牌坊,有的还要去寺院听经、诵经。做灯笼、挂灯笼、搭彩牌坊,已不再局限于寺院和佛教徒,而是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活动。
卫塞节对斯里兰卡人而言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即这一天也是佛陀第三次登上吉祥岛(斯里兰卡的意译)的日子。两千多年来,佛教与僧伽罗民族已水乳交融,佛教仪式的一部分已逐渐延伸演化为僧伽罗民族的习俗。现在卫塞节已定为世界佛陀日,以此纪念佛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智慧之光,并借以发扬佛陀慈悲平等之教义,倡导世界和平。斯里兰卡政府亦将其定为国家法定节日。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惟善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